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苦雨》“灵场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苦雨 王安石 灵场①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 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久已空。 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 【注】①灵场:祭祀仙灵神鬼的坛场。①京囷(qūn):储粮圆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总领全诗,其中“雨”字点明了写作对象,“苦”字透露了作者的感情。 B.第二句借道路不通表现雨之大,点明了首句中“奔走尚无功”的具体原因。 C.颔联写景,以风吹云乱、水冲堤岸写下雨之况,同时引出了沟洫多废的内容。 D.诗中的“古人”一词指的是古代忧国的圣贤之人,但其实也是指作者自己。 2.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态。 【答案】 1.B 2.①久雨成灾,沟渠崩坏,洪水汹涌,百姓吃穿无着,大地主大官僚们平时只顾榨取民财,根本不管水利,更不顾国家人民的贫困,此时他们拿不出一点办法,却还奔走灵场去祈求天晴。这不由激起王安石满腔愤慨,促使他提笔写下这首诗,对这伙人进行了尖锐的嘲讽,同时倾诉自己郁积已久的变革愿望。 ①诗人知道贫穷百姓的粮仓久已成空,这表现了诗人对百姓艰难生活的关切。 ①虽然希望百姓获得好的收成,但久雨伤农,诗人作为官员无能为力,这表现了他的内疚。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B.错在“借道路不通表现雨之大”“点明了首句中‘奔走尚无功’的具体原因”。第二句指出到灵场去祷告的队伍络绎不绝,车来马往,道路为之阻塞,但是没有用,雨照样下个不停。诗人在这里是借道路不通嘲讽大地主大官僚们平时只顾榨取民财,根本不管水利,更不顾国家人民的贫困,直等到自然灾害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才急急忙忙乞求于神灵,可笑至极,②自然是“无功”而返。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灵场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官僚豪富们冒着大雨坐车骑马,来来往往到灵场祈求天晴,以至灵场附近的道路都阻塞不通。他们如此忙碌,如此虔敬,该会感动老天爷了吧?但却是:“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阴云更浓,水势更猛,这些描写把祈求天晴、死抱“天命观”的虔信者的愚蠢暴露无遗!北宋的大地主大官僚们平时只顾榨取民财,根本不管水利,更不顾国家人民的贫困,直等到自然灾害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才急急忙忙乞求于神灵,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天命”上;而事实却往往给他们以响亮的耳光。王安石在这里把批判的笔锋直指大地主大官僚和他们所遵奉的“天命论”,锋芒毕露,击中要害!王安石满腔愤慨,促使他提笔写下这首诗,对这伙人进行了尖锐的嘲讽,同时倾诉自己郁积已久的变革愿望。 “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久已空”,写出在久雨成灾的情况下,不兴修水利,不储备粮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诗人知道贫穷百姓的粮仓久已成空,一个“久”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急,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对民众的深切关怀和忧虑,也勾起了他希望变革的思想。 “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古人”一词指的是古代忧国的圣贤之人,但其实也是指作者自己。作者希望百姓获得好的收成,但久雨伤农,“何所报”,诗人作为官员无能为力,“自嗟”,表现了他的内疚。他的变革抱负一直不能实现,他因此发出嗟叹,惭愧自己对国家和民众没做出什么贡献,把自己急于变革的抱负又一次借题倾诉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50b59a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