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教育征文八篇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践行新教育征文八篇 篇一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雷夫 教室,儿童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儿童生命之舟远航的起点,儿童生命中的第二个“家”。赋予现代意蕴的教室,只拥有这样的形象标识,显然是不够的, 著名的教育博士许新海说: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 朱永新老师在新教育第十二届年会上提出: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 缔造完美教室,需要我们用心打造完美教室之“魂”,建立书香班级是我的目标,只有充满书香的教室才有可能朝向完美。让孩子们在适合的年龄读适合的书籍,让图书滋润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是很值得做的事情。爱,绝不仅仅是尊重、爱护,是嘘寒问暖和其乐融融;更深层次的爱,应该是给予孩子可以受用终生的读书习惯和学习方法。 创设多彩环境,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我们先为幼儿创设富有支持性的阅读环境——图书角,投放幼儿感兴趣的书籍,有益智类的,认知类的等,幼儿可以自由地在区角中的小书架上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在创设中,师幼共同确定区域规则,把规则用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张贴在墙壁上,还用手势让他们知道阅读区时请保持安静,让他们理解规则,并潜移默化到日常的行为习惯中。 开展多形式阅读,加强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对幼儿的阅读进行系统的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增长阅读的能力。 集体教学中的自主阅读。为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很快地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在教学分享阅读时,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具,配上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根据内容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交流,激发了儿自主阅读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大胆创编,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区域活动中的自主阅读。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图书,有的合作进行,有的独自进行阅读,当碰到精彩时他们会哈哈大笑,当碰到困难时,他们会眉头紧锁,并大胆想象寻找结果。 日常活动中的自主阅读。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将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阅读时间,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进行有效指导。在餐点时,总有快慢,快的孩子会阅读区看书,不需要我们过多的语言提示,听到铃声他们很自然就把书收起来,在自由聊天活动中的自主阅读。活动让幼儿把自己习得的儿歌、故事以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式向同伴展示,如边表演边讲故事,配上音乐讲故事,和好朋友分角色同讲一个故事等等,体验成功的快乐。 发挥家园互动,提升自主阅读的技能。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庭环境和父母的阅读习惯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加强沟通,通过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和亲自阅读的方法。开展亲子阅读,引导孩子看绘本,促进幼儿正确观察。多提问一些故事以外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为了孩子能读更多更适合的书,在班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给家长提供书单积极给幼儿备书。 孩子们的生命,就如同无数不同的种子,在一间叫教室的花园里,经由我们的守护,经由我们的浇灌,经由我们的守候,而最终将亭亭的开放于岁月的深处,世界的面前。 完美教室的缔造,是要让每个生命都能在教室里开花。我们在缔造完美教室的同时,也在每一片纯真的世界里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让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得以华丽绽放,过得充实有意义,过得幸福而完整。完美教室是一种对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现实追求,完美是一种朝向,需要不断行动、不断坚持、不断创造。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每一粒种子都有一个开花的梦想。我愿扎根田野,守住自己的教室,守住和新教育实验相伴的每一个日子,守住经历岁月的风霜和洗礼之后,对教育的理解和心里的呼唤,用心缔造完美教室,打造一个生命飞扬书香充盈的班级,和孩子们一同书写生命的传奇。相信岁月相信种子!我深深的知道:只有满怀坚定的信念,朝向美好;只有坚实的踏着每一步,扎根教室,这一只只小青虫,才能在“书香”的滋养下,“阳光”的温暖下,“雨露”的滋润下,破茧而出、朝向未来。 