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观课报告

时间:2022-12-21 09:23: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卖火柴的小女孩》观课报告

巨野县大义镇葛店小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下面就从内涵、素养和协同这三个观察视角浅谈一下自己的观课感受。

一、以读为本,在读书实践中让学生学到语文的内涵。 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在读中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而读,摒弃只追求读的数量,更应该讲究读的质量,针对学情与目标,读中有指导,有纠正、有示范,保证孩子们真读、活读。给予学生读的空间和时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读的兴趣。

首先在本节教学中路老师以问促读,以评导读。力求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停留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同一个层面上,主张读要有层次性,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方式多样性,师读生评,生读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语富于变化,富有情趣,或结合内容赞赏,或委婉提示:“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了天很冷?”、“从你的朗读当中老师能体会到小女孩的不幸。”润无细无声,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在欣赏中仿读。充分发挥朗读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范读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以文带文,借用语文工具性培养了孩子的语文素养。


语言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必须通过数次的训练。路老师从本单元的主题出发,以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为学习平台,带入《凡卡》,通过学习,找到了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教学中,路老师对教学目标不贪大求全,简明集中,强调在实践中学,以文带文,学语文语文的观念,因而使得教学很有层次性,体现出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三、关注人文性,激活了学生的协同思维。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一定的文本价值,因而在使用教材时,应深入挖掘其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思想得以升华,本课以通过虚实对比,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为主题,路老师充分抓住了这一契机,在课文学习中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使每个孩子从内心中升腾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宣泄出来,突破了教学难点,教师提供的这一情景平台,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延伸和拓展,课内外有效衔接,语文生活的联系都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纵观本课学习过程,路老师的“以文带文”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给小学语文走出了一条新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8b157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