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木兰诗》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教材简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优秀的篇章。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依据: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通过诵读、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木兰诗》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而且生活经历短暂,所以对《木兰诗》的思想内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难。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凸显个性,兼顾全体。 3、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乐府诗集》、《木兰诗》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学习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背诵古诗。理解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采用①诵读法、②复述法、③鉴赏法、④讨论探究法、⑤竞赛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由学生回忆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导入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引发学生的联想,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1、由学生利用字词典,课文注释,自由试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接着播放课文朗读课件,学生看书听读,作上批注。 3、听完后学生自由发言,互相提醒。 4、教师课件展示注意“音”、注意“形”的字,学生根据展示的内容拼读、比较、识记,从而掌握基础知识。 5、然后由学生观看木兰故事过程图片练读。由图引入故事情景,初步体验朗读感受。 6、最后感情朗读展示:师生同读,表演读,自选文段读,上下句轮流读,从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通过多形式的读,引起同学的共鸣,体察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增强文言语感,培养朗读能力和合作精神。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默读诗歌,理解诗意。 1、学生个体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把不懂的语句作上记号。 【新课标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木兰诗虽是古代诗歌,但语言浅显,学生应用工具书,都能初略理解。所以这一环节可以安排学生独立完成,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难懂词句,通讲诗意。【新课标倡导 “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探究”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在知识方面能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况且学生在自读自译过程中,由于生活经历,学习水平、能力差异,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思维偏颇。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生生互动,释疑订正补救提高。】 3、然后以全班为单位,小组互动,师生互动。 4、再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特殊字词、诗句的正确意思并进行归纳板书。 A数词的理解。B句子的理解(排比句、“互文”) C文言基础知识的巩固,可采取竞赛的方法。(在这个环节采用这个方法,意在学习方法的变化中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稍稍疲惫的神经又活跃起来。) 具体作法是将全班按座位(或学号、男女生)分成两组,展开竞赛,勇闯三关。小组竞赛完毕,师生共同总结。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疏通文句,理解诗意;文本、同学、教师,多边的对话,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研读、交流、总结,多样的探究,感悟形象,训练技能,都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文言基础。解决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方面-----表,为体会感情环节再做准备】 (四)复述诗歌,强化背诵 1、先让同学按照写作顺序或不同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板书课文结构。 2、然后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强化背诵(如: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男女同学竞赛或组与组之间竞赛)。 3、最后全体学生集体背诵。 【增强记忆力,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孩子的人格道德修养,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 (五)布置作业 完成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延续情感,合理想象,写作练习,培养能力】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愿替父征 代父出征 备战出征 十年征战 十年征战 受赏辞官 回家欢聚 得胜归来 双兔隐喻 说明:主要是理清课文思路,便于学生复述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1d039ef8c75fbfc77db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