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中描写七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字数 七言律诗,顾名思义,每句各有七字。一般律诗有八句,八句以上称之为[排律]。 押韵 押韵的字俗称[韵脚],非韵句的末字俗称[白脚]。一般来说,近体诗要求[一韵到底],即韵脚出自同一个韵部。今人写格律诗宜参照[平水韵]或[新韵]。 北宋盛行[孤雁出群]之格,意思是律诗的首句采用邻韵,用来衬托其他韵句的本韵,故又称[借韵]、[探头韵]等。 自近代始,写诗用平水韵者,有[邻韵通押]之说,如平水韵中[一东]部与[二冬]部等,我认为可采用,因时制宜;新韵则是采用韵尾通押的方法,不存在邻韵之说。 平仄 律诗的平仄规则与绝句相同,遵循[相错]、[相对]、[相粘]的原则。学习平仄句式不必背公式,只需掌握其规律即可。我在其他文章中有独立讲解,这里就不重复了,有兴趣可以了解。 对仗 对仗可以说是律诗的招牌所在,广义上来讲,对仗的形式可以分为[工对]、[邻对]、[宽对]。 所谓[工对],即上下对应的类目相同,如星对月、江对海等,属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 所谓[邻对],即上下对应的类目相近,如花对鸟、日对河等,属植物对动物、天文对地理; 所谓[宽对],即上下对应的类目不限,只需词性和结构相同即可,如人对月,属名词对名词。须注意的是词组结构,例如[江湖]是并列结构,[池柳]虽是两个名词组成,但实际却是偏正结构。判断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否用于修饰后者。 而狭义上的对仗又可细分为[当句对]、[流水对]、[错综对]、[隔句对]、[借对]等,我在之前有详细介绍过,此处亦不重复。初学者学律诗,只需先掌握宽对即可,但切忌[合掌对],即上下意思雷同。 风格 律诗尤其注意形式,除要求对仗之外,还要求用字典雅,辞藻华丽。我认为今人不分追求辞藻,亦不必滥用典故。 章法 不管是绝句还是律诗,尤为注重[章法],即起承转合。律诗的章法与绝句有所不同,一般是每一联承担一个功能。 扩展阅读:七言律诗简介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4e161b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