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学校初中部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教师用) 编写人:郅春霞 校对人:姬守卫 教师: 课题:《登岳阳楼》 第1课时 总第77课时 一、教学内容: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诵读成诵。 二、重点难点: 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品析,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争取诵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在朗读中陶冶情操。 四、导入语设计: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简介作者。) 五、自主学习: 1、过渡语: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2、自由朗读诗歌。请一个学生朗读。读准字音:旌,徙。师做点评。强调重音和节奏。关注C生。 3、整体感知诗意:请同学们说出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展示岳阳楼图片,增加同学们的直观感受。) 4、初步读懂诗歌: (1)解释关键词:帘旌、迟、横分、徙倚、凭危(提问,多媒体显示参考答案) (2)结合注解了解每句诗的大意,同桌合作交流。 (3)提问,评价。PPT显示诗歌大意,学生齐读。 六、合作探究: 1、过渡语: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提问,多媒体显示:悲) 2、悲在哪里?既为诗眼,必定穿透于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那么就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悲”?(小组合作,每人说处一处,组长记录) 3、提问逐句展示:(多媒体显示每句诗的参考赏析) A、“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位置及登楼所见,由近及远,苍茫安宁) B、“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C、“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D、“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E、“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伯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4、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七、当堂训练: 1、诵读这首诗。 2、方法:自由朗读,同桌互读,齐读。 3、试背诵。关注C、B生。 八、课堂延伸:比较阅读: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 情感升华: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希望正处于敏感多思、多愁善感的诗般年华的同学们,能通过诗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趣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九、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f1e369227916888486d7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