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

时间:2022-12-24 09:25: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利他行为的种类,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利他行为 产生 原因

1 定义:

利他行为:能使他人受益的社会行为。个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报酬帮助他人。利他行为者可能需要做出某种程度的牺牲,但却会给他人带来实在的益处。也就是说,利他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

社会心理学家把利他行为的研究分为两类:一是在非紧急情况下即日常生活中;二是在紧急情况下即人们较少遇到的并有伤害生命和财产的危险成分在内的情境下,利他行为的决定过程和决定过程的诸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社会规范、榜样作用、以及个人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可以影响和促进人们利他行为。在有关利他行为的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议题是对利他动机起源的探讨,即利他动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对利他行为的解释有生物本能论、学习论、动机论、社会规范论等。

1.1生物本能论。这是由威尔逊提出的一种理论观点。他认为认得利他行为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是一种本能行为。他举了许多动物的利他行为来说明这一点,例如,在蜜蜂群中,工蜂会用针叮人的办法来攻击入侵者,当针扎入入侵者身体后,针就留在入侵者的体内,工蜂则会慢慢死掉。但他的行为增加蜂群的生存机会。这个例子说明,动物有牺牲个体去保护同类的本能,因此,认为人类也理所当然地具有这种天生的利他本能。然而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的利他行为是先天的本能,动物并没有意识。而人在做出利他行为之前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危险。

1.2学习论。学习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这种行为在过去得到了强化。当利他行

为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更有可能再次发生。除了直接经验外,人们是否做出利他行为,还受到个体对将来的奖励或惩罚期望的影响,例如,能否得到社会或周围人的赞赏,自己内心是否感受到安慰等。因此,利他行为都是通过奖励或惩罚的强化作用而学习来的。当一个人做出某种利他行为后,如果内心感到非常愉悦,在后来的相似情境中,自然会再一次做出利他行为;反之,当个体做出某种行为受到他人的非议或惩罚,他很可能就不会再做出类似的行为。

1.3社会规范论。社会规范论认为,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人们按照社会规

范行动的结果。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社会责任规范、回报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

2 利他行为的描述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灾区捐款捐物。我们单位也积极组织了捐款献爱心活动,在第二天上午在办公室进行了捐款活动,20名干部职工自发的捐款2100元、衣物10多件。今年青海玉树发生灾情之后,单位职工再次积极行动起来,为灾区捐2300元,衣物20件,有两名正在上小学的职工子女还为灾区的小朋友写了祝福信,鼓励他们坚强面对挫折,热情对待生活。


3 原因解释

3.1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以自我牺牲来换取种群的延续的行为时与生俱来

的。 动物中的鸟类在保护自己的繁殖领地和繁殖成果时常常表现出人们显著可见的利它行为,譬如不顾安危攻击或引走入侵者,或者是义务帮助父母或别的繁殖对抚育后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英雄人物即是这一现象的具体体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位大家都十分熟悉的英雄,就是邱少云, 邱少云所在的29师第87团的500名战士,19521011日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 12日中午12时,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的几颗燃烧弹,烧着了邱少云身上的伪装,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5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压在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 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3.2从文化的角度看,人类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与人为善、舍己救人等观念的影响,并

且这些观念被不断强化,最终成为提高个人修养、实现社会价值的最高境界。

首先,家庭是个人实现社会化最初环境,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长辈通常会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为后代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人。儿童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当看到他人的助人行为时,儿童可能去模仿,学习助人行为,因而,应该充分注重家庭中父母的榜样教育作用。如果父母对他人总是采取利己的态度和行为,那么必然会妨碍儿童利他行为的发生。相反。若是父母对他人总是经常采取慷慨热情的态度和行为,那么孩子往往会模仿学习,对邻里小伙伴和幼儿园小朋友更多的发生助人行为。 其次,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对见义勇为等利他行为的赞扬奖励增强了行为主体的者的荣誉感,成了一个激励机制,使得行为主体的利他行为得到强化。

4 培养利他行为的方法。

人类的利他行为不但是生物性的,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对个体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重视教育无论是在家庭和学校作为影响个人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应该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注意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奉献意识,使孩子们从小树立一种积极向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其次,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利他行为需要建立在坚定的信仰和超越平凡的社会责任感之上,因此培养利他行为是个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引起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关注和配合,形成合力,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834fb9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