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绘画课堂 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在教学中,往往发现有些学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而收效甚微,更有些学生对绘画根本就不感兴趣。其中的原因除了思想认识误区,升学考试压力外,就是对绘画这一学科的了解不够。在分析了这些原因之后,我们在绘画教学中,从时间、年级、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验,及时做好教学效果分析,经过长时间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绘画兴趣的提高 绘画的道路是漫长的。刚开始学习绘画的学生,往往还带着儿童阶段所具有的幼稚和大胆,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感受去摸索和发现。在“欣赏课”中,可以在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同时,使全体学生的绘画兴趣逐渐提高。根据教学内容,选用艺术史上的名画,或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画家,组成欣赏课题。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画坛;不同时期浪漫主义画家的名画比较;梵高的艺术之路;毕加索的艺术观念探讨,等等。这将改变学生以前那种机械的学习,变无意义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将西方画家门采尔的速写性习作(以其简练概括的线条和线面结合的形式生动地捕捉了人物的瞬间动态)与另一幅现代作品《静物》(以素描的形式,通过平稳而富有变化的构图,以及深入的刻画,出色地表现了物体丰富的体积感和量感,洋溢着生活的情趣)相比较;将古典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其强调结实准确的素描和构图)与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向日葵》(注重提高色彩的强度、明度和张力,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作对比。通过这些传统作品、古典作品和近现代作品的分析与比较,让学生理解素描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的多元化,感受其风格的差异性,情感表达的差异性;通过欣赏,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这些艺术巨匠,如达·芬奇的博学,梵高在作品中的强烈的主观情感的表达,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绘画意境的熏陶 绘画离不开意境的熏陶。我国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时写下:“四十年来写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消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他几十年如一日画竹画石,因而对竹的自然形象心领神会,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大量素材积累在心,故作画时胸有成竹;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抓住了令人震撼的细节,体现出一种慈祥而伟大的父爱,令欣赏者如身临其境,在情感上受到震撼。因此,在绘画中,我们要注重意境的熏陶,有意识培养学生在绘画前先在脑海中呈现出作品完成时的景象,再胸有成竹地去作画,带着感情去描绘,带着激情去表现。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学生绘画中构图的不均衡感,丰富了画面,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充分发挥。 三、绘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要使绘画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先要使学生能接受有学习意义的学习,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完整度,即兴反应快和慢的不同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增加个别教学,使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从而保证了有意义的学习。 1.分层教学原则。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安排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和精神上都不感到负担过重。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掌握区域、学习态度和方法、能力表现等实际情况,从提出问题,从培养观点到进行评判,不同的层次目标让学生都能找到自我发展的坐标。2.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是为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是为了束缚学生的思想,限制他们的思维。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叫学生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并且鼓励向上,循序渐进,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区域。使处于低谷的学生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多给与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不断越上台阶,不断向高层次迈进,使机械学习有效地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3.蕴藏性原则。传统分层教学中,学生最关心自己的定位,这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感。采用蕴藏性原则,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的知识结构分层,使小组内相互讨论,相互激励,不同小组间相互竞争,注意学生向前的发展情况和学习的蕴藏能量,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持久的动力。4.反馈性原则。有了教学设计,就要注重教学效果的分析,不能使学生盲目地学习。反馈是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反馈措施,在教学中通过练习、讲解、辅导、提问、讨论等方式,教师及时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某一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和鼓励,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愉快学习。 通过绘画兴趣的培养,绘画意境的熏陶,结合绘画中所遵循的原则,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尝到了甜头,并把这些学习方法运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这对学生的发展无疑会产生推动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b68fe4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