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语文高考线上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黑龙江省黑河市高三语文高考线上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江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基本 了冷战后的发展趋势,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推动下,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发展,而且各国的发展速度极不均衡。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普遍实现了较快增长,新兴国家日益成为经济新秀,而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发达国家的经济长期陷入低迷,以新兴大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率先摆脱危机影响,不仅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而且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主体。( ),改革原有的国际金融制度 地提上日程。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应时而生,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 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 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持续 顺理成章 一体化 提议 B . 持续 理所当然 全球化 提议 C . 延续 理所当然 全球化 倡议 D . 延续 顺理成章 一体化 倡议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治理中,新兴国家将更好地发挥作用 B .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 C .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兴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和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D . 在全球金融治理和世界经济中,新兴国家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各国的发展速度极不均衡。 B . 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发展,但各国的发展速度极不均衡。 第 1 页 共 15 页 C . 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各国的发展速度极不均衡。 D . 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发展,同时各国以极不均衡速度发展。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高一上·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20世纪以前,我们都说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不过,到了20世纪,随着西方文学理论传入中国,并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学术界关于神话是文学起源的观点就居于主流地位。神话是具有神圣性的关于神的故事,重在社会功用性,神话当然对西方文学影响很大。那么,在中国,文学的源头究竟是神话,还是六经呢? 刘毓庆认为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他的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没有神话概念,这就意味着神话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存在。所谓的上古神话,其实是对上古史的一种记述方式。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上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当下文学史著作中所讲述的上古神话,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共工触山等,并不是产生在上古,而是战国以后,真正属于上古的神话很有限。像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黄帝战蚩尤等,这属于上古神话,而这些神话都有历史作内核,其实是上古史的神话化。即使神话存在,也构不成文学之源的功能。所谓“源”,一定要形成对“流”的规定性作用才行。即所谓“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它要决定其“流”之巨细清浊。只有有了“流”,“源”的意义才能成立。尽管中国上古产生过神话,但这些神话对中国文学并没有规定性,形不成“源”的功能。无论怎样抬高它,它也无法取得像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学史上那样的地位,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并不像研究者所说的那般巨大。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设问和思考:假如没有上古神话,中国文学是否会逊色?中国文学史是否会改变它的形态与发展方向?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巨星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是否会出现?我想结论是很清楚的。假如没有西方学者神话研究的理论与观念的输入,恐怕至今人们也不会意识到有神话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神话,中国文学史不会重写;而没有六经,中国文学史则必须重写。因而把神话定位为中国文学之根,是不能成立的。将神话作为中国文学之源,是用西方概念规范中国学术的结果。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讲义》虽然是借鉴日本学者的文学史著作写成的,但仍然把“以治化为文”认作正宗。到1923年,汪剑余将林氏著作改编为《本国文学史》时,开始引入了“神话”概念,并说:“自汉以后,神话大兴。”鲁迅、茅盾都是较早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但鲁迅撰写的《汉文学史纲要》和茅盾撰写的《中国文学变迁史》中,都没有给神话位置。神话为文学史作者普遍关注,应该是在上世纪中叶的事情。这其中当然有中国神话资料钩沉工作取得的进展,更重要的是随着苏联文学理论的传入,神话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里程。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和前提,由此有人推论中国上古也应该像希腊一样有一个神话为主体艺术的时代,神话也应该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土壤和前提。如陆侃如、冯沅君《中国古典文学简史》、李长之《中国文学史略稿》、詹安泰《中国文学史》、杨公骥《中国文学》等,都是将神话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来 第 2 页 共 15 页 论述的。 ——(摘编自《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什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经曾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但是随着西方文艺理论传入中国,中国一些文艺理论工作者开始对这一“共识”提出疑问。 B . 西方文艺理论界普遍认为西方文学起源于古代神话,因为古代神话具有神圣性和社会功用性,而且对西方文学产生规定性作用。 C . 诸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等中国文学史上巨星们的出现,是否要以中国上古神话的出现为前提,确实难以判断。 D . 无论是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还是李长之的《中国文学史略稿》等,都受外国文学理论的影响,都把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定位为神话。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和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是两种不同时代的神话,前者出现的时代要远远晚于后者。 B . 像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等上古神话也并非“虚造”,因为它们都有历史作内核,所以只能算上古史的神话化。 C . “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揭示了“源”和“流”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即“源”对“流”具有规定性作用。 D . 林传甲、汪剑余、鲁迅、茅盾等在撰写中国文学史时,都不认为神话是中国文学之源,甚至没有意识到神话的存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刘毓庆看来,中国神话并非独立存在的文化形态,正如徐旭生所言,中国神话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凭空虚构出来的。 B . 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国文学史没有规定性,但是六经对中国文学史却有规定性,所以中国文学史的“源”是六经而非神话。 第 3 页 共 1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cd2e42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