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时间:2023-05-05 11:3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快乐教学源于生本

有幸听了郭思乐教授关于生本教育的报告,觉得深受启发。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所谓教学,应是教师支持下的儿童的自主学习。教育该是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

实践证明,仅仅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教育问题了。基教育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互相牵制,如果你想在教法改革上有所成就,就会涉及教材、教育管理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指向人的观念更新。 也许有人会说,这一点我们早就注意到了。正如你所说,我们有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但究其实际,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怀疑。 因为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状态下,如果不触动核心课程,只做局部的变动,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譬如说,就便于教师施教来说,教材作拆分式的小步子型是有利的,但靠着过度分析教材,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成为主体就是一句空话。又如,如果不尽早给学生发现和思考的工具的话,他们就只能处处依靠教师,把他们叫作主体,充其量也就是个没有资本的老板。就教案而言,最后的教案应在课堂上,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确定。如果仍然要求教师执行预定的有详细进程的教案,就不可能容纳学生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可能开展任何创造性的思考,也就永远不能摆脱教师的控制,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刻板。再有,如果我们的评价体系还是依旧的话,无论什么改革也只能充满后顾之忧。

这种我们已经十分熟悉的教育模式或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过去我们总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实际两者并不等同,甚至有许多时候是对立的。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的生长式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思考包括观念、课程、教材、教法和管理评价等等所构成的体系问题,是今天教育进一步改革的关键。

教育希望把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即便这样,也离不开“人的自然——即生命自然”的作用。如同人类与大自然的对话,教育事实上是教育者与“人的自然”的对话,只是这种对话较之前者更容易受到忽视。“道无今古在于时”,多少年来,我们为了人自身更好地生存,不断改造着自然。然而今天的人们终于在新的高度上敬畏自然了。人固然是自然的宠儿,但人同自然的伟大意志相比,在是相去太远了。教育也同样,我们对学生的改造,也许有过许多似乎成功的记录,然而细察之,如果我们有所进展的话,那也是因为人之自然——生命,允许我们这样做。而反之,如果我们小有所得,辄自满足,不认识人之自然的强大而执著的话,我们同样要蒙受人的自然的报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教育的疲累和倦怠,教育的低效、高分低能、厌学,等等,就是对于人的自然不能无限制地开采和控制的警告。

我们的整个教育理念和体制,较普遍地缺少从学习者出发,从人的生命的自然的限度,它的性质,活动规律去思考和设计,有的只是外来任务,成人的承担计划,而儿童是这些外来任务的最后的被动承担者。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种


自然,那么,在所有领域的人同自然的关系中,教育所呈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紧张的,最缺少自然本身的地位。

今天教育的问题在哪里?就在于原本应当“学生的事,学生来做”,却成了“学生的事,外界来做”。外部帮助者成了主人,而主人做不了主,教育的控制性被强烈夸大,我们一直把教育——一个非常生命化的过程,极其表面化地看成两个个体的相互授受,实际上是在反仆为主,真正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儿童在学习中呈现的生命力无从发挥,这种错位成为教育问题的核心。这也就是教育困难重重的原因。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本教育是思想的洪流;生本教育是智慧的田野;生本教育是想象的显立;生本教育是生命的绽放。生本教育教育的一场革命,哪个老师能走进这项革命,哪个老师就是一个成功的革命者。让我们都来做一个革命者,用生本的理念构建我们的课堂,体验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真正和谐,真实感受生本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ecf1896c85ec3a86c2c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