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莎士比亚作品中体现出的宗教思想 作者:姚羚羚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9期 [摘 要]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有才华,最具有代表性,最有成就的文学家。在他的戏剧世界中,永远燃烧着人们探索的热情。它以恢弘的艺术气势,严峻的现实以及纯真的理想,恐怖的激情,丰富着欧洲十四世纪乃至十六世纪的文学研究与批评。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莎士比亚个人的生活环境等因素,莎士比亚的许多戏剧作品中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对于莎士比亚作品体现的宗教思想具体表现在哪里,本文将作粗略的探析。 [关键词] 莎士比亚;作品;宗教思想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有才华,最具有代表性,最有成就的文学家。在他的戏剧世界中,永远燃烧着人们探索的热情。它以恢弘的艺术气势,严峻的现实以及纯真的理想,恐怖的激情,丰富着欧洲十四世纪乃至十六世纪的文学研究与批评。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莎士比亚个人的生活环境等因素,莎士比亚的许多戏剧作品中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迄今为止,学术界普遍认为莎士比亚信仰的是基督教。当时英国并存三种教派:英国国教、天主教、清教。但是学术界对于他究竟是信仰哪个教派并没有提出鲜明的主张。莎士比亚作品体现的宗教思想具体表现在哪里,本文将作粗略的探析。 一、宽恕 宗教中,确立“宽恕”的原则,目的是上帝要救赎、拯救人类。莎士比亚在他生命的后期,对于所有一切关系到人生的重大问题,如幸福、灾难、天堂、地狱、爱情、仇恨、今生、来世等,都抱着虔诚的基督教信念。在其《暴风雨》、《冬天的故事》、《辛白林》这三部剧中,讲述的都是关于宽恕仇人主题的故事。这正是响应了《圣经》中的“宽恕”布道。以《暴风雨》为例,在这部剧中,主人公米兰公爵普洛斯比罗是一个遭受过迫害的形象。他借助魔法的力量,驱动了精灵,将昔日的仇人置于昔日的威胁之下,一网打尽。文中写道,时机到了,他有权伸冤,有权复仇。“如果现在轻易放下这个机会,以后我的一生将再也没有出头的机会。”在复仇的时候,普洛斯彼罗心中却心有不忍,说,我宁愿是压我的愤恨,听从我内心高尚的理性。面对敌人,普洛斯彼罗最终申明:“我宽恕了你!”于是,由于受“宽恕”基督教信仰的影响,传统的“罪恶—惩罚—死亡”的故事模式被打破了,复仇者的角色转为宗教的劝善者与布道者。也正是因为“宽恕”,其布道者就代替了无所不在的上帝,这正体现了基督教中的一句名言:“上帝与我同在。”主人公普洛斯彼罗经历二十多年的劫难,因为“宽恕”领受了理性的崇高。这种历经磨难、淡然泯恩仇的情怀,其实又怎么不是莎士比亚的人生感受呢? 二、仁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仁爱是贯穿于莎士比亚戏剧中重要的思想特征。这对于解决后期剧中的矛盾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我们宣扬“宽恕”的时候,其实“仁爱”在背后起到一定的支配作用。仁爱是莎士比亚继承的人文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他相信人性是善良,人类的善良和爱可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比如在《辛》中,培拉律斯所培养的养子吉德律师因为承认杀死了王子克洛顿,最终被处死。培拉律斯冒着生命的危险向国王讲了一个二十年前的秘密。也就是吉德律师是国王二十年前丢失的亲生儿子。国王在得到确认之后,最终原谅了培拉律师之前的过失。并且友善地对他说:“你是我的好兄弟,从今以后你我就是一家人了!”而那个施展恶毒计谋,使男女主人公陷入灾难的意大利人阿埃基摩知道自己罪不可赦,于是跪在地上但求一死。可是波塞摩斯却出乎意料地说,不要向我下跪,赦免你是我在你身上的所有权力。宽恕是我对你唯一的报复。活着吧,希望你不要再用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最后,国王辛白林也被他的仁爱之心所感动,赦免了所有的囚犯。莎士比亚在这部戏剧中表达了一个主题:善良与仁爱最终会战胜贪婪与残暴。同时,这也是莎士比亚创作中宗教思想的最好印证了。 三、自我拯救 基督教是一种神学本体论。它认为人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原罪的存在。而原罪是因为人类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因此,也体现为天命与神意。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的有限。它体现的是人的本体论学。基督教也承认人的理性作用。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还体现出了与基督教对人本质相似的认识。我们看到悲剧主人公努力运用自由的意志自我拯救的时候,还看到了在一定程度上对基督教生存方式的认可。以《哈姆雷特》为例,孙家秀曾经说过,正像当时的一般人那样,哈姆雷特的宗教意识是很深的。他相信上帝用泥土造人和原罪说的传统教义,他相信彼岸、妖魔与鬼魂,巴不得上帝没有规定不能自杀的戒律,也无法摆脱对死后世界的恐惧。除了孙先生谈到的这些,剧中还有许多。哈姆雷特曾对奥菲尼亚说:“进尼姑庵去吧,进姑庵去吧!”这是因为只有在上帝的怀抱里,人类的欲望才能得到遏制。如奥菲尼亚的死,其实是自杀。但是在剧中完全是按照基督教的伦理规范进行的,莎士比亚没有让她违反上帝的戒规,而是给了她一个落水而亡的结局。在她死之后,莎士比亚在剧中也是按照一个基督教徒的仪式进行的。 结语 莎士比亚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等因素,影响了他对基督教的认同,同时也影响了他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宽恕、仁爱、自我拯救都是其创作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十卷)[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孙家秀译.《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孙家琇. 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8. [4]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5]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下)[M].梁实秋译.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816. 作者简介:姚羚羚(1973—),女,籍贯安徽来安。东南大学外国语言学院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语言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f9dd3427d3240c8447ef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