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4 唐诗两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两首·卖炭翁》 教学目标 1.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印制学案 教学准备 3.布置先学任务:借助课下注释翻译全诗,并把诗中出现的文言四类词归纳出来 一、 热身活动,导入课文 1. 复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阅读学案创作背景部分 3. 出示学习目标 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2. 板书易错读音 3. 查问先学内容疑问处 1. 提出自学要求:安静、快速、独立完成。 2. 强调圈划方法。批注诗三、 自学指导 并作简要分析。至少分析3句。 3.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4. 巡视学生。 1. 自学: 1. 完成学习目标2 2. 理解诗歌内容。 容,是否使用了什么手法,作简要分析。 歌内容,手法标上*号,思考:每句诗分别写了什么内1. 复习上一课背诵内容 2. 了解课文背景 3. 明确学习目标 1.按照先学要求完成先学任务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中唐时期的“宫市”现象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 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初步了解课文背景 二、 朗读课文,回顾先学 1. 朗读课文 2. 标注易错读音 3. 提出先学疑问处 在朗读的基础上全面感知课文 解决先学部分疑难问题 1.解决自学中不会翻译的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2.发言格式:我分析的句子是“……”,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能够补充四类词)这句话用了XX手法,写出了…… 表现了XX的…… 3.明确: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开头先概括交代人物的基本情况,继而对他的肖像做了精练传神的描绘,“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两鬓可见其苍老,写面庞、十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接着用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四、 小组交流,当堂展示。 1. 组织学生进一步小组交流。 2. 巡视学生。 3. 组织学生展示,点评并板书。 炭是老翁的全部生活依托,但也不过是换取起码的温饱而已。“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个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而其根源就在于社会的不公平。接下来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诗人有意将他放在雪后这样一种极其寒冷的天气状况下,天气已如他所愿,他强忍饥寒,满怀希望地“晓驾炭车辗冰辙”,挣扎着来到“市南门外”,“泥中歇”更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翩翩”写出其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个连串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后四句写被掠夺的结果。1.培养交流合作习惯。 2.训练朗读。 3.强化句子翻译及理解课文。 “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而且是老翁生活的一切依凭,却只因为是“宫使驱将”,所以“惜不得”——看似轻描淡写的三个字,多少无奈,多少悲愤,多少绝望,尽在其中。“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价值极低,与“一车炭,千余斤”构成强烈的反差,宫使竟将其“充炭直”,明明是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的抢劫,却要打着“宫市”的旗号,无耻的嘴脸更是暴露无遗。诗人没有直接发议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这是《卖炭翁》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 1. 观看小品,对比两则素材 五、 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表演小品,对比阅读韩愈的《顺宗实录》一则。 2. 谈谈自己看法:卖炭翁和卖柴翁的故事哪一个更能揭示“宫市”压迫剥削百姓的本质,让人感动? 1. 落实本课文言字词积六、 布置作业 累,背诵课文。 2. 把四类词整理到积累本上。 3. 完成学评。 记录作业内容,回家认真完成。 拓展课外阅读与写作实践 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学习目标1 板书设计 卖炭翁:年迈、辛劳 贫穷、收入单一 天冷、路遥 诗人:同情、怜悯 宦官:得意忘形 趾高气昂 仗势欺人 专横跋扈 诗人:批判、揭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20b39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