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铺镇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主备: 审核: 八年级语文组 课题 《梦回繁华》 课型 新授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教学目标 准确富于概括力的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1. 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梳理各层次的内容。 重点难点 2. 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3. 理解作者对《清明上河图》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查找文献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第1课时 一.导入 1.《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 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汴京市民的生活状况 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这件现实主义的 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通 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 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 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 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 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 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 匹,车20辆、轿8顶,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树木170 多棵。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2. 画家: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 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 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 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 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 1 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二.预习检查 1.作者: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虞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 2.字音词义(见课件) 三.整体感知 1、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画家生平和画的全部内容及作用。 2、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课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自然段)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第二层(第2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题目——梦回繁华。 第三层(3--5自然段).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 第2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2.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 (1)先介绍城市经济的繁华。 (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3)最后详写了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荣。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第1段) 列数字: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第3段) 作引用:据强著题跋,“后习绘画”(第2段) 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第4段) 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第4段) 4.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就全文而言,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第4段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其中 2 “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画卷后段”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说明。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不能去掉,“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去掉后,变成完全一致,与事实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不能去掉,“十分”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去掉后,语气减弱,与作者的原意不符;“十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感悟升华 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意?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代文明的灿烂,希望能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三.小结 这篇说明性文章,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上表现的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及生活的想象,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深厚情感。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3cbf2c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