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叙事作文:琵琶行 1000 字作文 《琵琶行》是感伤的。 瑟瑟荻花,萧萧枫叶;寂寂秋江,冷冷孤月;炎凉世态,冷暖人 情——曲曲断肠的琵琶声中,诗人体味到的是宦海浮沉的苍凉。 红颜琵琶,当年在教坊曾属首部;诗人才情,也曾赢得一时盛名。 而今相逢在天涯沦落的客船上,孤傲清高的心灵怎能不生出丝丝缕缕 的怅惘和感伤。 经常说到唐代的风流和气度,唐代的确是一个奇幻而壮丽的时代, 上个世纪末,还有一帮挺“前卫”的小伙子嚷嚷着要“梦回唐朝”呢, 现今的人们似乎很难把唐代和“感伤”一类的字眼儿联系在一起。不 过历史毕竟有着自身的规律,天宝悲歌、安史之乱自是不必说了。近 半个世纪后,被贬谪江州的白居易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无奈和辛 酸,几曲琵琶触动的是诗人早就郁积在心中的不平。因为不平,诗人 感到孤独;因为孤独,诗人渴望交流;因为交流,诗人获得慰藉;又 因为这难得的慰藉,诗人的两行清泪便毫无节制地濡湿了那一袭黯黯 青衫,虽然他面对的是素昧平生且身份地位悬殊的江湖歌女。 对于出生在公元 772 年且久居长安并才华横溢的白居易来说,逝 去不久的盛唐风流是他所熟知并向往的,但此时的他正处在人生最失 意的阶段,他或许还不敢想象日后的安宁和闲适。晚年的白居易,在 “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的物质环境里,在“晚来天欲雪,宁 饮一杯无?”的闲适情调下,是否偶尔还会记起多年前那个让他泪湿 “青衫”的琵琶女?那夜的感伤对白居易来说,也许仅仅暂时的,因 为五年后诗人又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长安,又见到了亲切的皇上(虽 然皇上是换了)。而那位可怜的琵琶女呢?怕是更见苍老和憔悴了吧 ——人和人的命运究竟是不一样的。 古希腊人的观点认为,诗隐藏着一个民族全部的秘密。秋风在窗外蹒跚着、叹息着,台灯下幽坐的我暗想揣想,《琵琶 行》的“密码”是什麽呢?一一是“命运”(这正是雨果在巴黎圣母 院所发现的那个镌刻在石碑上的单词)。记不得是那位高人说过,二 流的作家讲述故事,一流的作家讲述命运。诗人也不例外。 白居易用明白而精当的语言有意为我们展开的是两个人物命运的 画卷,命运是神秘的,但白居易的语言却是明白的,明白的不禁让人 产生疑惑一一故事的背景恰是中国文人偏爱的冷落清秋,故事的起因 恰是“黯然销魂”的依依离别,再加上一位以前是色艺双绝而今独守 空船的纤纤歌女,而承担演奏任务的又是当时流行的铮铮琵琶,还有 江边默默的画舫,以及空中寂寂的皎月一一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切都 是虚构的,那位空负才华而沦落江湖的歌女难道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吗?即便真的如此,也不必费心地去考证琵琶女是否真有其人,人生 中谁有悲喜沉浮,“她”就是谁的不离之身影! 要说白居易是一个感伤诗人,是不准确的,诗歌史更乐于提到他 的“讽喻诗”。但《长恨歌》和《琵琶行》确是我国古代感伤诗歌的 巅峰之作。问题还不但仅局限于诗歌艺术这个层面上。白居易一一一 个上层的精英知识分子,琵琶女一一一个底层的民间歌女;前者不幸 被贬,后者无奈沦落;宦海沉浮也好,江湖飘零也罢一一都是天涯断 肠之人,在这清冷的秋江月夜,两个脆弱而忧伤的生命相遇,两种内 容不同但形式相似的命运撞击出了强烈的火花。这火花,既温暖了彼 此孤寂的灵魂,也同时照亮了那个时代一一白居易的遭遇折射的是朝 廷的腐败,而琵琶女的身世反映的则是底层的困苦,两种命运的叠加 便是时代的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不难看出,以前是风情万种的大 唐王朝已呈“流水落花春去也”的颓势,所以感伤是注定了的。 作为中唐诗坛的大腕,白居易仍然算得上潇洒,但却没有了“李 白、张旭那种天马行空式的飞逸飘动,甚至也缺乏杜甫、颜真卿那种 忠挚刚健的骨力气势”,“一层薄薄的孤冷、伤感和忧郁”笼上了中 唐诗人们的心头,韦应物的“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柳宗兀的“惊风乱 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刘禹锡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 三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bc91e7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