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中对运动技能培养的策略浅析 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目标的重要途径,运动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必经之路。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乐在其中,玩在其中,基本运动能力形在其中?为此我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自然、亲和的教学语言 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好玩、好动、注意力格外差,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仅仅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善用肢体语言的能力,口头语言要亲切自然,像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又像是朋友们的平等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的同时又不得不信服与听从,肢体语言要自然、优美、大方,这样才能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们掌握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完成好教学目标。 二、体育教师应该做好“示范” 体育课上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形式动作概念阶段只靠老师讲解的语言刺激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很有限的,更多的是借助对该技术的示范才能发挥更直观的表达作用。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模仿力比较强,作为一个合格的体育老师首先要会演示运动技能,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体育老师如能把动作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甚至示范刚结束,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练习,这种效应,反映的就是示范所带来的激发兴趣的作用。 教师示范的位置、示范的面、示范的角度、示范的方向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当学习某一动作时,教师所站的位置要利于学生观察,要先通过一目了然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表象,随后再进行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进行,并做到分解示范与完整示范相结合。示范动作要力求准确、协调、熟练、舒展、大方,优美准确的示范动作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鼓舞,使练习兴趣油然而生;讲解要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画龙点睛,将动作原理讲解到位,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有亲和力、感召力,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士气。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领悟新知、发现规律。 三、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 1.组织练习形式要有创意,教法灵活,做到激趣导练。 教学步骤要切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 2.探究性练习。 要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入手,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练习耐久跑时,那种只绕圈跑的传统练习法是被学生厌倦的,也是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若不改变这种枯燥无趣的练习方法,教学效果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四、发展运动体能与拓展性练习 体能不仅是竞技运动项目的必备条件,而且是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砝码。 1.趣味性体能练习。 体能练习一直是学生最容易厌倦的练习内容之一,如何化“枯燥为乐趣”一直是体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比赛和趣味性素质练习的方式有助于提高练习效果,使学生有乐此不疲之感,并有效地弥补了学生运动量的不足。 2.拓展性练习。 在这里所说的拓展性练习是指在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掌握某项动作之后),让其已经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去攀登更高的动作难度。在实施过程中一般遵循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设法给“学优生” 创造大显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这不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还使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五、关注全体,兼顾个体 体育课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的体质都得到发展,体能得到锻炼,这需要我们体育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尊重差异,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我们的栽培与呵护。在进行分组分层教学时,要遵循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要从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入手,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六、及时、客观的评价 在体育课堂中每一个孩子是否能“学会”,还要看评价体系是否完善,课堂需要评价,需要鼓励需要引导,自然、及时、公正的评价能让孩子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中老师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用“动物小贴画”作为奖品,一堂课上完有些孩子能得到很多,而有的则很少,甚至还有的孩子一个也没有,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已从另一方面伤害了部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如在课上老师虽然没有准备奖品,但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手势,一声真诚的表扬,一次善意的提醒,对学生的技能学习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身”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情”,使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的体质得到提高和掌握运动技能。对于没有掌握运动技能的学生而言,首要目标是尽快学会相应技能,对于已经掌握运动技能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首要目标是熟练地运用技能去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促进身体健康的可持续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7112da5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