与种子相约,收获果实;与岁月相约,收获厚重;与绿叶相约,收获希望;与教师的责任相约,缔造一间无限伸展的、完美的教室,收获满屋的书香…… 篇二 新教育理念像温暖的春风,吹遍了汉滨区,吹绿了我们幼儿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漪。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我们的“理想”,更需要我们付出“行动”。9月,幼儿园的重点工作是完美教室的创建,我们在副园长陈静的引领中学习,在学习中前行,一路思索,终于完成了班级显性环境的改变。改变中,我们成长着,进步着,收获着。 当我的头脑接收到新教育的行动之一“缔造完美教室”这一信息时,我的脑海里自然冒出了一大片金灿灿的向日葵,它们微笑着向我招手,我走到向日葵中间,抚摸着朵朵花儿,闻着花香,一路奔跑着,欢笑着……温馨唯美的画面刻在我的脑海,我不断的思索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呢?缘于曾经看过电视剧《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和冷清秋在向日葵花地里徜徉,奔跑带给我的视觉震撼?缘于向日葵朝气蓬勃的生长状态?缘于金灿灿的颜色给我美的感受?缘于我爱吃葵花子?不管那么多了,我坚定的对自己说:“我今年带的班级就叫向日葵班,向着阳光,茁壮成长”!于是,在班级环境的创建中,我总是想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我的孩子们就是那一朵朵灿烂的小葵花,我们老师就是那一抹永恒的阳光,照耀着朵朵花儿,让花儿茁壮成长,盛开不凋零,让我们大家一起生活在美丽的大花园里。 当开学的钟声敲响,我迎来了38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两个充满阳光的老师,我们开启了我们幸福的旅程…… 我的班名是我个人的武断的安排,但我的教室是需要灵气,香气,和气,美气,那么教室环境的创设肯定需要老师孩子齐参与,因此,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商谈、课程、对话,让每一处环境都能说话。 ——主题墙:在张老师和我的智慧结晶下,我们设计了大树,房屋,长颈鹿,小草,云朵,太阳,当然也离不开向日葵花,这只是作为装饰性的设计,内涵的体现是需要和孩子产生对话的,因此,我们预留两大板块,让孩子来填充,比如:9月主题长大真好,我们一版是孩子们自己做事的照片展示,一版是孩子们的作品展示,让孩子参与其中,快乐着,幸福着,激励着。 ——班级吊饰、区角环境:既然承诺让孩子们生活在花园里,那就要付出实践,窗子上,区角背景,班级吊饰以花儿为主,凸显向日葵花,让孩子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一片大花园,爱上大花园。 ——区角、寝室、卫生间环境:这些地方的环境不仅需要体现美感,协调性,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功能作用,比如说:建构区的提示构造图、卫生间的标语、寝室的温馨催眠作用等。我和张老师秉承这一原则,精心设计,打造出属于我们班级特色的环境,走进区角,标识醒目,规则清晰,走进寝室,挂满爱心的吊饰让人心情愉悦,走进卫生间,如同来到海洋馆,漂亮的美人鱼,章鱼、小海豚都在和我们游戏,当然,提示语孩子一看就明白,六部洗手法直接用班级幼儿照片来展示,更贴切。 总之,在班级完美教室“形”之美的创建时,我们迷茫无助过,忧伤抱怨过,也曾积极探索过,最终,我们收获了无比的幸福。我要感谢我身边的人,感谢领导的专业引领,真心关怀,感谢同事们的交流感悟,更重要的感谢班级张老师的支持配合,辛苦付出。缔造完美教室我们仅仅迈出了一小步,更需要缔造出完美教室“魂”之韵,我们会继续加强专业学习,努力走好每一步,创造独特的一片天。 篇三 今天,我目睹了一个令人心动的视频:四岁的孩子跳木马屡屡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相反一直默默地坚持着,行动,行动,再行动,终于越过了木马……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我最钟爱的新教育理念: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创造奇迹。放眼新教育,我们在行动! 这学期以来,我校积极践行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营造书香校园。现阶段,我们正前行在“晨诵”专项活动的路上。 刚一开学,语文教师就发挥专业特长,齐心协力,利用课余时间编写了各年级晨诵教材,从选材、设计、编辑,到勘误、出版,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字斟句酌,精心打磨。终于孩子们捧上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教材,不觉讶然出声,满心欢喜地诵读了起来…… 为了增强晨诵的实效性,学校安排由赴海门学习归来的教师专门抓这项活动,另外还与纯山书社联谊,和兄弟学校交流,尝试以各种新方法跳过一级级“木马”。 晨诵首日,隆重的启动仪式,奏响了新教育征程的的号角,从此晨诵成为孩子们每日的必修课。每天,孩子们伴着阳光,嗅着书香,与伙伴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阅读的盛宴。时间也仿佛加快了脚步,班主任、语文教师进教室的时间更早了,他们的身影更忙碌了;我们校园的读书声更响了,生活旋律更优美了。七年级的晨诵格外引人注目,或教室里或操场上,或整齐划一或嘈杂一片,或一人示范或全体演绎。时而音乐缓缓,似行云如流水;时而书声琅琅,如松涛阵阵,江水滚滚。他们已成为清晨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引领我们向前进。 随着晨诵声浪望去,前面一片汪洋。回眸细看,我们的脚印还很浅很浅。这时候,跳木马的孩子又浮现在我眼前,只要我们出发,行走在路上,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坚持,就会创造奇迹! 篇四 暮省——静静地反思生活,珍藏瑰丽的时光。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家长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 黄昏,西边有一片云彩被两只火红的蜡烛炙烤,红色的大雁迎着温暖的风定格在火烧云中,那是蜡烛自行燃烧的独白,似烈烈熔岩,流向斑驳的穹宇。