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及其《春江花月夜》之解读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若虚及其《春江花月夜》之解读 作者:李 丽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7期 摘要:初唐诗人张若虚以一篇《春江花月夜》流芳至今。本文运用文艺学方法对张若虚及其《春江花月夜》进行解读。通过社会历史研究法,窥见环境和时代对张若虚的性格与创作的影响。通过原型研究法,找出《春江花月夜》中较为突出的月亮原型,再用“月殿嫦娥”原型模式,解析文本所包蕴的深刻的时空意识和思妇的悲戚。 关键词: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环境 时代 月亮原型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034-02 清人王闽运在《王志·论唐诗诸家源流》中写道,“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竞为大家。”本文将对这位以孤篇盖全唐,并流芳至今的初唐诗人,以及他的诗作——《春江花月夜》,用文艺学方法进行解读。本文选取的是社会历史研究法和原型研究法。通过这两种方法而展开的解读,我们可窥见环境、时代对作者和作品的影响,也可洞见文本本身丰富的意蕴,从而更好地认知和体味这一优秀的文本。 后人论及张若虚,谈论的几乎都是他的诗作,并且无一例外都给予高度评价。明代钟惺在《唐诗归》中说:“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清代王夫之也在《唐诗评选》中评论道:“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然成章,令浅人言格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由是,我们对《春江花月夜》及其艺术成就了然于心。而写下这首千古绝唱的张若虚,却只留给我们一个朦胧的剪影。 张若虚的生卒年和生平事迹都不可详考,一篇论文在介绍他时,说“张若虚(约060-约720)”作者未标明文献出处,不能查辨真伪。不过,他是初唐之人无疑。明代胡应麟说《春江花月夜》“详其体制,初唐无疑。”,是为证。此外,还可确定他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其诗文与贺知章、包融等吴越文士驰名京都,并和贺知章、包融、张旭三人合称“吴中四士”。他创作的诗歌大都散佚,仅流传两首古体诗——《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生长于吴地,吴地的风俗文化和地理环境,对他的情性和《春江花月夜》的生成均有影响。魏晋玄风于永嘉之乱后流入江左,吴人多了些娴雅脱俗和幽远任诞。张若虚骨子里也有这种气质。“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吴文化中的吴文学,“特别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清商曲辞》更是直接影响了‘吴中四士’的诗风……清丽”,对《春江花月夜》这一题目也影响深刻,“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属《清商曲一吴声歌曲》。”吴地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吴人的创作。吴地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所以,吴人作品中,“水”这一意象丰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将该意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若虚所处时代的文学现状,也影响了他的创作。初唐,齐梁时蔚然成风的宫体诗依然盛行。“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不同的只是现在词藻来得更细致,声调更流利,整个的外表显得更乖巧,更酥软罢了。”不过,“初唐四杰”给绵软的诗歌增添了些力度,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闻一多评价说:“卢照邻只要以更有力的宫体诗救宫体诗,他所争的是有力没有力,不是宫体不宫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他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至此,“诗歌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代表这种清新歌唱成为初唐最高典型的,正是闻一多强调的刘希夷和张若虚。”而遗留了将近一百年的宫体诗,也因为《春江花月夜》的出现,赎清了它的罪孽。由此,张若虚的历史功绩得以彰显,他和陈子昂各自的努力——“陈子昂以风骨胜,而刘希夷、张若虚又益之以情韵。”为诗歌由初入盛扫清了障碍,使盛唐诗歌以崭新面貌出现。 《春江花月夜》,最突出的意象是月亮。全文三十六句,直接出现“月”字的有十五句。此外,还有些句子是间接描写月亮。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月亮亦是如此,而且这一意象早就被镌刻进诗篇,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然后沉浸在历代中国人的血液里。 月亮原型,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月殿嫦娥”和“月出皎兮”。依据文本情境,取前者。它来源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据《准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曰:“妲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妲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有文章说,“‘奔月’神话的原型题旨表达了一种女性过失和男性伤怀的情感。”笔者认为亦可从别的角度来解读。首先,嫦娥奔于月成为不死者,说明月这一实体本身不朽。既然不朽,就必然涉及永恒和时空、有限和无限这些宇宙奥秘。其次,嫦娥永生,而她的丈夫羿却年寿有尽。所以,羿离世,嫦娥依然活着。因此,对嫦娥而言,丈夫或者男人这个角色必然缺席。留与她的,唯有无尽的思念和伤怀。 《春江花月夜》主要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时空意识,以及由此引发的有限和无限的思索与感怀。二是闺妇思远的感伤、落寞和悲凉的情怀。 前八句主要是景色的铺陈渲染。“江天一色无纤尘……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六句,闻一多赞赏为体现了“更迥绝的宇宙意识”。一轮孤月,洒满清辉,明亮了夜晚。江月,如同过去的千百年一样,依然照耀着人们。人和其它自然万物都沐浴在这光辉中,无所分别。然而,就在那一刻,江畔第一次有人抬头仰望,意识到了月亮的存在。这时候,人才和其它万物区别开来。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存在着天空性和大地性两种生存维度。在抬望眼的一瞬间,人的存在从过去的大地性延伸、触及到了天空性。此时,江月才把它神性的光辉第一次洒在具有天空性的人身上,人之所以为人得以完整建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将人生的有限性和时空的无限性敞亮开来。虽然人类作为一个种群绵延至今,但作为个体的人却年寿有限,一旦出生就必然指向死亡,这是人类无法逾越的生命哀感。但是月亮,人类出现以前,它就存在。人类消失以后,它依然存在。此外,除了月,江也是永恒的。孔子就曾喟然叹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也不无悲哀地说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以当有限生命的人类在面对“江月”这一时空的无限永恒时,总会觉到些许感伤和压抑。 最后的二十二句讲述了闺妇的思念和悲戚。江月在等待着,而长江却送走了流水,白云也离别了天空。青枫浦上,弥漫着挥散不去的忧愁。《楚辞·招魂》有句云:“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及千里兮伤春心。”江淹《别赋》也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由是,枫、浦都意味着离愁。如将“流水”、“白云”寓指男人,那么等待者的江月,自然是如嫦娥一样的思妇。男人乘扁舟而去,明月楼中的女人唯有相思。楼上月光徘徊,月光中的女人亦在徘徊。明月把房间里的物件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引得女人睹物思人。在相思的煎熬下,女人想要拒绝这月光,可是它“卷不去”、“拂还来”,令人无法抗拒又无法摆脱。 得不到男人的音讯,女人想如月光一样,能够照耀在男人身上。然而,这毕竟是妄想。现实中的鸿雁传书和鱼传尺素,也是枉然。女人在梦境里见到了落花,春天已经过去一大半,可是男人依旧投回来。如同那朦胧的海雾和无限的潇湘路,女人的思虑和感伤没有希望叉没有尽头。 从字面意思的解析可窥见,这些女人,不管是否像嫦娥一样有过失,她们都和男人天各一方。嫦娥流连于清冷的月宫,而她们则徘徊在楼上,月光照亮了她们共同的忧愁。男人,对她们来说是缺失的,在当下是不在场的,他们只存在于思念中。 此外,还要注意“春”这一意象对这种氛围的烘托。春天,万事万物都在畅享生命,畅享自然赐予万物的神恩。无一例外地,人也在畅饮着生命和爱情。花好月圆,男欢女爱。可是,在这样的时刻,男人却不在场,只有独守空房的女人。这把女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欲望渲染得更加悲苦。而且,她们或许代表了那一时代一群女人的生存处境。这种悲戚染上时代的氛围,显得更加落寞无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6e8b4b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