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三篇

时间:2022-08-27 07:44:5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三篇



篇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职责



















审核 项目负责 总工程师 总经理 前言

第一节评估任务来源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位于XXXXX南东麓坡脚地带,原为东湾采石场



1页共149



姓名 签名






废弃后的山体缺口,采石场的采掘面延伸长度约960m,最大高度达137m,坡度40~70°,因山体缺口下部平整后作为政府备用地,现正在建设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山体缺口西南角为东部沿海高速施工隧道口。由于采石场的边坡高陡,坡面上有危石分布,边坡顶部为松散的土层,每年暴雨季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崩塌,为保证坡脚建筑工程的安全,以利今后进行政府备用地的开发,开展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69号)以及《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XXX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决定对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0XX721日,XXX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直属分局委托XXXXXXXXXXX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见委托书) 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 一、法规和政策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35)20XX512日;



2页共149




2、广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XX725日;

3、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20XX1119日;

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69)20XX325日;

5、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XX]63号)20XX416日; 6、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XX]237)20XX1010日。

二、评估技术依据

1、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XX325日;

2、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XX1010日;

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综合勘察规范(150000(GB/T14158-93)1993年;

4《地质灾害勘查指南》—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3页共149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XX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XX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XX-20XX 9《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12328-90 三、主要参考的技术资料及依据

119821985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提交的15万王母圩幅、XXX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地质图;

21982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完成的120万惠阳幅、XXX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31998年,国家建材局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完成的XXX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41991,地质矿产部《XXX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写组完成的《XXX区域稳定性评价》

519841986年,广州地理研究所编制完成的《XXX地貌》 620XX4月,XXXXXXXXXXX完成的《XXXXXX20XX年汛期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报告》

720XX12月,XXX勘察测绘院完成的《XXX东部沿海高速公路莲塘至XXX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4页共149




8《关于委托开展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函》

第三节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

根据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和委托书的要求,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查明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预测其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并提出防治措施。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如下:

1、调查评估区及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对其复杂程度做出评价。 2、通过野外综合地质调查,查明边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现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并进行现状评估。

3根据边坡处的位置、岩土体特征及影响范围内的建筑分布情况等,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边坡一带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

4、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和预测评估结果,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

5、针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危险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5页共149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位于XXXXXX街道办辖区东部,处于XXXXX南东麓坡脚一带。边坡中心坐标(XXX坐标系)X=22030Y=134300XXXXX向北拐即可到达边坡所在地,交通便利(图1-1



盐田看守所





坜背

新港大厦

盐田国家税务局



四村



石头围

朝阳围



佰公树



坳背









盐田中学



乐群小学



龙眼园



盐田街道







鸿安围







二村社排









山边村

943.8梧桐山

盐田港变电所



盐田港保税区码头



评估区

横坑

高陂坑

正坑

高排下

叶屋村

园墩头村径口



大鹏海关

恩上村

海港大厦

盐田港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

沙头角发电厂

下窝

高速公路





海山街道





省道街道办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



盐田区

沙头角街道

东和公园

沙头角

海关检查站

沙头角

明思克航母世界



1-1评估区交通位置图 第二节边坡概况

一、边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工程概况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位于XXXXX南东麓丘陵低地处,为一废弃的采石场遗留的山体缺口。原采石场的采掘面形成高、陡的人工边坡,边坡总长约960m,最大切坡高度137m,最小坡高14m。按边坡分布



6页共149




与备用地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北侧边坡、南侧边坡、西侧边坡及XXXXX西侧边坡四段: 1、北侧边坡(照片2

该段边坡东起XXXXX,呈近东西向延伸,长度约260m,边坡由东向西及由南向北逐渐增高,高度14~70m,分为5级削坡,各台阶坡面40~50°,坡面形态不规则,在标高约28m35m45~47m50~534级平台,边坡总体坡角30~40°;坡体由侏罗系凝灰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坡顶地段为强风化凝灰岩及残坡积粉质粘土,坡面未采取支护措施,坡脚为道路及排水沟,距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在宿舍楼约15m 2、西侧边坡(照片34

