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社会学理论流派之功能论 陈子奇 建筑12 2110703036 自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变迁愈发迅速,随之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提也愈演愈烈,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社会学这一学科得到了确立和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也逐渐兴起和成熟起来,其侧重点各有不同,角度各异,理论丰富多彩。其中较为主要的为功能论(Functionalism)、冲突论(Conflict Theory)、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这三大流派。 在这三种理论流派中,我比较认同功能论的观点。 功能论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鼎盛于60年代,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该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为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与罗伯特·金·莫顿(Robert King Merton)。功能论论深受孔德的证实主义与迪尔凯姆的理论影响,认为社会的每个部门都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而建构的,社会的稳定性建立在合作意识与共同意愿之上,提倡以整体的角度分析问题。 在帕森斯的理论中,社会整合了其内部各部分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自给能力,一般情况下,其系统总是区域和睦与均衡的,而各部门也都为社会的和睦各司其职,不利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部门则会面临淘汰。 然而,对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阶级冲突、种族冲突,帕森斯的理论体系无法对其进行解释,莫顿的理论体系则对进行了补充与修正。莫顿认为社会机制包含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与反功能,并非每个功能都有利于社会系统的稳定,而社会的存在是基于各功能的协调。 毫无疑问,冲突论的观点从本质上解释了社会内部系统的关系与社会的运作方式,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与实用性,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理论,功能论目前依然在社会学界被广泛认可。然而,就个人而言,经过对三种理论流派的学习与思考,我选择了功能论的理由如下: 功能论的观点较其他流派的观点更为客观、全面 功能对社会的认知来源与使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其构成功能与运作模式,通过严谨的推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功能论的思考方法是站在整体的角度,全面的去认知社会的本质。社会的组成内容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也不能只从单一的角度考虑,只有以全面、整体的眼光去分析,才有可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由于功能论体系的整体性与全面性,并不以社会中的某一方面作为着重点,保持着中立而冷静的研究态度,对于社会各层面的问题都能得到相对客观的认识。 反观冲突论与互动论。互动论将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的冲突作为研究的主题。的确,冲突是影响社会运作与发展的主要问题,且反应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冲突的仅是社会现象的一个方面,虽然对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能背作为社会的主体研究。因此,我认为冲突论的观点过分注重现象,仅仅将重点放在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虽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缺乏对社会本质的思考与认识的全面性。而互动论认为社会的形成源于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便通过对个体间互动的研究来研究社会。总体来看,互动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较好的解释诸如个人社会化等的社会微观问题,弥补了前两者在在小范围内为社会现象分析中的不足。但是与此同时,这一理论过分强调了主观意识的作用,仅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难以获得对社会更高层面的正确认知,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功能论的分析方法更有利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上,功能论较其他流派也具有较大优势。 功能论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具有较高的视点,习惯站在历史、社会发展或制度等的宏观层面分析问题,分析的方向自上而下,善于从整体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对问题的分析往往避免了片面性和特殊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ee199a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