此时,我正在静静地思考,自我反思,暮省,珍藏瑰丽的时光。 暮省,用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家长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珍藏生命中有意义的片段;暮省,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珍藏生命中独特的体验。 开始,我让学生用微博的形式表达暮省的内容,微博,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俨然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嬉笑怒骂、悲欢离合皆可浓缩在这短短的几行字中,要想使学生能写好作文,其实重在作前辅导,我帮助学生养成记录“真我”的习惯,借鉴了一下“微博”。 让学生在纸上将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见闻、感受,哪怕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启示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相当于“纸上微博”。不需要多言,只是几行字,捕捉真实的感触,最真实、最生动、最感人的话语,化作心灵的印记,一本本“纸上微博”,唤醒习作“真人真事”的必然状态,就是一种有益的累积,是学生作文前的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这种“纸上微博”的记录方式便于为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通过搜集习作作前的生存环境的信息,唤醒写作情感,激发学生写作情趣,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习作,也就成为暮省的一种方式。 比如在每个孩子生日那天,他会得到一首独属于他的生日诗。在生命的黎明,我们全班同学用最甜柔的声音,为他唱出最甜柔的歌曲。这是送给汪浩哲的生日诗歌:自信的浩哲\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自信的浩哲啊。勤奋的浩哲\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夜里的飞虫啊\勤奋的浩哲啊。勇敢的浩哲\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风儿吹皱了羽毛\也要在义无反顾地在蓝天上翱翔\风中的小鸟啊\勇敢的浩哲啊…… 暮省,我和学生共读共写共生活,定下了“师生协定”。我们在写,所以就在成长。把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砺,把已经撕开了又拼拢,摺来叠去,为了实验它的速度、密度、弹性。我们努力地把话写得干净些、响亮些。这样,旁人读你的文章,才会听得见你的声音,看得见你的容貌。 这种长进已不再是笔头流畅了,更主要的是被写作这辆推土机推着,自己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了。写作中的我发现灵感的火花在思想深处闪现。如果没有写作这辆推土机,那灵魂深处最丰饶的部分就无法得到开垦。 暮省,我和女儿共读共写共生活,定下“亲子合同”。我们把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反复练笔。这种写作最后已成了习惯,像吃饭一样,一顿都不可少的时候,蓦然回首,发现彼此已有了不少的长进。编织梦想,收获灵感,散文、小说、诗歌从笔头滑出,细细品味,有时连自己也不能相信曾经有新的长进。 这种长进,去掉人身上的匠气。勤于阅读,述而也作。暮省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思考的动力。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书写,令那“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思想与细节,在头脑中一次次地重视。 感谢书写带给我心灵的慰籍和自我的“漂洗”。我也因此沉淀了直面生活的忧患和艰辛后的澄明;焕发了咀嚼过生活的压力与困厄后的自信;拥有了遭遇失败痛楚后的踏实——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心灵,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在反思中稳步前行。 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却让我找到幸福的括号,走在行色匆匆里,有微风轻拂面颊;坐在幸福的写意空间里,欢乐渗入心底;躺在梦的思念中,星空依然闪烁。美好在日子里游走,每一分一秒都有潺潺的乐曲在流淌,无处不在的阳光绚丽了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暮省,给生命一个承诺,命运向自己绽放笑容,让生活为增添色彩,给生命一个承诺,不让时光白白流走,给生命一个承诺,不让生命平平淡淡地逝去。于是,我在教海岸边,拾起来一个又一个五彩斑斓的贝壳,一个个贝壳串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个珍贵的记忆。 暮省,让自己活的明白,让自己活出精彩。暮省,赢得是尊重,积累的更是尊严。暮省,改变了生命的属性;暮省,让生命平添了许多色彩;暮省,让生命的底色更加鲜亮;暮省,让我们的生命敞亮而绚烂! 篇五 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收集生命智慧的阳光。它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与学校相渗透但目标不直接指向学科教学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可以通过借、购、交换等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属于自己童年的书籍进行阅读。 午后,熹微的阳光,淡淡的柠檬黄,校园中那棵碧绿的香樟树,轻巧地浮现在眼中,玩转手上的阳光,掬一把放在心上,掠过蓝天的眉梢,越过晴朗的方向,手捧心仪的书籍,走进书中美妙的世界。 