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高三上月考三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6高三上·武威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范仲淹笔下,洞庭湖风光无限,有时波平浪静,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有时则风生水起 , 浊浪排空,让人顿生萧然之悲。 B . 有的村干部喜欢做承诺,结果却往往无法兑现,而老李却一言九鼎 , 信守几年前许下的诺言,成功地修建了一条通向山外的公路。 C . 有人批评余华的《第七天》是缺乏艺术加工的“新闻串烧”,说他江郎才尽 , 但也有人认为其立足现实的创作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D . 为了迅速打掉这个罪恶的贩毒团伙,公安干警下定决心,铤而走险 , 深入罪犯在山区的老巢,,一举将他们全部抓获,获得上级嘉奖。 2. (2分) (2017高二上·西宁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加速与诸多行业深度融合,成为增强国家数字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B . 农村治理法治化有赖于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用法、守法、学法意识的增强,有赖于法律信仰和法律权威的逐步形成。 C . 长江经济带地区耕地和水资源丰富,我们要注意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 D . 白签约以来,法国国家游戏集团在技术、设备和资金等方面对北京中彩印制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合作。 3. (2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行自然,生动活泼,_____不可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_____讲故事或作报告,______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______不写稿子,______应像一篇文章。 A . 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第 1 页 共 12 页 B . 尽管可是而虽然但 C . 尽管而却虽然但 D . 虽然相反可即使也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 4. (10分) (2017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 第 2 页 共 12 页 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 .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 .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 .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 .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 . 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 .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第 3 页 共 1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af5e7a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