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趣味化应用题教学

时间:2022-08-17 11:48: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趣味化应用题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夯实知识基础的“黄金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对于小学生心智全面发展、逻辑思维训练以及积累实践经验都有积极意义。其中,应用题教学则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审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在趣味化情境中落实应用题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 三年级数学 趣味化; 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正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学生也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为解决数学问题做好准备。把握三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趣味化应用题教学方案,这是提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落脚点。

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传统教学形式反思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育深受应试观念的困扰,课堂呈现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结构,整体学习效率不够理想。尤其应用题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很多题目枯燥无趣、晦涩难懂,与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理解能力不相符,很难调动其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显然对于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也有负面影响。再有,伴随我国践行新课程改革方案,愈发强调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甚至仍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课上缺乏有效互动及点拨启发,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反馈情况,比如哪些地方是薄弱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等等,片面随意的教学过程,导致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质量偏低。

从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教学现状来看,传统的课堂形式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 元发展需求,也不符合课程改革的创新理念。亟需小学数学教师探寻适宜的、新颖的、趣味的教学指导新路径,才能真正激活小学生探究学习兴趣,通过发现


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促进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发展,提升数学解题能力与实践应用素养。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趣味教学策略应用 (一)指导审题,养成解题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理解文字、图形等要素而弄懂题意、明确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三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略微复杂的应用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且经常马虎大意,读题时要么多一个字、要么少一个字,结果造成误解,影响整体答题思路和准确性。因此,在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趣味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过去人们常认为只有语文课上才有“阅读”,实则数学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也很重要,多给学生预留时间阅读题目、思考题目,则解题效率事半功倍。基于“授人以渔”教育思想,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并注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换字。例如:超市购买一批服装,如果第一天卖出50件,第二天卖出55件,第三天卖出72件,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件?如果第一天卖出50件,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5件,第三天比第二天少卖11件,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件?题目看似接近,但实际上意思却有很大差别,需要学生画出关键字,找准解题切入点,列明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隐藏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豁然开朗。

(二)数形结合,启发解题思路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育渗透的重要思想。一些应用题的内容抽象、晦涩难懂,为了调动学生解题兴趣,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画图,将题目中给出的各种条件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图形,既有趣又有效。举例:“学校组织春游,二年级和三年级共有60名同学参加,且三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二年级的4倍,求二年级和三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初读题目,学生不知从何入手,那么基于数形结合思想,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绘制线段图,这样就能化繁为简,一目了然。在线段图中,将二年级学生人数视为“1倍数”,三年级学生人数视为“4倍数”,两个年级共有60人参加,且1+4=5倍数,则1倍数为


12,4倍数为48。再如:将一个正方形切割之后得到两个长方形,且周长增加10cm,求原来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同样结合题意绘制图形,则恍然大悟:“周长增加10cm”,也就是增加两条正方形边的长度,由此得出正方形一条边长度是5,则周长为5×4=20(cm)。从这些题目不难看出,虽然给出的条件关系比较复杂,但是如果能转变思维,以“画图”的方式寻找解题突破口,不仅顺利解决问题,也让学生真正感知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趣味性,成功调动学习热情。

(三)贴近生活,提升解题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收集趣味化应用题教学素材,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促进知识迁移运用与消化吸收。因此,设计应用题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从生活中观察、思考与探究,贴近生活经验、创设趣味情节、感知数学魅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更多解题经验,自然提升解题能力。例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奶茶店的价格表,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买5杯奶茶需要花多少钱?”“如果买3杯奶茶,剩下的钱还能买几杯柠檬茶?”“如果现在150元,想给班级20名同学购买饮品,请根据价目表设计几种购买方案”。“购买奶茶”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所以学生解题积极性更高。

总之,应用题教学在三年级数学课堂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通过强化教学指导、创新教学形式、增添学习趣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进迁移运用,综合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春娟.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新课,2021(5):72.

[2]张秀娟.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审题解题技能[J].学周,2021(8):25-2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c3a814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