周二下午的自习课,是我和学生共同盼望的时刻,因为这是我们约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使阅读不成为学生的负担,一开始,我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选择,喜欢看什么就可以带到学校来看。大致说来,女生偏重童话,男生则爱看科幻小说,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漫画,而我喜欢在漫画中读出人生的世态种种。我和学生一起看《儿童漫画》《漫画大王》《张乐平连环漫画全集》,学生从最初的一笑而过感受人生淡淡的忧伤,到几米的漫画《月亮忘记了》,在《讽刺和幽默》中学生通过漫画关注的社会问题,能从另一个视角看问题。 我将自己收藏的《宋词说》《唐诗说》等一套书带到班级和学生一起欣赏,学生立即喜欢上用轻松、诙谐、夸张来诠释唐诗宋词的方式。课间能看见他们学习书中的人物。兴冲冲地大声吟诵:“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学生渐渐地迷上了午读,在师生共同拥有的二十分钟午读时间中,教室十分安静,彼此心灵达成静谧,即使平时好动的学生也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了。 时机已到,我向学生开出了一个书单:小说、童话、寓言、诗歌、历史等。让学生采访父母喜欢最爱看的书籍,根据情况借或者买,彼此不冲突。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很快地将几十本书凑齐了,还没等我和他们商量怎样将书籍流动起来,一些机灵的学生已经打印好了图书借阅表,借书人、书名、日期等一目了然。我和学生共读《海底两万里》《拇指牛》《儒林外史》《康熙大帝》等书,我发现,学生阅读的书籍上一个新的精神层次,我对学生更多了一层精神上的了解,更容易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了。 “一个能够在阅读中同时进行思考的人,在读过书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的互相制约性。”午读,学生不再是“浮光掠影”地“看热闹”,在阅读中思考,在书中读出自己,超越自己。于是“读书辩论会”应时而生,学生将读过的书,读出感受,读出不同的见解,当我静静地聆听学生用智慧和敏感的心灵感知书中的灵魂时,我发现,有时午读的时光,成为了“文学鉴赏课”的雏形。而学生读过的书籍,我得马上借来一读,这样一来,等车的时间、坐车的时候、排长队的时候,我都会取出包中的书阅读,因为八十位学生在“监督”我,只要稍一松懈,我就可能落后了。 午读,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学生生活中启明星,这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学生能感到教师的思想不断丰富,深信教师今天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日久天长,阅读也成为他们的精神需要。 午读,我们读的书,如潺潺的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我的课堂焕发出生机,学生变得比任何时候都主动,更多的学生由胆怯、内向变得自信、从容,孩子们上课旁征博引,下课了还在谈论谁又有了一本好书,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午读,我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二十分钟。 午读,我们收集智慧的阳光,也是现如今需要每一个人都进行的生活方式。改变,从午读开始。午读,改变我们的品味和气象;午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更加丰厚圆润;午读,我们在有限的生命欣赏到无限的风景,体验精彩的人生。午读,成为通往写作的一条天堂之路!( 篇六 谈起阅读,我很惭愧,我读的书不多,因为在我最想读书的时间,并没有什么书来读,这种遗憾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欠缺的人,从内心里会特别羡慕那些博古通今的学者,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够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采众长,那么他一定很不简单,他的人生肯定有着和我不一样的宽度和厚度,生活也一定缤纷多彩!在这一次我校“学习新教育”的活动中,我把班级定名为“博闻中队”,也就是希望班上每个孩子能朝这个方向努力,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这样的人。 陪孩子阅读是一个契机,我的感悟也在逐渐丰盈,习惯养成的21天不是目标,只是阅读陪伴道路上的一小段历程,希望我的浅显认识能够引起您的共鸣,我也基于此而得到成长。 读书须趁早,父母要带头学习 孩子很小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就要我和她每天给孩子读书听,有儿歌有故事,我说:“未免太早了吧!他能听懂什么?”孩子妈妈指了指书架说:“你怎么就不阅读呢?你看看这些书说的有没有道理!”,我打开书,上面画满了线,我没那么多耐心,就挑划线的读,结果越看还越想看,里面的育儿见解还真是挺有道理。上世纪从事幼儿大脑启蒙研究的格连杜曼博士这样说过:3岁前是幼儿大脑开发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主要是右脑发育,大脑处理问题是整体印象呈现的,6岁之后主要就是左脑的发育,左脑与右脑功能完全不同,主要管理语言逻辑和思考。在三岁之前,幼儿是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去感知,去学习,学习是宝宝最爱做的事,并且不知疲倦,这个时候可以给他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视觉刺激,不用担心或质疑这样做的意义,一旦形成印象,那么以后的某一天碰到相关事宜,这种印象将成为直觉在大脑中浮现。 遵循这种说法,我也就不再反对,加入了给孩子读书的行列,最后发现有很多的父母跟我一样,是在孩子的成长中开始学习的,并且早早地开始给孩子进行阅读。 及早地给孩子阅读,让他熟悉父母的声音,增进亲子关系,不但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而且能够激发孩子的视听与思维,在孩子能够独立阅读之前,帮孩子在他与书籍之间建立一座桥梁。 