西侧边坡坡脚线延伸长度约300m,坡顶延伸长度约500m,边坡走向呈北北东向,坡面弯曲,形态不规则,坡高65~137m,总体坡度45~60°,局部坡面呈倒坡状;坡体由侏罗系凝灰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边坡顶缘为强风化凝灰岩及残坡积粉质粘土,坡面采用绿化植生盆及植生槽进行种植绿化,由于边坡较陡,坡面植物养护困难,绿化效果不明显,目前该段边坡中段局部在进行治理工程施工;边坡顶部为高陡的自然山坡,坡面植被较茂盛,坡脚北段为大百汇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在建工地,建筑物距坡脚约15m南段为东部沿



7页共149




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坡脚南端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临时施工隧道,同时东部沿海高速公路隧道沿边坡走向从坡体内通过。 3、南侧边坡(照片5

南侧边坡总体延伸方向156°,坡面略弯曲,坡高55~94m,总体坡角达50~60°,坡面呈上缓下陡状,下部坡度达70~80°,上部坡面坡度约45°,边坡分四级,每级高度15~20m不等。边坡由凝灰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未采取支护措施;边坡上部为自然山坡,长度约90~100m坡面上植被茂盛,坡体表部主要由强风化岩及残积粉质粘土组成,厚度变化很大,从局部露头可见厚度3~5m不等。坡脚XXX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 4XXXXX西侧边坡(照片6

该段边坡总长约200m,延伸方向呈北东向,坡高2345m,坡度约4560°,由道路边坡及采石坡面构成,坡面较凌乱,坡体主要由侏罗系微风化凝灰岩组成,坡面岩石裸露,公路边坡坡脚采用挡墙进行支护,局部采石坡面采用排水,格构护坡及绿化措施,坡脚及东部为开采成34个高度312m不等的边坡及平台。

由前述可见,受边坡影响的建筑物主要为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西侧及北侧临坡地段,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为在建工程,其建筑面积8.6m2,为12层框剪结构房层,总高度63m,工程造



8页共149




9500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西侧边坡体内为东部沿海高整公路隧道,其属重要建设项目,由于其位于边坡后侧,埋藏较深,边坡对其直接影响较小;南侧边坡下部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今后将作为开发建设用地,可能建设较重要的工程项目;因此,综合考虑受评估边坡影响的建设项目重要性为重要项目。 二、边坡分布范围

边坡分布范围坐标为XXX独立坐标)X=2160022400Y=134200134500

边坡坡下为在建科技园,属工业与民用一般性建筑,坡体内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属重要建设项目。由于边坡高陡,一旦发生破坏,其后果严重,因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20XX标准划分,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及周边曾进行区域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等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一、区域地质

11962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761队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宝安幅)

21985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



9页共149




查报告》15万王母圩幅、XXX幅)

31991年,地质矿产部《XXX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写组完成了《XXX区域稳定性评价》 二、水文、工程地质

11982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完成了120万惠阳幅、XXX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21992年,XXX地质局与广东省地矿局水文工程二大队编制了XXX经济特区工程地质图系,并提交说明书;

31998年,国家建材局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完成的XXX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三、其它

120XX5月,XXXXXXXXXXX完成了XXX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报告。

220XX12月,XXX勘察测绘院完成的《XXX东部沿海高速公路莲塘至XXX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320XX20XX年度,XXXXXXXXXXX完成了XXX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简报。

419841986年,广州地理研究所编制完成的《XXX地貌》 第四节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0页共149




一、工作方法

本次评估工作在技术方法、工作程度和工作量投入上,按照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文件(粤国土资发[20XX]237)《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开展工作,采用现场综合地质调查,收集资料等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确定的评估范围展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收集资料

评估工作首先收集了已有的气象水文、区域地貌、区域地质、区域稳定性、区域地震和评估区地形、以往的评估等资料。 2、现场调查

调查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及危害程度;调查和访问区域开发历史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范围及程度;调查及访问区内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 3、物探

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安排少量野外物探工作,了解场地岩土体及场构造发育情况。 4、室内综合分析与研究

在研究以往资料、现场调查、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区内构造和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11页共149




进行评估,预测边坡及用边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类型、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和分区评价,对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二、工作概况

我公司于20XX7月上旬开始准备和搜集资料、现场踏勘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20XX721日接到XXX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直属分局的委托后,于20XX721日至26日对评估区进行1:2000野外地质灾害调查,725日至27日进行物探工作。20XX727日至86日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图件编制、编写报告。 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按图1-2的程序开展。 三、完成工作量

评估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1 1-1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工作量

