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之心与利他行为

时间:2022-12-24 09:25: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利己之心与利他行为

作者:廖瑜静

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2

【摘 要】价值观受生理、心理、社会系统的共同影响,行为者的价值排序决定行动选择并产生相应的结果,行为结果具有的反馈机制又对价值排序进行调适。有意识的行动出发点是需求的满足,受利己价值观的支配。为了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需要将利己之心与利他行为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利他行为;利己;利他经营;价值观 一、利己之心与利他行为的概念陈诉

2017年理查德·塞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似乎给社会传递一个信息:经济学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他自我的精致化、复杂化、标准化,更在于能否回答人类社会与时俱进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样的,管理学社会学生物学也是如此,一种范式、理论、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要不断的去适应时代的潮流。

从社会的主流思潮的视角出发,社会的前进需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要充分开放和鼓励竞争,进一步要求强化信息的披露程度和加强社会个体进行理性选择的教育以保护开放的竞争环境。也就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个体的行为选择都要在利己主义的原则指引下,以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获得幸福的生活方式。从经济人假设到理性人假设,这一思潮从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塞勒提出了挑战这种思维的经济现象,并提醒我们要尊重真实世界中错误行为的存在。在理性人假设与错误行为的两大范畴之内,利他与利己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该议题内涵广泛,从基因的性质讨论到对利他利己行为的判断、对纯粹利他行为是否存在的拷问,助人是为了某种回报还是源于人类根植的基因?临死前的器官捐赠的动机?不同的学者立足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笔者将利用假设演绎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根据有意识行为作用主体来分类,理论上行为可以划分为利他行为(纯粹利他、损己利他)、利己行为(纯粹利己、损人利己)和利他利己行为。笔者先假设存在利他行为。行为是有意识行为,行为是意识、目的的具体化,不可否认利他行为是为了满足纯粹的利他之心,这一行动动机是内心需求,行为满足了内心需求,甚至是内心非正态需求,为了满足内心需求的行为难道不是利己行为吗?笔者称之为心理利己行为。众多纷繁复杂的研究分析和结论很大部分是出于对相关概念的不同界定,考虑利己中的范畴层次,这个可以从小单位到大整体,比如从基因、个体到家庭、物种等。从这一界定来说,利他行为也可以纳入到利己行为中来,利他行为的动机是利己,甚至可以说,有意识行为的动机是利己,但是社会发展要求个体的行为不能仅受利己之心支配,要求发展个体的利他之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物学生存适应性的观点来看,生存适应性较低的生物性状会被淘汰,虽然存在理论迁移的风险,但是也存在着借鉴的意义,早期的利己是提高生存适应性的手段,纯粹利己甚至损人利己可以在短期甚至长期内更好的生存,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和以往经验的积累,普遍意识到损人利己不再像以往那样具有效用,这构建的是一个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社会,甚至互相破坏的状态,阻碍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意识到了损人利己的危害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法律、道德等规范的软硬兼施前提下,学习经验规范后出现的纯粹利己不损人行为,利己同时避免了自身触碰规范,自然是一种利己行为,同时不损人行为因为营造了具有安全感的社会环境可以说是一种利他。但长期来看单纯的利己不损人的行为对自己实际效用的贡献小于利他社会整体进步幅度,两者之间存在着发展堕距(社会整体平均的发展速率高于个体的发展速率),长期来看这一行为也会渐渐失去竞争力而被淘汰。由此可见,个体为了提高适应性需要发展利他行为,利己的手段无法满足自己发展需求,需转而投向利用利他行为,利己之心与利他行为相结合,才能更好立足于社会。 二、企业利他经营的背后逻辑

企业参与社会生活自然也要遵循这一发展潮流,将利己之心与利他行为相结合,企业在对企业价值观进行排序时,要将利他经营摆在重要的地位,那么更具体来说,企业为何需要如此重视利他经营价值观的地位。以下将结合现实社会生活呈现一些笔者的思考。

从宏观市场环境维度来看,改革开放的初期是市场竞争环境的营造期,强调释放经济欲望,由于缺乏先前的规则,这一时期的企业可以说共同参与了市场规则的制定,市场游戏制定者的泛化大背景下,生产要素,资本技术等流动性较弱,形成了赢家通吃的格局。而今改革开放四十年,当前和未来的市场环境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高度竞争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价值链条网络化,生产经营方式趋向社会协作方式。一方面提高了一家通吃独占的成本,独赢的情况极少,只有合理控制自身企业的欲望,取舍有道,利他经营以自保。

从资源再分配的维度来说,如同再分配性质的社会政策,并不是立足于中立的价值立场来讨论,并不自作多情的将其加上关怀别人、关切平等的神圣光辉。某些群体的可能是其他群体的不利,而利他、关怀是实践的结果,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平衡,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而不是一开始就是从利他主义价值基础出发的。

从供需的维度来看,市场多元发展,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的供需误差逐渐加大。面对丰富的选择,消费者时常迷失,而生产者也越来越难识别和预测消费者的需求,供需之间存在迷雾,这要求企业要走下高高在上的市场定位,深入消费者,更加主动去试探发现需求,寻找机会窗口,力图满足消费者需求甚至是教育和引领消费者形成清晰的需求,在市场上先发制人。主动深入消费者、顾客至上、替消费者考虑等利他行为的介入,可以有效驱逐供需迷雾。但所谓的利他又必须把握住利他的本质,有效的利他才是真正的利他,反之只是害人害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管理的维度来看,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企业管理对象越来越具有个性、独特性、流动性等不稳定性因素。生产要素中的管理对象,人财物信息等数量与类型越来越庞杂,相互之间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员工的旅游式打工、个性化工作方式、率性式请假和辞职,决策权层级分布要求给予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消费者一定的决策权,或让其参与研发等等,从社会价值交换的视角出发,只有将利他作为价值筹码,才能够将庞杂的管理对象聚集起来,才能契合人心的愿望。

从心理的层面来说,利他以求安全感。企业的成功有时犹如科学研究,具有偶发性,偶发性的成功背后常常存在着由未来不确定性引发的安全感真空,用利他行为便自然成为一种主流的选择。

三、企业利他经营路径分析

实践利他经营的价值观,长远来看对于企业具有非凡的意义。将客户的价值需求放在第一位,将员工的价值分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就能得到客户和员工的拥护。结果,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更强,获得更多的交换价值,又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有了价值基础又可以更好的确保客户以及投资者的价值利益,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在企业的经营中,企业所有者对企业价值观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实践利他经营价值观可以具体表现在目标设定、企业愿景、产品(有形、无形)研发投入,价值利益分配,员工培育与成长、人才观等。将利他经营价值观与企业经营各阶段相关联,是适者生存的竞争市场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daf8f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