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醉翁亭记》中的“乐” 作者:薛银忠 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10期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长期以来人们称赞它风格活泼、意境优雅。前人大多评论该文连用21个“也”字,形成了一唱三叹的风韵。其实细读全文不难发现,这篇四百余字的山水游记,除了连用21个“也”字之外,还有十多处连用了“乐”字。这篇文章是由“乐”字统领全篇思想的,作者要表达的政治思想,全部包含在“乐”的深处。文章中“乐”的程度,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步步深化,形成一个“乐”的极致,吸引着读者循“乐”而进,细品其乐。 一、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定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基础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参加范仲淹同保守派的斗争,被贬为滁州太守。被贬初期,欧阳修也同白居易一样,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写道:“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诗中隐约透露出作者在政治上受挫后深夜苦闷,忧不成眠的心情。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并没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出身贫困,曾经几起几落的磨难,这造就了他自强不息、乐观上进的处世态度。所以任职滁州期间,欧阳修的心境是开阔的,他也忘掉了个人的忧愁,“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昕泉”,感到“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丰乐亭记》)。离开滁州三年之后,他还热烈地怀念那段贬官生活,“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相归滁州》)。这种遥想当年、以苦为乐的乐观处世态度,并非常人所具备。可见,《醉翁事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乐观气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奠定了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的思想基础。 二、滁州极富乐趣的胜境,提供了太守“乐”此不疲的自然条件 滁州位于东南隅,这里地僻民淳、山高水秀。欧阳修在《醉翁亭记》开篇详细真实地描绘了这里的山光水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文章由远及近,选择了最短的路径,让读者沿途览胜,渐入佳境,这里有山有水,幽深秀丽,树木茂盛,流水潺潺,亭榭翼然,为太守及游人游山玩水提供了一个极富乐趣的环境,交代了太守“乐”此不疲的自然原因。之后,欧阳修把空间静止的景物放到飞跃的时间中加以描写:“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c046b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