当孩子对书的概念逐步形成,我们可以开始一个重要的课程,那就是为书命名。当你读一本书时,先读出书名或故事名,然后开始使用一些类似“作者” “封面” “图画” “扉页”“封底”等词语。而且在读内容时,偶尔用手指轻轻指着文字,这样一来,孩子会渐渐了解,书上那些黑色的一行一行弯弯曲曲的东西是有意义的,而且读书的顺序是从前面开始,再由上到下,由左至右,这时你正教孩子阅读的步骤。 书籍是进步的阶梯,父母上了一个台阶,才能带领孩子上一个台阶,做父母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孩子在长大,父母也需要成长。 引导常阅读,顺势是教育妙招 孩子现在6岁多了,绘本读了不少,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孩子慢慢长大了,他变得很有耐心,会安静的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也会认真地听大人给他解释某些事不答应他的理由,在打开包装吃零食时,他总会先给大人嘴里喂一块尝一尝,或是惦记着谁还没有吃,这也许就是亲子阅读培养的一种情感。我们陪孩子看书或是读给他听,是每天都在坚持做的事,渐渐地像一天三餐一样,孩子也习以为常。每次有快递来,他总会问爸爸或是妈妈,是不是又给我买的什么书啊?我们如果说是,他就会欢腾雀跃,亟不可待地要打开包装,一睹为快,对,最主要的还是要让你给他读,而且这种高兴可以维持好几天,什么时候不读完,他就时刻操心着,渴望不已。前不久,电影《圆梦巨人》上映,我和虫妈妈带他看了这场电影,他被罗尔德.达尔想象力所创造的奇妙世界深深吸引了,看完后,他意犹未尽,问:“妈妈,有没有这样的书呀?”虫妈妈说:“当然有了,不过这本书的名字叫《好心眼巨人》,像这本书一样拍成电影的还有《查理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等,听到我们说这些,孩子很惊奇,也很高兴,我们接着又说:“这种书一共有十本,是一套,里面的故事个个都很精彩,不知道你想不想看?”因为这套书图画部分减少了,文字部分增加一些,我们很想让他尝试着读一读这种桥梁书。话没说完,儿子就使劲点头,于是这一套书如儿子所愿来到我家,成为儿子每晚必听的故事,而且有时也会看到儿子默默地翻看给他读过的内容,我想他此时可能正在猜测某些字词的意思吧! 我们一直没有要求孩子读什么书,或是要求一定要读多少页,一直都是由他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在读之前,也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让他有印象。读的时候,我经常会问孩子:“看,这张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些什么?”或者故事读到某些地方,会问孩子:“接下来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我们来猜猜看!”以此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他比较喜欢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我们就会给他多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如果他过一段时间又喜欢上军事方面的,我又会给他买上几本有关军事的,他可能看不太懂,但问题会很多,通过问,他会知道的更广泛一些。所以孩子对于阅读很有兴趣,从不排斥,有一次带他去医院,他带上了自己喜欢的书,等候的时间大概一小时不到,他竟然自己看了有20多页,真是不敢相信,孩子什么时候能独立阅读了。人都是喜欢享受快乐的,当面对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会自愿地反复去做。我们只有让孩子们从阅读中找到乐趣,激发孩子的热爱与渴望,才能解放我们自己。 表妹家的女儿小雨周末来家里玩,表妹一再交代,这孩子喜欢玩手机,一天没完没了,上五年级了,学习上一点不知道着急,要我一定看着他写完作业再玩,我答应了,也看得出来她妈妈说的没错,我摩托车接她,她拿手机坐后面摁了一路,到家后开始做作业,做了半天总算做完了,看到儿子在津津有味的看书,就也在书架上翻,终于找到一套20本的科学实验绘本,这一下来了兴趣,把儿子喊一起,满屋子找材料,做电话、做潜水艇、水动力小船、降落伞等等、两天就这样过去了,手机甩在一边都没顾上玩,这不禁让我哑然失笑,五年级的和一年级的怎么就玩到一起了呢?看来爱玩是孩子天性,堵是堵不住的,玩可以让孩子互相沟通,伸展他们了解世界的触角。现在孩子缺少玩伴儿,家长忙于事务没时间来引导他,那么通往外界的窗口就是玩手机、看电视了。所以引导孩子热爱与渴望,远比教孩子怎么做重要得多。 培养好习惯,让阅读伴随终身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这个人往往就是一个家庭里的爸爸或者妈妈。 作为爸爸和妈妈,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最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就是自己对于阅读的态度与热度。你自己是否热衷于看书?孩子是否常看到过你手中拿着你爱看的书籍而不舍的放下。你是否曾与孩子分享过你熬夜所看的书?你是否曾将书上某篇令你感兴趣的文章念出来?套用别人的话说,如果你没有得感冒,又如何将感冒传染给别人呢?所以爸爸妈妈应该做好孩子 “导”师,把孩子领进阅读的大门。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犹太民族地处中东,只有几十万人,历经无数次的自然灾难和战火的洗礼,却能绝处逢生,繁衍昌盛,并造就了无数成功的商人,科学家,领袖人物,因为他们是一个真正推崇知识和追求知识的民族,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觉悟,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终身阅读是根植在每个人心中最深刻的理念,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使得他们学识渊博,头脑灵活,反应敏捷,也使整个民族百折不饶,团结友爱,自强不息。阅读成为他们良好的教育和优秀的民族精神传承的法宝。