项目

单位

综合地质灾害调查

面积 路线长度 崩塌

m2 km

数量 58000 5.2 3



12页共149




滑坡 地质点 数码照片 地质雷达 区域地质报告

收集资



3 42

/选用张 103/18

800 3 3 4 1 1

水文、工程地质报告



其它报告 评估报告

成果

附图



第五节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 一、评估区范围



根据边坡分布范围及特征、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评估范围西侧、北侧至山体第一斜坡带,南东侧至评估边坡可能影响范围。具体范围为边坡向西侧、北侧山坡外扩60600m,向南东侧外扩至XXXXX,评估区面积约575554m2 二、评估等级

按照《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评估级别根据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项目的重要性来确定评



13页共149




估等级。

1、工程项目重要性

根据前述可知受评估边坡影响的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属较重要建设项目,东部沿海高速公路隧道属重要建设项目,南侧边坡下部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今后将作为开发建用地,可能建设较重要的工程项目;因此,综合考虑受评估边坡影响的建设项目重要性为重要项目。 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评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层岩石简单,地质构造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内,区域地壳基本稳定,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强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3、评估等级



14页共149




根据受边坡影响的工程重要性属重要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确



15页共149




接受地质灾害评估委托

收集建设项目勘察、规划、设计资料

资料是否满足需要



现 场 踏 勘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分析

确定评估级别、评估工作区范围、工作方法,编制评估工作大纲

地质灾害综合调查

分析工程基本特征及其对地质环境的要求、影响分析地质环境的承受能力和可能的灾变种类

地质灾害类型的确定及评价要素的选取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地质灾害预防、治理措施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及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析

结论与建议评估报告编制

报告质量自检: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专家组评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提交委托方使用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1-2工作程序框图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16页共149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气象水文 一、气象

评估区位于XXX中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全年气候温和湿暖,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干、湿分明。 1、气温

年平均气温约22℃,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 2、降雨量

XXX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XX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全年雨量有85%的出现在49月,其中48%分布79月(后汛期)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30mm

XXX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



17页共149




109天。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7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XX.9mm 3、湿度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22mm,最小年蒸发量为11XXmm,多年平均湿度80%以上。 4、风

XXX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14% XXX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XXX造成严重影响,XXX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5、气象灾害

XXX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XX8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诱发的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多达208处,给XXX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



18页共149




大的危害,尤其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二、水文

评估区属XXX海湾水系XXX河流域,XXX河是XXX区最大的河流,流干流延伸长度仅为6.6km河道分叉级数3级,流域面积21.9km2切割深度较小,一般深度在20m以内,多呈“V”型谷,少数呈“U型谷。属山区溪流,受地形地貌及气候影响,具有源短流急、流水暴涨暴落特性。河流呈不规则树枝状较密集分布,河流水源补给属雨源型,径流量受降雨量影响变化大。

评估区因城市建设地表改造明显,地表水系不发育,近边坡上、下一带无常年性水流,主要为季节性溪流。

总体而言,评估区气象条件对边坡工程影响大,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强台风、暴雨有密切关系。 第二节地形地貌

评估区属XXXXX南东麓丘陵低地,原始山丘地形坡度3050°,山势陡峻。

评估区及周边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最高处位于北西侧电视发射塔所在丘顶,海拔标高251.23m,最低处位于XXXXX,海拔标高3.67m相对高差243.56m。因较频繁的人类工程活动,如人为采石、场地开



19页共149




整、建筑物修建等,对评估边坡及东侧的地形地貌改造强烈。 评估区坡残积层一般厚度不大,自然山体植被茂盛,以灌木和小乔木为主,覆盖率达90%以上。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 第三节地层与岩石 一、地层 (一)区域地层

根据区域资料、评估区综合地质调查成果,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图2-1 1、泥盆系

双头群在区内仅出露上亚群(Dsh2,仅分布于XXXXXX坳西侧与龙岗区交界处,下部为滨海相粗碎屑岩,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石英质砾岩、粗砂岩、粉砂岩等;上部为一套浅海相砂泥质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受动热变质及燕山期侵入体的影响,岩石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厚度>761.6m 2、石炭系

石炭系在XXX区仅分布于XXX检查站西侧、打鼓岭北侧局部地区,依岩性划分为上、下两段:区域仅出露下段(Cc1,为一套砂泥质岩夹炭质页岩,局部含砾。受XXX断裂带的影响,岩石多已变质为石



