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眩晕的清新 作者:汲安庆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4年第36期 初读俄国田园派诗人叶赛宁的诗歌《夜》,感觉很普通,自然的白描加上不露痕迹的韵律,仿佛一个孩童在甜蜜地叙述自己的月夜所见,浅近、通透,似乎没什么值得称道的。 但是,静静地细读几遍之后,自己童年的乡村记忆一下子被激活起来,似乎回到了属于叶赛宁,但分明又属于自己的那方静谧、诱人的月色之中了! 这样的月夜,色彩美极了!在幽暗松林的衬托下,银星万点的大河,银波微漾的小溪,闪着银色光芒的青草,水墨画一样的夜晚啊,构成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令人心醉神迷。无需意志努力,便可顺利气定神闲、天人合一了! 这样的月夜,声音美极了!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只有“溪水轻轻地歌唱”,且唱进了它们的梦乡,多么祥和、幽静、美好的境界啊!但诗人没有使用“唱进了”一词,而是用了“流入”,像流入大海一样,自然而然地“流入”松林、夜莺、长脚秧鸡的梦乡。多么灵动、可亲的生灵啊! 影响所致,《夜》诗的结构也美极了!以梦乡始,以梦乡终,余韵缭绕,美好、沉醉而又不失生机。为了突出这种恬静和幸福,诗人还特意两次吟唱——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如同梦呓,似幻却真!仿佛不如此回复往还,就无法宣告浸润整个身心的自足和幸福似的! 这样的月夜,情感美极了!万物相安,各怀甜蜜。特别是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进入梦乡的一切生灵披上银装,这不就是母性之爱、神性之爱吗?相较于“套”字的生硬,“披”字显示了万般柔情。这不就是人类心灵中藏得很深、却永恒存在的柔软境界的象征吗? 有人说:“熟睡中的男人像个婴儿,是最真实的心灵姿态。”叶赛宁写出如此的景致,想来也是他心灵呈现婴儿姿态时的写照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2710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