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最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归功于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不一定培养出天才,但它帮孩子打开一扇丰盈人生的大门,让孩子富有情感。我们培养孩子阅读,不妨从一页只有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使用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逐步进展到有章节的故事书及小说、长篇小说,这些最能打动人,触及人的心灵,教会孩子模仿和铸造伟大而高尚的灵魂。 记得某个广告语里曾说道:最思念的是还是小时候妈妈做的家常饭。童年,总能给人留下最美好的记忆。你会发现那些小时爱吃某种菜的人,长大也爱,小时爱吃肉的长大也喜欢吃肉,从小吃妈妈做的饭,长大即使远走他乡,依然思念妈妈做的家常饭,所以这就是一种习惯。作为爸爸或者妈妈,从小陪孩子读书,让孩子爱上阅读,形成习惯,他也会将这种爱好延续下去,传承给他的孩子。当某一天,我们老了,孩子回忆起爸爸妈妈陪他走过的阅读之旅,是不是一种暖暖的风景?当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都能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成为终身阅读者,那么,我们的民族是不是有朝一日也可以找回曾经的辉煌?每一位爸爸妈妈,我们的肩膀是不是也承载着中国的梦想? 愿我们能够陪伴孩子由共读之旅前往终身阅读之路,并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篇七 转眼间,“畅游书海,浸润书香”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已过去一个多月了,我有幸作为四年级组的教师,在那次活动中就“共读故事”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教师们精心准备的精彩发言,汪宝群书记中肯实用的总结建议,我那肤浅点滴的共读体会,至今在我耳边回响。我和学生、和女儿曾经共读的一幅幅美好画面,也不由自主的在我心头涌现…… 去年九月初,来到培新小学后,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书香气息,良好的读书氛围熏陶着我、激励着我、带动着我。诸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等系列标语,走廊大厅的图书展,琳琅满目的班级图书,学生丰富多彩的读书体会,老师们精彩纷呈的阅读美文……每当看到这些,我心潮澎湃,精神振奋。九月中旬,学校专门为我们召开了“共读共写共生活”专题会议,程校长的报告,详细的讲述了什么叫共读共写,怎样共读共写。这个报告,给我进行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拨开了云雾,指明了方向。 我带的是四年级五班的数学课,因为新接的班,对每位孩子都不了解。我想和他们交流,可是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和我接近。为了加强沟通,尽快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借助星期五的午读时间,和学生进行了共读。 一开始我们共读《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老师一安排,学生就响应了。星期五下午还没到上课时间,早到的孩子已经来到了教室。而我也已经在屏幕上打出午读页码与要求,坐在教室前面认真的看书。学生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后,看到我在“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在看书,自觉的根据要求,坐姿端正的拿起书认真读起来。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认真读书,我在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二的活动课上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们把《马小跳玩数学》中喜欢的趣味题或阅读感受讲给大家听,还做成了PPT,进行答题知识抢答。 这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发言踊跃了。有的发表自己的读书感想,有的讲数学趣味题,有的讲数学故事……渐渐地,内向的陈峙南、胆小的曾丽洁都敢上台发言了。后来我们学习烙饼问题时,看似难懂的题目,学生们一看题目就会做。问其原因,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马小跳玩数学》里面有这样的题呀!”此时,看着孩子们自信又灿烂的笑脸,我知道他们读懂了,有收获了。课间,我们聊数学游戏,聊书里孩子们的特点,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和学生之间的话题多了。 通过一学期的共读、研读、探讨,师生见证了马小跳的成长,孩子们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孩子们放学路上一声声热情的问候、碰面时间一个个高兴的拥抱、QQ群里一句句温馨的聊天、课堂上一次次积极的发言、作业上一排排好看的对号、试卷上一张张90分左右的高分,充分说明他们喜欢我了,喜欢学数学了。共读,让我和学生的心更近了,让师生每一天都很充实了。 在家里,我也进行了亲子共读活动。比如有一次女儿向同学借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在看,我正好没事干,就和她一起看。看完后,我们谈小林校长的和蔼可亲,谈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午餐,谈露营、野炊、茶话会,谈巴学园的孩子们的天真、顽皮、快乐、自信……那几天,女儿莫名的兴奋多了,话也多起来了。在这之前,我只给她买书,至于她看的怎么样,看懂了多少,我几乎不知。女儿的那些书,我也从没看过。后来,通过多次的亲子共读,我们之间的谈话不再是“你作业写完没有”、“你怎么不去看书”这样单调的询问。我们交流的话题多了,女儿的阅读兴趣大了,我们的感情深了。 