20页共149




英岩及片岩,厚度>377.2m 3、侏罗系

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JKG,出露于XXXXX一带。主要是一套陆相喷发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厚度大于1900mXXX仅出露高基坪群上亚群,根据岩性特点,上亚群划分为上段及下段。上亚群下段(JKGb-1:是一套酸性含角砾、含集块的火山碎屑岩夹流纹岩,局部为英安岩,出露厚度>755m;上亚群上段(JKGb-2:由一套流纹质凝灰熔岩及凝灰岩组成,夹少量流纹斑岩,厚度>670m 4、第四系

XXX区第四系按成因可划分为河流相、海积层、残坡积层三类。 1)河流相(Qal

分布在沙头角镇、XXX河流域、大梅沙等地,具明显的河流二元结构:上部为褐黄、褐灰色粉质粘土,分布不连续;下部为褐黄色含卵石粗砾砂,主要成分为粗砾砂、卵石和粘性土,成分混杂。层厚各处变化较大,分布局限。 2)海积层(Qm

分布在沙头角、大小梅沙等沿海一带,主要为浅灰、浅褐黄色中粗砂,成分为石英、长石和少量云母,不含有机质。 3)残坡积层(Qel+dl



21页共149




分布普遍,为褐黄、褐红色砂砾质粉质粘土,系各类基岩风化残积或流水短距离沿斜坡搬运堆积而形成,地表多为植被覆盖。厚度随地形起伏而变化,0.421.5m (二)评估区地层

根据现场调查及地质雷达探测,评估区出露的地层只有第四系,基岩为侏罗系高基坪群火山岩(图2-1及附图)

2-1评估区区域地质构造图



22页共149




1、侏罗系

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上亚群下段JKGb-1出露于评估区人工边坡及底部平整地坪处。是一套酸性含角砾、含集块的火山碎屑岩夹流纹岩,局部为英安岩,区域厚度>755m 2、第四系

评估区第四系按成因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及残坡积层两类。 1)残积层(Qel

分布普遍,为褐黄、褐红色粉质粘土,系高基坪群火山岩风化残积而成。厚度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厚度2.07.0m 2)人工填土层(Qml

分布已建筑及政府备用地范围,有两类填土层:第一类为粉质粘土,夹块石、碎石,土质不均匀;第二类是微风化凝灰岩块石,粒径1030cm,含量5080%。厚度1.18.5m。由于政府备用地内为原采石场的采掘区,后经平整将表部的填土大多清除,因此,政府备用地内的填土层一般较薄,约为1~2m(见地质雷达剖面图) 二、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为坪地序列的水流坑单元、屯洋单元(表2-1

2-1评估区侵入体—单元—序列划分表



23页共149




单元







名称



96.

屯洋 J3



水流

J3S



7



岗岩

1、水流坑单元(J3S

18.

水流

黑云母二长花细中粒

J3T

7

屯洋

黑云母花岗岩 细中粒



侵入

岩石类型

同位素年 Ma

146



本单元出露于大梅沙湾两侧向海伸出的基岩海岸山地,包括XXX坳、崎头岭两个侵入体。

XXX坳侵入体主要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崎头岭侵入体为花岗闪长岩两侵入体呈不规则状出露于屯洋侵入体的边缘。在地貌上均呈低矮残丘,岩石风化强烈。 2、屯洋侵入体(J3T

屯洋侵入体呈东西向长条形,其北缘近东西向展布长达十几公里,东部边界北西向延伸,是评估区内分布面积最广的侵入体。 屯洋侵入体以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在上坪水库北侧可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混染岩,中粒似斑状花岗结构,基质具变余花岗结



24页共149




构、轻微变晶结构。岩石中斑晶主要由钾长石及少量石英、斜长石组成。基质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组成。石英及黑云母因受后期热力影响多已重结晶为细小颗粒和细小鳞片状集合体。

评估区未见岩体出露。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层及岩石简单。 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一、地质构造

评估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的紫金~惠阳凹皱断裂束中,莲花山断裂带北西支五华-XXX断裂带南东侧。评估区及周边地区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北东向(包括北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三组断裂,其中北东向断裂是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图2-1 (一)北东向断裂 1、田螺坑断裂(F101

该断裂自沙坑一带进入测区,往南西经龙村、横岗头、田螺坑一线,在莲塘西侧进入香港地区,可能与香港屯门断裂相接。呈50°方向舒缓波状延伸,倾向北西,倾角4580°。其连续性、发育程度较好,区内长约20km,宽度620km不等。构造岩以糜棱岩化凝灰岩、片理化凝灰岩、片理化砂岩、碎裂岩为主。两侧岩性均有不同程度



