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托物寓意与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卿晓庆 来源:《考试与评价》2019年第08期 【摘 要】 托物寓意与借景抒情是古诗文常见的表达方法,学生古诗文鉴赏很容易混淆。实际上,从选取的意象及刻画意象的着力点、从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从作者背景与风格、从文章体材几个方面额差异可以区分出来。 【关键词】 托物寓意 ;借景抒情 ;区分 鉴赏中国文学,尤其是古诗文,不能不接触到托物寓意与借景抒情,因为这两种表现手法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手法。但在实际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过程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要么浮光掠影,不能理解本有兴寄之作的寓意;要么穿凿附会,把那并无寄托的作品说成有所比兴寄寓。而这种现象在文学积累尚浅的中学生身上更为突出。正确理解这两种手法的运用、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无论是对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指导,或是对古诗文的高考复习指导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与教学体会,并参阅了一些资料,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把握托物寓意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一、从意象入手,多角度品味 中国古典文学,擅长取象。无论是诗还是散文,都善于以意象作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托物寓意之“物”与借景抒情之“景”,其实就是作品中的意象。因此,我们可以首先抓住作品中的意象,从以下几个角度区分作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寓意还是单纯的借景抒情。 1. 意象所处的地位不一样。 托物寓意以所托之物這个意象作为整篇作品的形象主体,换言之,即作品中有一物是全篇的中心,其他的描写议论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而纯借景抒情其形象主体是抒情主人公这个“自我”,是人,其物象是为人而设,是陪衬人的背景,因而所借之景可以是无主次之分的一组意象。例如,虞世南的《蝉》这样吟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的形貌是触须似“垂緌”,生活情态是“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写出蝉声流传之远,后两句评论也是针对蝉的表现,强调蝉“居高”而声自能致远。纵观全诗,蝉就是诗人渲染的中心意象,它占据意境的整个画面,成为冲击我们视网与心灵的主角。这种强烈的冲击就会迫使我们思考:作者反复强化渲染的这个中心意象不会只是作者案头玩赏之物,它应有所寄托吧?而同样写蝉,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尽管其声凄切,然而它毕竟不是画面的主体,只是别离人“执手相看泪眼”时的背景,它与长亭晚照,瑟瑟秋风一起是为烘托一对情人别离时凄婉缠绵的情感的。这里,离别人才是主体,蝉是陪衬,是借来抒写离别之情的,并无寄托之意。 2. 意象刻画着力点不一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b1a3a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