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礼"的 思想,治国为人都要"以礼行之" 关于“吾与点也”(详见后第三问)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 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 (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局部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评价 问: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 答:三个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直爽,敢作敢为,其理想侧重于强国(有勇知方);冉有其理想侧重于经济生活,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于礼乐教化,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 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当场都未置可否。 问: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 答: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比较详细,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曽皙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相异之处,为写曽皙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 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曽皙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 曽皙所说的时间、地点、同游的人物,描写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问: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为什么孔子表示赞同? 答:曽皙的言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家国安宁,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这种表述深深打动了孔子,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或 曽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是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 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既赞许曽皙言的志,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理想境界的向往。 或 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表现孔子具有热爱自然,陶醉自然的乐天态度。 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怅惘。 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治国、富民、礼仪等方面的志向,按理是符合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导思想,但由于他们或略显张狂,或谦逊过度,并未得到孔子的赞同。反倒是曾皙所说的“咏而归”却得到充分肯定,这种生活方式看似朴素简约平常,其实并不简单。只有在社会和谐、生活幸福、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此洒脱的,理应看成是当时生活的至高境界。 于是便期盼着有一天也能像曾皙一样无忧的“咏而归”,把身心交给大自然,享受一种知足常乐悠然自得感觉。然而很多事情终究是不了了之的`,日子总是平平淡淡的过,年复一年,似乎已忘记了当初的美好愿望。到了后来的后来,没想到孩子竟然和我一样特羡慕会游泳的人,十分渴望在水里畅游,有时带他到外面玩,到了河边看人家游泳便挪不动脚步,总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老是问我他什么时候能学游泳?而我一句“等你长大再说”的话打发了他好几年,想想觉得心中有愧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2b41c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