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作者:刘玉娟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年第06期 “活动式学习”的关键是构建和实施“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有意义”指的是有积极的情感动力,能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并确有实际获得。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由活动任务情境、活动操作路径、活动效果评价三部分组成。 1.活动任务情境 “活动任务情境”为学生创设有意思的情境和任务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做事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有目标的学习。它由学习目标、任务、情境、评价四个要素构成。“学习目标”制约着学习活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活动式学习”的核心目标。“任务”指的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设计的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仿真或者真实的问题或任务。“情境”的作用是使学生有极大的情感动力,愉悦地进入学习氛围,接受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情境”应符合学生的学段特点、经验特点和内心需要,并使课堂具有现场感。“情境”包括唤醒学生知识储备的背景情境和激发学生实践热情的任务情境,来源有课文情境、课堂学习的即时情境和生活情境。“活动任务情境”包含“评价”要素。“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一致,“评价标准”围绕“评价目标”设计,“评价标准”被师生运用于学习过程始终,达到对学习效果的验证、反省和调整的作用。 四个要素的核心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什么”的问题,“任务”“情境”是“怎么学”的问题,“评价”是“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学习目标”是“任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任务”具有指向性,促使学习的方向明确。“任务”是达成“学习目标”的有力抓手、凭借,与“学习目标”应该具有“稳合性”。合适的、恰切的“任务”才能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所以,“任务”与“学习目标”应恰切对接。“情境”是“学习目标”达成不可或缺的因素,适宜的“情境”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使学生主动学、能学;“学习目标”约束“情境”的选择,当“学习目标”与“情境”吻合时,才能进行有效的活动。 以丰富的“情境”为辅助支撑,“任务”才能焕发生机。“任务”辅以“情境”支撑后,便会产生“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欲罢不能地参与语文学习,为达成语文“学习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更是为了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促使“学习目标”达成。“评价”应在“情境”“任务”中评估,与“任务”“情境”不脱节。 2.活动操作路径 “活动操作路径”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顺利完成“活动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真学习”过程,是学生“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在“活动式学习”中,“活动操作路径”一般经过“寻求思路—个体内化—交流重构—迁移运用”逐步推进的四个步骤。 寻求思路。要完成学习“任务”,离不开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思路属于内隐性思维。点拨、引导学生把内隐性思维过程外化出来,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外化、梳理内隐性思维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过程。 个体内化。“个体内化”指的是学生自我揣摩、尝试、体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自己带着学习任务经历“亲历—反思—抽象”的思维活动,直至完成学习的内化与建构。“个体内化”需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这一思维过程可循环往复。“亲历”指的是学生在亲身经历或者移情性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或感受。“反思”指的是学生从多个角度梳理亲历的过程,追问自己的知识运用、策略选择,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思考学习中个人的优势和局限。“抽象”指的是学生从尝试、体验中抽取理性的认识、建构知识框架、总结学习经验形成新的认识的过程。 交流重构。“交流重构”主要体现生生互动的学习状态,是群体学习提升的过程。在这一步中,“展示”与“嵌入”是关键。学生需要展示自己“个体内化”所得,教师需依据学情,适时嵌入引导点拨,促使学生修改完善“个体内化”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使学生的实际获得最大化。 迁移应用。在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之后,可根据学情再创实践运用的机会,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着眼于能力形成。 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必须伴随着教师及时、必要的指导。不能认为有了学习活动,学生就自然地能够实现能力的发展。在该阶段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应给予多方面支持。 提供支架。“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隐身”,但必须永远“在线”。“在线”的目的不再是“牵着学”,不再是把学习结果、学习结论抛给学生,而是适时提供“学习支架”助学,促使学生利用“学习支架”进行学习的再加工,使学习走向深入。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支架”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思路、文本资源、学习环境等。 有效组织。学生是否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是否在真思考、真学习?学习节奏如何……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组织、调控,确保学生身心始终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3.活动效果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56fcee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