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基础所决定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意识形态就是上层建筑的一种表现。 既然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个我们从社会发展的轨迹就可以得知。首先我们的文学始于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即劳动,因为我们得先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才能进一步的发展自身,而在劳动的过程中需要相互的协调,就有了交往,也就产生了文学。而有了这个才最终使人与动物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才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发展。 在随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为明显也更为密切,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现象,正是由于当时社会的发展,战乱不断所形成的。那些读书人为了一展自己的抱负于是纷纷讲学著书,说出自己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比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的思想核心“仁”,就反应他对当时战乱不断社会的看法。而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状况给了孔子成就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这一客观条件,也就是我们说的“时势造英雄”。而之后的几大家如:法家、墨家、道家……都是由当时社会之形成的。他们的著书立说,也给当时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不少封建统治者也采纳他们的建议,于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此后的作家也大都如此,他们的创作也是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而反过来社会的不断前进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机会与材料,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等。而在他们的文学创作当中也反应了他们的一些主观意见。但总的说来那个时候的文学创作都是和当时社会人的人生价值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作家对自身的一种肯定。而在这种价值的指引下,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存在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73892e0722192e4536f6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