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记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记录评课一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思多德曾说过: 一个不好的老师是给人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面对课堂上新的 生成 资源,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智慧,呵护孩子的思维火花,让 知识超越教材 ,让 教学超越课堂 ,从而让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课堂变得更精彩。 陈老师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课堂伊始,教师先设疑: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大家读读课文,想一想。当学生阅读后,对小女孩的评价得到了很多的答案:有的说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有的说她是一个懂事的女孩;有的说她是一个最后得到幸福的女孩;有的说她是一个很可怜的女孩 在备课时我们设想的答案是小女孩可怜的孩子,没有想到读了一至四自然段,学生们答案各说不一,居然抓住小女孩美丽,这时候陈老师没有一语带过进入她设想的教学环节,而是让回答小女孩美丽的同学读一读那句话。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有注意这些。 再让学生细细品味为什么她没有注意这些。体会到小女孩,连温包饱都没法达到怎会在意自己是否美丽呢,字里行间每一句无处不诉说着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评课二: 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搭建互动平台。如引导学生研读第一部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课文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也感受到她的可怜? 开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研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的兴趣。同时反映出的是教师 生本位 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尊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0b1fe320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