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课间操 凉水中心校 巍巍龙岗山下,魅力凉水河畔,坐落着一所环境优雅,师资雄厚的凉水河子镇中心小学校。学校始建于1922年,历经80余载,不断走科学发展兴校之路,在几代人的传承创建中,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 凉水中心校占地面积9291平方米,现有19个教学班,教职工84人,学生700余人。学校有一支团结和谐,作风硬朗,工作踏实的领导班子,( )有一支爱岗敬业,勤奋刻苦,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新一轮改革开放以来,在县教育局,县教科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赵晓敏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宗旨,以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落实精细化管理、拓宽育人渠道、稳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建和谐校园为目标,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办学层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被县教育局授予 “教学质量先进集体” 、“课改实验校” “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校园、校舍三化建设先进单位”以及“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称号,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在教科研反面,学校先后获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实验校,“脑功能开发”优秀实验校,“深化数学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养的研究”先进单位,“希望杯”实验校等殊荣。在中小学校长岗位责任制验收中成绩显著,多次受到表彰。( ) 由于我们农村小学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学校多是沙土场地,春秋两季的雨雪、沙尘天气( )占去了学生一半的室外活动时间,特别是课间操时教学楼内总是吵吵嚷嚷( ),即使学生在安静的读书,也是很懒散( ),学生的身心得不到锻炼,无法舒缓学习的疲惫,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大大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2006年底,朱宏斌带领史光辉、韩玉敏、肖俊玉、王颖等几位科研骨干教师,着手开发一种在室内就可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以填补因恶劣天气不能上室外课间操的空白( )。 他们的行动很快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号召体音美组教师全员参与,通力合作,尽早完成这一课题。2008年底,参与研究“室内课间操”的教师不负众望,从理论到动作再到韵律均有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的“室内课间操”以初具雏形。 2009年3月,我们带着自豪和喜悦,带着自信和创新,开始立项研究。成立了以校长赵晓敏为组长、由多才多艺的副校长朱宏斌任副组长并主抓,由体音美组及擅长舞蹈、脑功能开发的教师为组员的《室内课间操》课题创编小组。( )着手细化“室内课间操”的各个部分,以形成鲜明的特色。 我们知道,做完室外课间操学生平均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20次,而室内空间小,要达到每分钟120次是非常困难的。基于此,针对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充分利用书桌摆放的有效空间( ),我们编排室内课间操分四个部分:静(舒缓,脑功能开发)——动(模仿小动物,徒手做各种球类运动)——静(舒缓的手指操)以达到舒缓学习的疲惫,调节身体机能,开发脑功能,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使学生平均心率基本达到每分钟115次以上。 第一部分是“轻松的我”,由舒缓的古筝曲切入,使学生由动入静,放松大脑,按摩穴位;放松躯干、四肢、内脏器官,此时,学生完全陶醉在优美的音乐中,置身自然,摒弃杂念,达到瑜伽的功效。( ) 第二部分是“睿智的我”配乐手指操。根据学生右手活动较多,左手相对活动较少,这套手指操需要左右手同时进行,节奏感强,达到开发大脑、充分益智的功效。( ) 第三部分是“健康的我”,是整个室内课间操的高潮部分,选择节奏欢快的音乐进行律动,并穿插徒手的球类运动,有效提高了运动量。 第四部分是“快乐的我”,抓住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选择具有童声、童趣的音乐,模仿小鸟、小鸡、大象等动物的形态、动作,发挥想象力,增强身体协调性,寓动于乐。 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县教科所王秀荣所长的高度重视,同意立项研究,并多次来到我校指导创编“室内课间操”工作。对我们创编的“室内课间操”提出了很多改进性意见,为我们顺利完成创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总之,我们创设的“室内课间操”收到了比预想更好的效果,它能寓开发大脑及内脏运动于一体 ,内外协调一致,共同发展融为一身。由形式化的外部 运动转为内外一起动起来,从气息到肺活量再到运动频率均不亚于室外操的效果。做完室内课间操平均心率达到了每分钟115次。有效的缓解身心疲劳,提高了学习效率,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真正落到了实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f10dd2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