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八月十五。每逢中秋,亲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秋节有什么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篇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 月夕 , 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 团圆节 。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 秋暮夕月 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 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 千里共婵娟 。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篇2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 敬月光 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 乖 ,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 像剖柚子叫 杀柚 ,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 剥鬼皮 ,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 五仁月饼 ,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篇3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 仲秋 ,而八月十五又在 仲秋 之中,所以称 中秋 。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 八月节 、 八月半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 月 进行的,所以又俗称 月节 月夕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 团圆节 。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 端正月 。 关于 团圆节 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 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 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8dc6c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