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 欣赏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诗歌“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巧妙构思。(难点) 3. 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 ①开国大典,周总理和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②1954年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③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实现“历史性会面” ④1975年带病在四届人大会议上作报告 ⑤伟人长睡, 巨星中天坠 ⑥十里长街送总理 2. 他没有子女,却有千千万万的人热爱他;他在国外的银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却拥有比任何人都多的精神财富;他离开了人间,连骨灰都洒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到这些,他就是——周恩来。 二、作者简介: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主要有诗集《“小迷糊” 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三、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沉甸甸( )谷穗( ) 篝火( ) 伐木( )辽阔( )足迹 ( ) 2.解释词义 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沉甸甸:形容沉重。 松涛:指风吹松林,松枝互相碰击发出的如波涛般的声音。 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 五、文章梳理 梳理诗歌的内容层次。这首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几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节):直抒胸臆,从高度评价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入笔,通过反复呼唤,倾吐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歌颂之情。 第二部分(第2-6节):诗人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7-9节):进一步深化形象和感情,形象地创造出周总理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的意境。 六、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七、整体感知 1.赏析标题“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妙处。 作者用疑问句形式作为标题,突出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从题目与诗的内容来看,标题又是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2.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感情线索。 结构线索: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感情线索:“你在哪里”—“他刚离去”—“找遍整个世界”—“就在这里”—“在人民的心里” 1 3.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4.为何要把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总理? 为展示总理的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 5.简述这四种形象的具体内涵? 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 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 森林:给画面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 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6.找出文中的四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展示了周总理怎样的形象? 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歌颂周总理忠于革命,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表现总理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辉形象。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表现总理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表现总理关心战士,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 7.诗歌多处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试举例分析。 (1)诗人使用了间隔反复的手法,“对着高山喊”“对着大地喊” “对着森林喊”“对着大海喊”,呼唤声声,如奔走呼号,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对总理的思念。 (2)诗人还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情感。听到人民群众深情的呼唤,山谷、大地、森林、大海发出了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营造了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人力量。 (3)诗人使用了连续反复的手法。五次使用了“在这里”,强烈表达一种惊喜激动的感情。结尾四次使用“想念你”,表达了人民对敬爱的总理的无限怀念和无尽哀思。 八、文章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画面,歌颂了周总理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由衷热爱和无限缅怀的深情。 九、文本特色 1.构思巧妙,虚实结合 本诗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新颖形式,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不朽的业绩巧妙结合起来。 2. 多种修辞,感染力强 诗中的山谷、大地、松涛、海浪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的情感,因为它们是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便于表达周总理虽死犹生的立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排比、反复等的运用,渲染了气氛、强化了感情,加强了艺术效果。 十、课后拓展 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周总理去世时,联合国总部破格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国家的外交官向联合国总部提出质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是这样回答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要是能够做到其中一条, 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十一、布置作业: 1.诵读诗歌,力争背诵。 2.完成《学习与评价》。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60f44d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