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管理“问题学生” 班主任的日常教育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是如何转化“问题学生”。要教育转化他们,首先得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我的观察,原因一般都很复杂,不仅与自身素质和心理状态有关,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初中生年龄大多在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控制自己情绪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强,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很容易形成品德方面的缺陷。通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我认为问题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品德型问题生。这类学生的突出特点是往往有小群体,而且和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有联系。他们对教师一般有敌意,或者虚与委蛇。学生则害怕他们。这种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往往与社会不良人等相通,他们已经有了反社会的价值观,或者有了这种倾向,只是因为羽毛未丰,所以在学校里兴风作浪,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辍学走上社会,进入不良分子甚至犯罪分子的行列。 这种学生来源于破碎家庭、道德不良家庭、家庭教育严重失误家庭。他们破坏性很大,教育起来很困难。 第二类:心理型问题生。如果说品德型问题生给人印象是“坏”,那么心理型问题生给人的感觉就是“怪”。他们的行为违反常态,不符合通常的逻辑,令人费解,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心理型问题生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 心理型问题生常见的问题有攻击性,抑郁症,孤独症,自恋,自卑,狂躁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与遗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有关。 第三类:行为习惯类问题生。如果说人们对品德型问题生的主要印象是“坏”,对心理型问题生的主要印象是“怪”,那么对行为习惯性问题生的主要印象就是“赖”。这种学生往往知错认错,但是屡教不改。他们有的显得很幼稚,“纯天然”;有的显得很委靡,像扶不起来的天子;有的五分钟热气,进步不能坚持。他们一般对老师并没有敌意,只是管不住自己。这种学生会给教师带来无穷的麻烦,很让人头痛。 这种问题生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都是大多数或多数,是问题生的主力军。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他们的毛病主要是家长惯出来的,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已经形成坏习惯了,很难改正。 那么,面对问题学生,班主任应以什么心理来面对?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面对呢? 班主任要把握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能分辨哪些是暂时的、偶然的、经过教育能及时矫正的行为,哪些是经常出现的、扰乱性较大的、对学习影响较严重的、需要进行长期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后成功地转化问题学 生就有了可能。 教育问题学生班主任要用成熟的人生、丰富的阅历影响学生。既要使学生将班主任视为榜样和知己,更要促使学生自觉争取成熟。班主任不必讳言自己经历的挫折和失败,这可以作为丰富的阅历的一部分,对学生实施间接的“挫折教育”。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人生品位以及对人生价值的再认识。班主任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暴露出自暴自弃、绝望厌世的言行。班主任的形象一旦在学生的心目中坍塌,他们就会感到群龙无首,将会造成班风不正,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育问题学生班主任还要用平等的态度、诚恳的言行尊重学生。只有让学生获得尊重,学生才会跟班主任沟通交流,才会把心理的烦恼、痛苦向班主任倾诉。所以,班主任在学生谈话时,一般可让学生坐下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必要时可以离开办公室(这地方通常会令学生感到压抑不安),用随和的态度、询问关心的语气,和他们谈一些比较愿意谈的话题,建立起一种师生信赖关系,起到诱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化解他们成长中遇到的烦恼。 教育问题学生班主任还要用细心的观察、周详的分析关注学生。表面上,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突然发生的,其实不然,它还是有一些先兆的,如偏激的言行、忽变的情绪、无助的眼神、异常的行为等,对此,班主任应以细心的关注和及时的洞察,周详、准确的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做到早期的预防。班主任不应忽视和课任老师的联系,互通情况,切不可因意见不一而放松警惕,不可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而疏于关注和分析,更不能认为科任老师向你反映情况当成是否定你的工作,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教育机会,导致学生在某一偶发因素的影响下,爆发出违反校规校纪更重大的问题行为。 教育问题学生班主任应该用适当的评判、恰当的约束教育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染上一些坏习惯,如偷懒、撒谎、欺侮弱小、结伙闹事等。班主任对此应及时评判,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一清二楚地告诉学生,并给予恰当的纪律约束,不能模棱两可。学生的自觉性一般比较差,不给以应有的管束,难免言行走偏乃至性格缺陷、心理畸形。笔者在开学时,利用班会的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校规校纪的学习,特别是关于违纪的处罚决定,作为重点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起草适合于班情的《优秀学生操行评分标准》,召开学生代表会讨论通过后交班委会执行,每月一结算公布,让班委会对每个学生的操行加以评判,从而加强了学生的日常行为的管理和约束,让不良行为得以及时的矫正。有的班主任对学生过度宠爱和放任,致使学生良莠不分,无法无天,反而导致他们在遇到必须承担责任、面临一定压力的时候退避三舍,导致学生无责任感、无正义感和缺乏拼搏精神。 教育问题学生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科学的帮教矫治学生。一旦学生出现偏激言行和反常表现时,班主任应及时洞察的前提下,以足够的耐心,对症下药,帮助矫治。要俯下身子,贴近学生,不急不躁,去真心理解学生,回想自己做学生时是否也曾有过的经历,以便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针对学生目前所处的困境和性格弱点,帮助其梳理分析,探讨改正途径,循序渐进,逐步纠偏, 切不可随意的“训、罚”。越是简单粗暴的做法,就越容易促使学生走极端,进而形成一种不健全的心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谈话的方式和语言要有所不同。比如对外向型学生要严些,直截了当,对内向胆小的学生,要婉转些,试探的进行。谈话要适可而止,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总而言之,要转化好问题学生,班主任老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问题学生的心理活动及特点,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掌握些与学生交流的技巧,定会在这块田地里收获累累硕果。让班主任的宽厚仁爱的心化作学生成长的天空中璀璨的星星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4fc06c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