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微课设计(黄冈市蕲春县管窑镇寒婆岭小学--叶地友)

时间:2023-01-08 22:17: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课设计表单

教师 叶地友 微课名称 微视频

学段 小学

学科 语文

教材(版本) /单元 人教版

第三单元

课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难点(概念)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用、隔开)

独、异、倍、思亲、遥知、遍插、茱萸、少一人。

微课 简介 微课 目标 微课 设计 阶段

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有情朗读,体会感情。 时间

内容

旁白

《九与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所以称“九与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与九日忆山东兄弟

范读诗歌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今天

解读题目

重阳节又名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花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备注

导入 1 介绍题目

过程 6 独在异乡为异客:异乡,他乡。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倍,加倍,更加。诗意:

解读诗句

每逢遇到节日就更加的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远远推想。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怯灾、辟邪。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




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人。

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前两句写自己独自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日夜思念着故乡和亲人,每逢佳节来临,孤独的感觉更加深刻,思乡怀亲也会倍加刻骨铭心。这里所说的”佳节”,虽然泛指一般的美好节日,但更是为本诗所写的“九月

总结

2

总结全诗, 体会感情。

九日”(即“重阳节”)作铺垫。后两句写重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古来就有登高饮酒、佩插茱萸的风俗。而今,诗人想象着兄弟们成群结伴、登高饮酒的情景,同时他也设想因为自己无法亲临盛会、共享欢乐,兄弟们也会感到一种无法团聚的缺憾。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更加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瓢泼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朗读诗歌,体会感情。 填空。登高望远。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 的思念之情。

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 ___,诗题中“九月九日”是指_____节,“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___ ___,表达了作者

进阶练习

___ ___的情感。

我知道。(选出正确答案,只填序号) 1.农历九月九日是( )节。 A.端午 B.清明 C.重阳 D.中秋 2.山东是指( )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C.山的东面 3.异乡是指( )

A.山东 B.他乡,外乡 C.不同的家乡





注:红色字体的部分,幼儿园教师可以不填。

中小学微课目标的表述要求:

1. 有层次。如“了解或记忆—理解—掌握(应用)—提升情感…… 2. 可操作可测量。如“了解”—能够再认、能够回忆等。“理解”—能够举例,能够比喻,

能够比较区分,能够在新情境中判断,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050afe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