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中两组词语的辨析 作者:赵小燕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第23期 摘要:为了促进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开展,在中考中有效提高古诗文默写的得分率,让古诗积累真正转化为滋润学生心灵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中应当摒弃死记硬背这种看似“捷径”的教法,将经典古诗讲明、讲透,关键词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内容并把握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背诵,这样才可实现有效背诵、准确默写,避免或减少因字形相近,读音相同而出现的错误。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13 初中语文中考涉及到的背诵篇目从诗、词、曲到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撷选的都是古典诗文中的精华,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诗背写一直是中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古诗文中有些字词往往因为形近或音同而给学生默写造成一些困惑,使他们会背但不会写对,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从根源上辨析词源及词义,弄清这些字在诗文中的意思即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错误。以下是笔者选取的两组有代表性的词进行的辨析,希望能对师生有所帮助。 一、徙与徒的辨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下)及第八册(下)中有两首古诗涉及到“徙”。分别是王绩的《野望》与陈与义的《登岳阳楼》。《野望》中诗句为“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登岳阳楼》中为“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这两句诗中都用到“徙”,因“徙”与学生熟悉的“徒”字字形相近,不少学生便在默写中将二字弄混。那么这个“徙”字与“徒”字起源是什么,它们原本为何意,如何才能准确地辨识这两个字呢? 徙,中国汉字中一个古今通用的汉字。动词常作迁移和移动之意,也是中国一个失传的姓氏,读“xǔ”。《说文解字》中讲“徙”,迻(yí)也,即迁移,字形采用“双人旁”作边旁。“止”作声旁,是从了“止”的音,因而“徙”读“xǐ”。“ 徙”单用有三种解释:1. 迁移。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2. 调动官职。《张衡转》中: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3. 变化,改变。《察今》中“时已徙,而法不徙”。 徙作动词讲,常与倚连用,意为徘徊,流连不去。 徒,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徒,步行。字形采用“双人旁”作偏旁,“土”字作声旁,造字解说是这样的:从“土”,“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泥地。“止”即“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1c244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