学号:16511131 姓名:奥巴马 班级:工商管理111 唐宋词之美 在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上,涌现出了无数的经典文学作品。如果说这些文学作品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的话,那么词便是其中最为夺目的光芒之一。仅在唐宋二朝之中,便有无数词人创作了无数的佳作,为后世带来了无尽的文化宝藏。它们有的选词刚劲,有的择句婉柔;有的语气强烈,有的词风轻柔,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出众,直至后世今日依然为人们所熟读、所吟诵,成为不朽的经典。 (一)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回顾历史的长廊,唐宋词的发展脉络,依稀可以看见。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在五代十国分裂动荡的局面,地处边远的西蜀和拥有长江天堑的南唐战乱较少,加之南唐和西蜀的国君颇爱文学,所以文人才子多萃集于这两处。因此,在这两块绿洲上立足的前后蜀和南唐,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国度。“西蜀”、“南唐”两大词派,就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先后崛起。 经过隋唐五代近四百年间众多作者的共同努力,词已由发源时仅可滥觞的一泓清浅,演为初具波澜、力能浮舟的溶溶流川。入宋后,因着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创作视野的不断开阔,创作技巧的不断新变。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从唐五代至宋末,词经历了由民间传唱到文人创作,由俚俗到典雅,由简单粗浅到繁富精雕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经淘洗,积淀下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唐宋词作为值得我们一再重读的经典作品,它的美丽与丰盈,需要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不断地去理解参透,使之韵味无穷。 (二)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婉约派继承了晚唐五代花间派词风,主题多写风花雪月,男欢女爱和悲欢离愁,风格则清丽柔媚、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窄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秦观和李清照。 如: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豪放派词人的作品气宇昂扬,刚健遒劲,声势宏伟,立意博大,激人向上。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有气吞山河之势。他的《水调歌头》也吐露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奔放情意和真情祝愿。豪放派还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 如: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重要作品赏析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鉴赏】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词人并没有纯粹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言在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惆怅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cacd9aca98271fe900ef9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