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炳及其《论画山水》 一、宗炳简介 宗炳(375一443年),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土族,东晋未至南朝宋元嘉(文帝刘义隆中,屡次征召作官,俱不就。他游山玩水,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他徜徉山水,饮溪栖谷30余年,可谓终老山林了。东晋末至南朝宋屡征其为官,都坚辞不就。长于棋琴,尤喜书画,精于言论。曾游名山大川,著《时佛论》和《画山水序》。其论述的远近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早于意大利画家吕奈莱斯克创立的远近法1000年。文末的“畅神”说,强调山水的创作是画家借助自然形象写意境的过程,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论点。代表作有《永嘉屋邑图》、《颍川先贤图》、《问礼图》等。 二、宗炳《画山水序》原文及其注解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道:宗炳之道,既有道家、玄学之道,又有儒家之道,更有佛家之道。澄怀:澄清心怀或胸怀,去除内心的污垢,即情怀高洁不以物欲缠心。味:品味、体悟、参透。 像:通象,是形与象的关系,形是有边缘的,象则无边无际。正 所谓地为形,天为象;下为形,上为象;形为器,象为道。)。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wei)、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dong)、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质有:形象与质感犹多。有,犹多也。趣灵:即灵趣,是生命的灵动和生命的意趣。宗炳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草木、山石、泉瀑皆有意超,是道的体现。杆辕:黄帝。尧:唐尧。孔:孔子。广成:广成子,传说黄帝时人,居咬恫山中。大隗:《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傀乎具英之山。”陆德明释文:“或云:大傀,神名。”许由:上古高士,传说尧让以天下,不受,遁耕于其山之下;召为九州长,不欲闻之,洗耳于领水之滨。孤件指伯夷,叔齐。《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又《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因他们耻于食周束,隐于首阳山,至于饿死。 崆峒 :一名空同,在今河南临汝县西南。具英:一名大魏山,在今河南禹县北。《水经注》:“黄帝登具茨之山。”貌姑:即貌姑封山。又名姑升山,在今山西临汾县西。《庄子·道遥游》:“藐姑封之山,有神人居焉。”其首:即英山,又名许由山,在今河南登封东南。大蒙:《尔雅·释地》:“西至日所人为大蒙”,即蒙治也,古神话以为极西日落的地方。)。又称仁智之乐焉(仁智之乐: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夫:表示近指,这些。即指上面提到的轩辕尧孔“这些”圣人。通同、相同;懂得。仁者:代指仁者智者。不亦几乎:表示肯定的反问句。于“不亦乐乎”、“不亦善乎”通。不亦,不也。几,差不多。)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眷恋:思慕,怀念。庐:庐山。衡:衡山。契阔:怀念,思慕。荆: 荆山。在湖北南津县南。巫:巫山。在四川巫山县东南,长江流经其中,成为巫峡。)。愧不能凝气怡身、伤踮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凝气:积聚精力。凝,积聚,集中。气,指精力,气力,构成人的生命力。引申为爱惜精力。怡身:怡悦或怡养身子。伤:哀伤,伤感。踮:足尖轻踮而行,指爬山缓行。石门:名石门者,山或地方甚多,解为名山胜水可也。云岭,指山水画。) 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夫:凡,凡是。理绝:道理失传、断绝。中古:次于上古的时代。《汉书·艺文志》:“世历三古。”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意求:推测探求。心取:思虑索取。书策:书籍,典籍。)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choumou),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盘桓:排徊,逗留。绸缪:连绵不断。) 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 则可围于寸眸。(且夫:扰况且。迫目以寸:扰迫近目光。迥:远。寸眸:眼睛的代称。《文选·左思(魏都斌)》:“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集于一朝。”李周翰注:“高台远视,八极之地可入于寸目。”)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诚:真正,确实。稍阔:渐远。稍,渐,逐渐。阔,远离。弥小:更加小。弥,更加。)今张绢素以远映, 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绢素:作书画用的白色薄绢。昆:昆仑山。阆:阆风山。在昆仑山之巅,传说仙人居住之处。方寸:指画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仞:古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东汉末则为五尺六寸。千仞,极言极高也。)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是以:因此,所以。徒患:只担心。类:相似,相像。制小:样式小。)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pin)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玄牝:道家指孽生万物的本源,比喻道。《老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牝,雌性,认为道就像微妙的母体一样,出生万物。)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目会心:即目接应心领会。为理:在理,符合情理。)。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应会:即应目会心。神超:神思超逸。虚求:虚心求取。指游览 感受。幽岩:幽深的岩谷,指山水。)又神本端,栖形感类,理人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亡端:无终端,无迹象亡,无也。栖形:扰寄身。宗炳信佛,以为 佛的神明与儒道的道是同一的,能栖形感类,山水自然只不过是神理的影子和形迹,山水之神藏于山水之形中。画家写山水而能穷尽神理,达到传神的境界,同时山水之神也能真诚地善待写山水的人。)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闲居:渭避人独居。《荀子·解蔽》》:“是以辟耳之欲。而远坟虻之声,闲居静思则通。”理气:即调理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e270651ed9ad51f01df2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