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回族传统禁忌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

时间:2022-12-10 10:23: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回族传统禁忌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

本文从传统回族社会的饮食禁忌、语言禁忌、婚俗与丧葬禁忌,以及行为与礼仪禁忌的角度阐述了回族传统禁忌的四个主要方面。从回族传统禁忌文化对民族自身的建构以及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说明了禁忌文化在对回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的社会功能及影响。



标签:回族;禁忌文化;文化认同

一、回族传统禁忌文化的表现及其溯源

在回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禁忌文化对于该族群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回族传统禁忌文化约定俗成以及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人的观念与言行纳入到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轨道之中。禁忌文化是传统回族社会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回族传统禁忌文化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是人类最初的禁忌形式之一。回族的饮食习俗除了受宗教文化中某些禁忌的影响,还受到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传统礼仪的制约,并在历史发展和民族形成过程中由宗教文化转化为该民族习俗文化。具体禁忌内容主要包括:食猪肉、自死物、血液、以及违反教法的其他动物。清代著名回族学者刘智曾在《天方典礼择要解卷十七饮食下》中列出了禁食的种类。在回族的饮食禁忌中,禁食猪肉是最为严格的一项。宗教经典中明确规定了禁吃的食物名称。同时,回族社会生活中,却不仅仅是禁吃,还增加了禁养、禁说、禁买卖等。由此可见,宗教禁忌渗入回族的生活中,并非只是表现为民族成员亦步亦趋的恪守,而是在其原有规定的基础上延伸至民族生活的许多方面。这种禁忌在外来宗教文化在中国进行传播的过程中,被回族接受和保留了下来。



2、语言禁忌

自人类社会形成民族后,语言就伴随着民族产生和发展,同民族发生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回族语言中的禁忌现象,就是特点之一。传统回族社会中的语言禁忌兼具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及宗教文化中伦理观念的恪守。譬如,回族忌讳说字有关的一切事物,而是用大肉(猪肉)、大油(猪肉)取代;回族对牛羊部位的称呼与其他民族对猪的各部位称呼也有很大区别:如忌用 排骨等词;表示带脂肪的牛羊肉及其他一切可食动物的肉,比较忌讳用表示,一般把肥肉称作壮肉;语言中禁忌使用杀牛杀鸡,而代之以宰鸡诸如此类。再如,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语言禁忌中忌讳使用字,将逝者遗体称作埋体。结合宗教文化来看,死亡即意味归真也就是归依了真主。口唤了本意为答应了要求,把人称作口唤了,体现了宽容、通达的人生观。回族语言禁忌中的这种现象,其实




是为了形成回族内部反映共同情感的语言,这种共同语言,是维系民族共同情感和共同特质的纽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上述语言禁忌看作回族语言的特定标记,是回族民族观、宗教观、饮食观、死亡观,伦理观的一种反映。



3、婚俗及丧葬禁忌

婚姻文化方面,在传统回族文化中,结婚被认为是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此可见,回族穆斯林的婚姻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是一种双重文化下的婚姻文化,呈现出较强的世俗性与宗教性的融合。丧葬文化方面,在宗教传播中国化的过程中,入土为安是普遍的丧葬方式,并一直沿袭至今。回族在丧葬仪式上有三点要求,即土葬、速葬和丧葬从简。土葬是为了符合宗教观念中人造于土、回归于土的教义;埋体停放不得超过三天,大部分地区,一般在24小时内便完成下葬,并且埋体(遗体)禁止穿着衣服入葬,一律用白布包裹,禁用棺材以及砖石材质和陪葬品;妇女不送殡,不去坟地。送葬时,严禁嚎哭、捶胸顿足,奏乐等喧闹声音,否则会认为是对逝者的不敬与不孝,主张节哀顺变,认为死亡是人的必然趋势。在葬礼中,回族认为未经大、小净(一种宗教沐浴方式)的人是不洁净的。墓地上不用装饰和其他修砌,只立碑或栽种树苗以作标记等。



4、行为与礼仪禁忌

民间文化中认为发誓、赌咒、赌博、崇拜偶像、放高利贷不仅使人与人之间交恶,而且违背了传统文化中的规则和要求。回族这种在社会行为方面的禁忌,对成员的行为方式也做了具体的规定,并且已经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及行为准则,具有无形约束力和控制力。



二、回族传统禁忌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

回族传统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回族的传统文化禁忌对于回族自身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传递民族文化、维持地区社会秩序与整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1、禁忌文化对回族自身文化建构与传承

民族社会学家马戎教授在《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民族关系研究》一书中指出民族意识是后天形成的人们对于民族(或民族)的意识和观念并不是先天遗传而来,而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萌生、明晰并不断发生变化。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失去了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民族意识反映着每一个民族自身的族属感情、历史渊源、产生活方式、共同文化习俗以及特有的民族气质等方面的内容。回族传统禁忌文化是回族共同的文化习俗,也是回族风俗习惯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因素。回族传统禁忌文化对于回族自身的文化建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禁忌文化起到了传递民族文化的功能。



2、禁忌文化与社会控制及其整合






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新版)》中写到:禁忌体系是人迄今发现的惟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客观上需要一个有序的社会环境。要建立和维护这种有序,必然要利用社会或文化的工具,对个人或集体的言行进行约束,以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保护社会的相对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回族禁忌的主要意义既是反对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自由化,它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正是社会控制的最原始的最终要的手段之一。回族传统禁忌文化中关于行为及礼仪的规定,协调着群体利益,约束着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社会控制与社会规范的功能。禁忌习俗通过约束社会个体成员的行为而达到社会团体的稳定与整合。实质上它所起的作用是一种软控制。



3、禁忌文化与文化认同

费孝通先生曾在《论文化与文化自觉》一书中指出: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的认同,也就是民族意识。文化、婚姻和民族是有机互动的,文化认同是回族认同的核心。禁忌文化中的某些内容,在兼具宗教性与世俗性的过程中,塑造了民族认同心理,使这类群体内成员能够在信仰、社会生活、文化心理上形成认同。回族民族认同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才得以体现,民族认同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共同文化渊源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文化认同是回族民族认同的核心。



回族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上形成的一个民族群体,并对中国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回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回族传统文化也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族的禁忌文化是回族作为中国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一个方面,吸收并扩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是外来文化与中国回族的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dfb035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