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 《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重点是留给学生一个美好的上学第一印象。我校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适应良好,倚若一进入小学就感受到严肃,学生就好像一下子掉进了规则的海洋,易产生恐惧心理,会留恋幼儿园生活,排斥小学生活。同时我校小部分外来务工子女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学前教育,群体生活能力较弱;还有个别学生在和同学交往过程中常会有一些不友善的行为,导致被大家孤立。所以我在执教这一课时时,在布置教室环境上下了工夫,如在玻璃窗户上贴满了小兔、老虎、热带鱼等动物图案,使教室环境显得生动、活泼,接近幼儿园环境,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力图关照群体、照顾转例,以帮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小学生活。而对于“爱护书本、学会整理书包”的内容则以引导为主,没有要求人人达到优秀。能力的培养和规则的教导主要放在后续的 教学中,分期分批提出、分层推进。 具体来讲,我主要采用了两大策略:1.以游戏为主,在玩乐中适应;2.鼓励参与,在体验中提升。为了让胆怯与不安的学生也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引入教材中“不愿上学的小女孩”场景图,引发共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兼顾已适应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通过群体的分享与友好支持,使胆怯与不安的学生逐渐参与到活动中,缓解自己的畏惧情绪,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分组活动中,为了使这部分胆怯与不安的学生也能感到安全与愉快,教师扮演成一个卡通吉祥物,到各组巡视,适时个别指导,引导他们在组内找到一个好朋友,在同伴中寻求肯定与支持。 在课后对学生的观察中我发现,个别游戏中勇于展示、说得头头是道的学生在日常 生活中却存在着欺凌同伴的现象。这会让胆小的新生对学校环境产生焦虑不安的感觉,不利于他们的入学适应。在这个问题上,我在教学中有所忽略,需要改进,应尽量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 第二课《拉拉手,交朋友》 为了更好的上好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树立同伴榜样,模仿中学习。以个别的介绍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降低口语交际的难度,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时的口语交际能力。活动中我发现在进行自我介绍时学生会用范例的介绍方法。于是、我鼓励学生的同时,提出问题:除了可以像李小丫那样介绍外,还可以怎么介绍呢?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介绍自己、让新同学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帮助自己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2.呈现生活情境,案例中反思。我将课前观察到的木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编成小虎“交朋友”的小故事。学生饶有兴趣地听完故事后、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小虎交不到朋友,是觉得上学没意思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辨析、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后,他们又一起帮小虎出主意。教学力图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课后对学生的观察中,我发现有的班级中有部分学生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某个同学,这会让被孤立的学生对学校环境产生焦虑、不安全的感觉、不利于其入学适应。对于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考虑不周,需要改进。 第三课《我认识您了》 通过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虽然了解学校里有很多师长在陪伴着自己度过学校生 活,知道要学会与这些师长交往。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和师长亲近的机会并不是很 多,他们很难与自己班级以外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些学生甚至只信任班主任 老师)。当然,也有一些教职工,他们似乎也习惯了保持和学生的距离。那么,该如何 让学生真正融入校园生活,乐于和校园里的师长交往,并从中获得愉快积极的体验,让 他们获得安定的生活情绪呢 课后,我请学生一起制作了一些邀请函,邀请校医、水电工、复印室老师、年级 组长以及班级的任课老师等参加了班会课的游戏大派对。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抢板 凳”“真心话大冒险”“贴鼻子”等游戏,大家十分开心。 彼此熟悉之后,我发现学生在校园里碰到那天来参加活动的老师时,显得很兴奋, 他们会热情地打招呼,或者赠送小礼物给师长……这样的状态,我觉得才是这一课教学 目标所期待的。 由未知到知,由知到内化是品德教育的必要环节,道德、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建构应 从生活中来,也更应回到生活中去。我将品德课堂与班会课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班会课 资源,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活动,创造学生与老师亲近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 生不仅情感得到陶治,认知得到发展,而且顺利地交到了很多大朋友:这些大朋友,让 学生觉得校园熟悉又亲切,从而加快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 第四课《上学路上》 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旨在指导学生平平安安上学。安全问题是个重要而内容丰富的话题,如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1、合理取舍学习内容,凸显针对性。在认一认交通标志这一环节中,我发现交通标志种类很多,很难在课堂上全面学习。结合学生上学路上的实际情况,我合理取舍,选取了红绿灯信号、“前方学校,小心避让”指示牌等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交通标志开展教学。 2、再现生活情境,体验中提升。一年级学生喜欢体验,对于情境再现、参与式的表演很感兴趣。将教室设置成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能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对这种活动,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引导,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同时,避免只图场面热闹,学生只是盲目体验,而缺乏思考与提升等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93550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