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初中文言文课堂由枯燥变生动有趣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文言文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对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历来是一个难点,学生学起来吃力拗涩难懂而又枯燥乏味。如何让初中文言文教学既生动又有趣,是每个语文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现在我就叨一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学生学文言文,易出现读错别字;节奏、停顿不对读破句;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掌握不了,翻译闹笑话等,读完一遍课文,稀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一到上文言文课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头痛厌学,毫无兴趣,觉得枯燥乏味;再则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缺少对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对文言文价值的认识,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利用课堂、早读,叫学生一遍遍反复地读,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失去了兴趣。他们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一件事倍功半、费时费力、不出成效且痛苦的事,进而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厌烦、恐惧等负面情绪。绝大部分学生从内心深处是不会主动喜欢文言文的,他们学文言文纯属被动地接受。所以要让学生听得进、学得好,老师必须下功夫。除了帮助学生克服“怕”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必须把课上生动,把知识点讲“活”。要消除学生厌学、怕学的负面情绪,探寻既有趣又高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力度 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再加上对文言文的惧怕、厌学,在学文言文前,先明确预习的目标要求,我通常要求他们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文言文的教学中,要做到一读、二查、三质疑。一读指:借助字典纠正读音,读顺课文,疏通大意,揣摩佳句;二查指:查资料,查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今异义词的区别;三质疑指:学生在自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上质疑。学生有的查拼音、有的读课文、有的查写作背景、有的查注释翻译,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课上积极参与,有事可做,活跃课堂气氛,一改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沉闷、枯燥、呆板、满堂灌。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活课堂气氛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教师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学生易学、乐学。在教学中,教师切忌精讲深析,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针对不同体裁的文言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巧妙的情境,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暂且举几个我的教学实例,稍作说明。 (一)以故事传说引入课文,激活课堂气氛。在教学《木兰诗》时,我请学 生把家喻户晓的花木兰的故事讲出来一起分享,学生们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对木兰的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认识,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故事后,对《木兰诗》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及情感也容易理解,对概括花木兰的性格特点也觉得直观易懂,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自然。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也想展示自己的风采。一堂生动有趣的文言文课就在轻松愉悦中结束。教师只要善于总结、挖掘,像《愚公移山》、《包拯》、《岳飞》、《马说》等课,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心智,让学生积极参与,激活课堂,变枯燥为有趣。 (二)、激情辩论,枯燥的文言课堂变生动有趣。我在教学《论语六则》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让正反两方对这一句话的处世之道进行辩论。学生听了辩论要求后,积极准备辩论材料,没有一个甘愿落后,整堂课上,学生们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正反两方辩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都阐述得有理有据。最后大家握手言和,以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这节课改变了以往死板、枯燥式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死板的课堂变活了。另外,《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都可以采用辩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学习。 (三)利用插图或图片教学,让枯燥的课堂变活。文言课文中有少量精美的插图,教师也可从网上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启发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意表演,课堂变活变乐。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课文轻松掌握,加深理解,积累知识,拓展思维,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学到知识,我就从趣字上做文章,请学生上台来进行创意表演。 (五)营造氛围,激发活跃课堂。文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要学懂、理解却很难,一到上文言文课就感到头痛、畏惧、怕学。这时我会采用相关的影视剧、歌曲等形式营造一个浓厚的走进文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阅读和学习中来。 三、读、诵、唱三结合,让文言文课堂生动有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学中我开动脑筋,利用心智,凭借多年总结的经验,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会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范读、默读、朗读、齐读、竞赛阅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直接与古人“对话”。因此,除了诵读,我们还可以对一些文质兼美的短篇文言文,特别是一些精短的古诗词或名句进行配乐,让学生用歌唱的方式记住文言文的内容,领悟古诗文的意境,进而获得一种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例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课堂上我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去学唱,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全词的内容,同时,在曲子的旋律中,学生对全词传达出的意境也有一定的感悟。语文课堂上有了音乐的元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浓厚。再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虞美人》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既记住了词,领悟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3ae1f3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