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01 15:0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第一次见到费孝通这个名字时是我研究生复试中的考卷上,这本书是他的经典著作之一,现在成为了高中的必读书目。想来惭愧,步入社会才开始静下心来研读经典,而且短短几百页的内容却读了许久。没关系,学习什么时候都不为晚,捧起书,拿起笔,任何时候都可以出发。 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社会科

学。《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教授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

看到乡土二字,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乡村,近年来才慢慢被开发,逐步发展旅游业。我虽不在乡村长大,但每年我会不定期地回家,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的脚步,那里的每一处风景都见证我的故事。中国人是有根的,老家便是我的根。我忘不了儿时每次回家,一下车我和亲人打声招呼后就马上冲到我的小伙伴家,跟着叫子哥哥,虽然他们经常打趣我辈分最低不能瞎喊人;忘不了儿时每次吃饭我便跟着哥哥弟弟端着农村特有的大碗,要么蹲在路边和过路的长辈聊天,要么直接到小伙伴们家里夹菜聊天;忘不了每次有事情时在村里一喊,整个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出谋划策,最后由长老级别的大人物夺;忘不了......大概是零碎却深刻的乡村成长经历,让我拿起笔,特别认真地啃起这本书来。

这本书用了14篇文章论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文章简短,内容却很深奥,结合我在老家的所见所闻能略懂一二。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是乡村,是泥土,乡下人是离不开泥土的,若干年前我国处于农业社会,种地是普通的谋生办法。既然靠为生,那么世代定居便成为常态,两个人慢慢开枝散叶,生命得以延续,家族由此诞生。在中国社会中,家族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外扩,但只包括父系,父子关系是主轴。为什么在一个家族中往往长老级别的人物基本是男性呢?费教授在男女有别这一章节中提到乡土社会追求稳定,男女有别,仅仅是一个小家庭这种异性的组合中的团结不易巩固,这时大家族代替小家庭,里面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直到现在的乡村社会,我们依然会看到大部分的男女分工比较明确,如同《天仙


配》的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放在现代社会便是你外出打工,我在家带娃

差序格局的著名理论就是在这本书中提出和论证。如果说西洋社会的人物关系是捆柴式的,他们的小家庭界限分明,那么我们中国社会便是波纹式的。想象一下我们将一块小石头扔到水中所荡起的一圈圈波纹,波纹的中心是我们自己,而周围的波纹是我们发生联系所产生的圈子。这种差序格局并非是固定的,它具有伸缩能力。以经典书籍和现实生活举例《红楼梦》的贾府的大观园能包容很多亲戚,我在读时还需要根据人物关系图来理清那些亲戚关系,但当世事变迁,贾府衰落后圈子迅速缩小;我的家族中有一位入伍当兵后,依靠自己的才华和毅力而在事业上闯出来的长辈,因为他家族的这波纹不断扩大。在这种差序格局中,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有自己的圈子,为着自己的圈子说话从另一层面讲也是为公的。差序格局的社会就是无数个波纹圈子,里面包含错综复杂的私人关系,道德和法律的观念都因此伸缩。

更新我观念是文字下乡这一部分,当今的教育依旧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的父辈那一代存在很多因经济或家族而受教育程度有限的状况。很多年前,城市人会对乡下人有一个刻板印象——愚!我清晰地记得儿时和哥哥弟弟们在家玩耍,招待从大城市来游玩的小朋友们时在他们身上所感受到的优越感。五年级的暑假,有大城市的某个学校组织活动,竟让城市的小孩与我们村里的孩子面对面站好,一对一地赠送《新华字典》,事后我接受捐赠的小伙伴都觉得可笑。现在想来,应该也有几分无奈吧。中国已经开展了扫盲活动并卓有成效,但我们依旧要回归问题的本质,乡下人并非愚钝,之前不用文字,是因为文字本身并非能完全地传达情意,并且我们交流时可用表情和肢体来辅助传达。并且在相对稳定的乡村社会,必然有大家所用的共同语言,特定的语言习惯和特殊的语言表达,这存在于稳定而有限的乡村之间,行话是共同的默契。换言之,并非是乡下人愚钝,只是没有用文字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只有当社会发生变化时,文字才能下乡。很明显,经过多年的社会变迁,文字早已下乡。

从村落到城市,人类大约花费了一万年的时光。但真正生活在城市后,却又会无比怀念聚群而居的乡村生活,时常念起乡村的石桥断壁、袅袅炊烟,忆起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5d1a7714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