掩卷反思,伏案深思,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心虚过;作为新教育实验中的一名新人,我胆怯过;作为之前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的发言人,我紧张过。但是,有压力就有动力,有付出就有收获,有阅读就会有进步!通过大半年来的读书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学生在进步,女儿在提高,老师们在发展,我的整体素质在提升。难怪朱永新教授说:“改变,真的可以从阅读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肩负立德树人使命的我,更不能没有信仰。信而从之,仰而向之。如果新教育信仰的是人、是爱、是自由、是生命,培新小学开展的共读共写活动正是以人为本的爱的教育!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以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为理想教育的切入点,坚守梦想,坚持共读,坚定前行,为和孩子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篇八 有一些话,是父母必须对孩子说的,为了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将来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过上幸福完整的生活。例如: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该追求什么?“活着”的真谛何在?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应该让他们懂得这些道理,让它们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里。 念书给孩子听,也就是为了传达这些观念。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即使经过几十年,我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内心深处。孩子们长大以后,我们会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们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作为父母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私、好动、马虎、任性、缺乏耐心、乱发脾气、控制欲强……等缺点,让我们做家长的感到焦虑。我家孩子也不例外。我的儿子就读于果园小学三年级,是个性格外向、活波好动的男孩儿,这让我这个当妈既高兴又苦恼。高兴的是孩子内心也充满“阳光”,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欲”。平时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会主动和我交流分享。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主动给我讲讲今天学校发生的事,母子俩聊聊天。苦恼的他经常“胆大包天”“爬高上低”,小脑袋瓜里经常会有诸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火车为什么没有轮胎?美国为什么这么霸道?”等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经常自嘲地说:“他只有在睡着的时候,玩玩具的时候和看书的时候,才会安静下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没有从一开始就讨厌书的孩子,也没有靠自觉而变得喜欢书的孩子,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把他们带入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让他们喜欢书。”关于亲子阅读,我们做父母的更关心的问题大概有这样几个:为什么读?什么时候读?在哪儿读?读什么书好?怎么读比较好……作为一个母亲,和许多年轻妈妈一样,当一个新生命孕育在我们体内的那时刻起,我们仿佛孕育的是一个将来会“拯救”世界的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便涌上心头。在这个时期,我们把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间接的给他。会给他听胎教的音乐,会给他读书、讲故事……当这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以后,我们又生怕孩子会输在人生最初的“起跑线”上,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教”,买来各种宝宝书、图片书,帮助孩子认识、感知这个世界。 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越儿喜欢阅读,喜欢和书交朋友。在汉滨区幼儿园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布置《分享阅读》的阅读绘本作业,要求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采用谈话、复述、续写、绘画等方式来完成。通常是孩子说、家长写,这样我和越儿坚持进行了三年的幼儿时期的亲子阅读。上下园走在路上我们俩手拉这手,看到街边的标语、广告牌、饭店、烧烤摊的招牌什么的,都会停下来读一读认一认,所以越儿的在幼儿阶段的识字量还是蛮大的。为了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我给买了《宝宝睡前故事系列》《三字经》《弟子规》《宝宝读唐诗》等幼儿经典书目。还为他订阅了《婴儿画报》《幼儿画报》等期刊,把家里书柜的童书拿出摆放在他最容易看到、最容易拿到的地方,夏天的爬爬垫上、冬天的电暖桌上、沙发旁的小方桌上、床头柜上、书桌旁……等。这样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效果,放园回家后,我在厨房做饭,他便会将家里放在最显眼的书自己拿来翻阅,每天睡觉前都会要求我给他讲故事。