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试卷+教案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铁路与公路 水运与航空 通讯工具的变迁 综合 题号 易 1 3 5 6 中 2、7 4 一、选择题 1.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运输方法 肩挑 公路汽车 独轮车 运费(吨/千米) 34.0 30.0 19.2 运输方法 驴车 轻便铁路 铁路 运费(吨/千米) 18.0 2.4 2.0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解析:A 表格反映出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法费用低好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因素,A项正确。B项易错选,但其只是对表格所列举的运输方法种类的表面理解;由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同样不能作为C、D两项的依据。 2.(2018·四川绵阳期末)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 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 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 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 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 解析:B 近代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汽车等却推广较少,这说明经济基础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即近代化转型过程曲折,故B正确;汽车也属于器物变革,故A项错误;C项没有体现自行车与汽车的对比,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 3.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 A.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轮船的快速,进而转变观念要求儿子不再考科举,而是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发达,故B项错误;“轮船”的使用不属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故D项错误。 4.观察下图,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K12学习精品WIRD 小初高试卷+教案 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他当时是由( ) A.上海飞往武汉 B.上海飞往南京 C.天津飞往北京 D.广州飞往上海 解析:C 1920年,中国开通了北京至天津的航线,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航线路。 5.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插图,据此判断( )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使用 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图中人物是中华民国政府官员 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解析:A 题干中图片反映了中国已使用电话,说明近代中国出现当时先进的科技成果,故A项正确;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且从图中人物装扮判断并非是中华民国政府官员,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电话在中国是否得以广泛使用,故D项错误。 6.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 铁路 天气预报 汽车 无线电 西方发明 1825年 1856年 1883年 1896年 上海 1876年 1873年 1901年 1909年 武汉 1906年 1919年 1921年 1925年 A.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呈现地域不平衡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解析:A 从表格可知,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并有较大差距,A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表格反映的是近代西方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B项错误;从表格数据看不出“逐年缩短”这一规律,排除C项;D项结论表格中未体现,且这一时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不可能主导内地的近代化,排除。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8年,英国一家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 材料二 火车轮下伸向远方的双轨、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欢快的轰鸣,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K12学习精品WIRD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f7280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