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渔歌子》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听成老师的课,我想说:课如其人。成老师的这节课洒脱大气,处处体现着有着丰厚的知识积淀,课堂中亮点倍出,润物无声的引导总是把听课的老师引入到文中的情境中去,使听者、教者、学生与文本之间达到了零距离的融合,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品读这首诗词,通过想象,读者眼前出现的是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诗中表现的是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成敏红老师的课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品读感悟,感受意境 在教学中,成老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元的想象让学生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中的画面。 如:“刚才的读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闻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想象力被激活,诗中的意境变成孩子们的交流当中显现了出来。 二、夯实预习,铺垫诗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大多数老师都是从引导学生在诗中找出相关景物的词,从而进行交流探讨、想象,而成老师却在新课伊始能巧妙的从检查环节预习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们从认读词语,再到尝试理解诗中描写到的事物的大意,如;何为绿蓑衣、西塞山、青箬笠、鳜鱼肥等,在学生交流以及老师图片的帮助下,学生不但准确读出这些词,而且真正意上了解了在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的事物的特点,直观、明了,一目了然,而且为下面的古诗的理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张志和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陈老师的课,课中有画有诗。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 成老师生动形象的简笔画与教学齐头并进,听得学生在座的老师入情入境,一节课结束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简笔画也完成了,展翅翱翔天空的白鹭?;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肥美的鳜鱼?远处的迷蒙的群山,一幅惬意的画面出现在听者面前,尽管 “斜风细雨”又怎能不教“青箬笠、率蓑衣”的诗人,流连忘返呢? 一节好课的生成,不光是教师一时风采的展示,更多的则体现了平时沉淀的语言素养的体现,成敏红老师的课,每一次总会有许多的收获。学知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做到:多学习,多思考,多尝试,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0c1edc20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