在悠悠、乐乐、红袋鼠和跳跳蛙的陪伴下,越儿度过了自己快乐的幼儿时光。 上了小学以后,我们的亲子阅读时间变得少了,也不规律了。因为他爸爸在外地上班,大部分的亲子阅读都是我和越儿在一起。所以平时都是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下班回到家,做饭、吃饭、往往收拾完毕,慢吞吞的他作业还没写完,阅读时间也就更“珍贵”了。晚上上床睡觉关灯前,越儿会拿起床头的书读几页。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我们才能一起阅读。但这个时段孩子的阅读兴趣丝毫没有减退,看书时遇到他自己很喜欢的故事会要求讲三到四遍,这样反复讲了几次之后,他自己便能重复给我讲一遍了。一二年级,孩子学习了拼音,为了丰富其阅读量,我为孩子在网上买了全套的注音版《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神奇校车》《淘气包马小跳》等,还订阅了期刊杂志《我们爱科学》等,每一期杂志送到的时候,越儿都欣喜如狂,抱着看完才肯撒手。 另外,我还为孩子在图书馆办了图书借阅卡。一张卡只能借两本书,每次我俩每人各借一本。今年暑假,越儿下楼梯的时候把脚崴骨裂了,大夫要求打石膏卧床休息。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和“坐牢”一样,利用在家躺床上休息的半个月时间就把暑假作业写完。接下来的时间,每天早上吃完早餐,我俩就去“泡”图书馆。越儿背着自己的小背包,带上水杯和笔记本,在图书馆里有模有样的读书。中午再一同回家买菜做饭。今年他比较喜欢科学类、军事类的书,暑假自己还专门做了枪械读书笔记,对自己喜欢的武器还做了绘图,什么美国“毛瑟手枪”、M110狙击枪德国、P38手枪、美国巴雷特M95反器材步枪、AK47等等,还在家里开辟了一个“枪械研究室”,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意外。 图书馆偶尔还举办一些读书沙龙活动,越儿都非常积极参与。每期活动前,他便在家根据活动的主题,选好自己要读的内容,就盼着在活动时,好和小朋友们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故事。11月初,我们就一起参加了迎接11.9消防日的“消防安全记心中”主题活动。越儿主动地上台分享了自己知道的消防知识和火灾逃生技巧。上周周末我们又参加了“寓言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遇到社区组织的“跳蚤市场”,他便把自己用不上的书和玩具拿去“卖”,虽然每次花的还比赚的多,但他也乐在其中。 今年秋季,8岁的越儿上三年级了。也正是从今年秋季开始,我校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并把9月29日孔子诞辰日定为我校的“读书节”,把每年10月份定为“阅读月”,每周二、周五午读定为阅读时间,又开展了“我爱阅读21天之旅”读书活动……目前孩子的阅读记录卡已经做到第65天了。说真的我很庆幸我和我的孩子可以赶上这个机遇,也许有人会说阅读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习惯么?没错,只是对于我和我“蜗牛”儿子来说,阅读还需要一个监督和鞭策,共同对抗惰性,方可更好地坚持下去。 为了相互鼓励,我们制定了读书约定:回到家后,先写作业,再读书(每天阅读半小时);每月阅读一本课外书,按计划完成会有书籍奖励;学习、读书、玩玩具、运动同等重要;为兴趣而读书,不为“读书”而读书;做任何事要有时间概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书籍、阅读生活。所以,在家阅读时我很少当着孩子面玩自己的手机。一般来说,孩子阅读时我会在电脑上写自己的东西,或坐在旁边看自己的书。我读的书也很杂,有时信手拈来就翻看几页。今年主要看了朱永新教授《新教育》、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龙应台老师的《亲爱的安德烈》、还有我们安康市幼儿园的温洁老师写的散文集《清水文字》和目前正在读的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编辑出版的《舌尖上的中国》等。 写到这的时候,想想自己在亲自阅读过程中有时做的真不够好。比方说自己阅读时也只是读书,没有养成边读边做笔记的习惯,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有时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会看自己的书,没那么认真动情的讲给他听,有时候会敷衍着讲完,想着赶紧结束吧,还有好多事要做呢,这时越儿就会说:“妈妈,你能不能好好地讲呀,讲慢一点嘛”,没有做到深层的陪伴;对于孩子阅读的方法、阅读的习惯养成指导的还不够;现在孩子大了,多数是自己阅读,给孩子朗读的次数少了,自己在共读共写中做的不够…… 时光如梭,光阴就如白驹过隙般从我家的柴米油盐里,从越儿的天真顽皮里悄悄溜走。我们的亲子阅读之旅也才刚刚开始,显然在“慢热型”的儿子身上收效甚微,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哪里做的不够好,有时自己真的很困惑。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很多时候我就用这几句话鼓励自己和孩子,我坚信“付出就会有收获”。但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们也一天天的变老,其实真正亲子陪伴阅读的时间就那么几年,想想等孩子再大一些了,阅读能力强了,他们也许会更愿意自己阅读,不再需要我们陪伴,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好好的对待每一次的亲子阅读时光,好好享受这属于我们做父母和孩子的美好阅读时光,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种花得花,种豆得豆。书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当父母把它种在孩子的心田,再用耐心去浇灌,小小的种子就会爆发出勃勃生机,长成参天大树,启迪心灵,滋养智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de56b3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