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古诗五步教学法尝试 今天尝试用五步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去年在教三年级时,虽然还没有非常明确地把教学程序分出如上的五步,但大体来说也是如此。 首先让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字见”;然后让学生“议”,大篇抄出诗意让学生背,没有几个孩子有兴趣,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最后让学生“悟”,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心情,去想象当年的风景,去品味中国文字的华美和精炼……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段文字,及如上的古诗五步教学法,感觉非常有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我现在的班级来说,急需要学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于是,今天便尝试着采用。层次清晰,特别对于刚刚开始走上讲台的老师来说,非常有帮助。 说今天我的课。在上午的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背诵一些以前的古诗,然后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进入第一个环节:初读。 情况不如我想象中的顺利,光“读准字音”这一关都非常难闯。“畔”误读为“半”,“寻”因本地口音混淆读为“行”,"低”和“底”分不清,“娇”误为“桥”,“恰恰”读成“哈哈”,“啼”错念作“嘀”音,尤其是“枝”和“时”,两个翘舌音都纠了很久,到课后有个别孩子来背诵时,这两个音还是读不准。问题如此严重,看来很有必要强化普通话口语训练,比如专门列出一些翘舌音和平舌音,让学生练读练说。可是时间从哪儿挤出来呢?这又是一个问题。我既不愿意拖堂占孩子的下课休息时间,课堂上我们的孩子又总是难以完成任务,一周自习只有一节,还要练字和订正作业呢! 听孩子背诵以前的古诗,我就发现,朗读时应有的节奏感他们并没有具备,全是一股脑儿地拼命喊完了算数。于是让大家反复听我读,感受一下需要停顿的地方,需要重读的地方,在黑板上板书做好标记,让他们也跟着一遍又一边模仿读。 感觉这样很累啊,以前的那班孩子在认读的方面根本不用我操心,基本上来说一节课完成一首古诗,能背诵并且说出诗意,还能腾出时间来画副画儿,抄抄生字呢。就现在来说,已经是无捷径可走,那就用点老土的方法,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来吧,一切从头开始。就这样,当我的孩子们把古诗读通顺,并且能够有节奏感地朗读时,打下课铃了。天已经凉了,我却一身汗。“五步”才走了一步,我有些担心时间了。呵,就慢慢来吧,我们走得慢一点,是为了以后能跑得更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3579d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