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依据资源特点和同学年龄特征,在教学本课时,我在原有课件基础之上增加了文字素材、图片素材、将PowerPoint作为主要媒体资源,将授课思路有条理的串了起来,内容涉及面广,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基础。竹林风光及竹子编制的实物图片,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更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更好的利用远教资源。 详细运用如下:导课阶段出示幻灯片图画:竹林风光来诱发同学参加,激发同学爱好。在指导整体感知朗读阶段出示幻灯片,启发同学去逐句理解、投身体验,尝试学习的乐趣。在突破难点时,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学习带有“竹字头”的生字词,因此,在读文的基础上,我让同学找找“竹乡什么多”,在查找中既可以让同学了解竹乡就是由于它和竹子息息相关,理解文本内容,而且可以找出带有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字词,可谓一举两得。 同学找出了“篱笆、彩笔、风筝、笛声、竹筒、箩筐”这几个词,由于这里有些东西同学很熟识,但有的东西同学是一知半解,于是我采纳了《幸运52》中的猜词环节,让同学说说你知道的东西,可以好几个人一起补充,让其他同学猜,猜中后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图片加以了解,既可联系同学的生活阅历,又可训练同学的口语表达力量和听话力量、思维力量,从而有效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在上《竹乡之歌》以前,我还担忧孩子们能否理解少数民族的含义、能否想象竹子的家乡的秀丽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担忧是 第 1 页 多余的。由于资源的二次看法与整合,孩子们提前预习了课文,且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很简洁,所以课本内容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剩下的时间,我让孩子们商量我国的少数民族。孩子们竟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还能说出一些名字来,如:回族、蒙古族等等,说到傣家人的生活,竟然有孩子知道一些,看来课外书籍很好的补充了我们的`课堂学问。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在想:语文课是不是就应当局限于课本呢?很多老师都在讲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把学问点落实等等,可很少又老师想到用一点点的时间去进行课外学问的拓展,因此,我们的课堂仅仅是书本的课堂。为了拓展孩子们的眼界,语文课堂必需要贴近于生活。语文课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课后我更深的感觉到假如没有媒体资源的再次开发与利用,那么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 第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ef1916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