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学科上册教案设计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 主备人: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2、 感知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3、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4、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教学重点:理清结构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江苏无锡人。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68年到江苏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靖江中学语文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集《避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血经》等20多种及《范锡林少年大传奇》(五卷),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300多万字,并有若干作品翻译介绍到日本。作品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 2、生字词读写 3、题目解说: 4、课文朗读 三、精讲点拨: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朗读课文,然后填写表格。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我要关注的内容 二 次 备 课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3、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明确: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3-—19段),主要描述制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 第三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二)感受理解说明性的语言 1、一篇记叙文,为什么有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 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怎么玩竹节人,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另一方面,在说明的过程中蕴含了真切的情感。 2、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四、课下作业: 1、抄写字词 2、赏析课文,做旁批。 1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字词 二、精讲点拨: (一)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生圈画、标注出认为文中写的好的词语、句子和精彩段落. 1、推敲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中的“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2、感受理解语言的言外之意。 (结合课后练习题三) 3、教师引导难度较大的语言。 如第4段“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与第6段“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中的“而”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那些有趣的情形(9--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 (提示: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2、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删去?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三、总结: 学生自我总结学完本课后的感受及收获. 四、作业:1、积累优美语句 2、写一篇回忆童年的小随笔. 2 二 次 备 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1cf844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