25页共149




的片理化现象。强烈之处为绢云母千糜岩,并且有以断裂为中心,应力作用向两侧逐渐变弱趋势。 2、豆腐头断裂(F102

该断裂规模较大,连续性较好。平面上呈“S”型展布,长约8km断裂走向5060°,倾向NW,倾角3540°。构造岩以硅化岩、糜棱岩化岩石为主,带宽38m。矿物具重结晶定向排列呈透镜状。石英脉沿裂隙贯入。地貌上为正地形。断裂形成于J3后,属压扭性断裂。

3XXX断裂(F103

XXX断裂自坪山三河一带进入区内,经XXX、沙头角一线展布,长约19km12km连续性较好,呈雁形斜列,空间上总体呈北东50°方向展布,倾向南东,倾角4570°不等。主要由XXX断裂(F103三河断裂、新围断裂组成。

XXX断裂长11km,走向50°,倾向SE,倾角4070°。断裂面呈舒缓波状,擦痕阶步发育,断裂宽320m。构造岩有压碎硅化岩、碎裂岩、糜棱岩等,局部还见宽达20cm的片理化花岗岩带,被北西向断裂所切割。形成于K1后,属压扭性断裂。 (二)北西向断裂

北西向断裂为永庋断裂组,展布于XXX、永庋、均全至大坪岭北侧一



26页共149




带,由永庋断裂(F202)、林岗断裂(F201)488.7高地断裂(F203) F201发育于上侏罗统中,断裂走向300320°,倾向南西,倾角75°。断裂延伸长4.5km,宽度大于5m。构造岩主要为硅化岩、糜棱岩化凝灰岩,断裂带内岩石坚硬,矿物具重结晶,局部还见构造透镜体,劈理化现象。断裂形成于J3后,属压扭性。

F202断裂规模较大,连续性较好,是XXX区发育规模最大的北西向断裂。断裂呈290310°方向舒缓波状延伸,长约10km,宽515m倾向北东,倾角55°。

断裂的南东段,XXX~永庋一带,为第四系覆盖;中段,永庋~均全一带,主要表现为上侏罗统火山岩与上泥盆统或下石炭统呈断层接触;北西段,均全~大坪岭一带,主要为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呈断层接触。断裂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后,力学性质为压扭性。 F203发育于上侏罗统中,断裂走向300330°,倾向南西,倾角70°。断裂延伸长2km,宽度12m。断裂面呈舒缓波状,构造岩主要为糜棱岩化凝灰岩,局部见构造角砾岩、片理化凝灰岩。挤压强烈之处见片理化现象,具多期活动特点。断裂形成于J2后,属压扭性,切割北东向断裂。 (三)东西向断裂 1XXX坳东断裂(F301



27页共149




穿行在燕山二期、三期花岗岩中,西端延伸入上泥盆统。长约2km宽度不详。走向270280°,倾向S,倾角55°,断裂面舒缓波状。断裂主要表现为糜棱岩化,片理化带,片麻理带。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被压扁拉长,呈眼球状定向排列。形成于J3后,属压扭性断裂。

2XXX坳西断裂(F302

发育在上泥盆统中,并切割燕山二期花岗岩,延伸1.52km。断裂410m不等。走向EW,倾向S,倾角60°。断裂组由两条平行的东西向断裂所组成,构造岩为硅化岩、构造片岩和碎裂岩,局部见构造角砾岩发育。被北西向断裂切割,形成于J2后,属压扭性断裂。 3、恩卡断裂组(F303

发育在上侏罗统中,断续延长5.5km,宽300m,单条断裂宽320m走向EW,倾向N,倾角3060°。主要表现为硅化、破碎、片理化、糜棱岩化带。断裂面呈舒缓波状,并见硅质薄膜、擦痕、阶步。擦痕产状:255-270°∠30°。沿挤压面见多条小石英脉贯入平行排列,并压碎成块状,同时还发育一组横张的南北向石英脉。形成于J2后,属压扭(顺扭)性。 4XXXXX断裂(F3XX

分布在XXXXX南麓,断裂穿行于侏罗系火山岩内,延伸长度约8km



28页共149




断裂面南倾,倾角80°。断裂面舒缓波状,构造岩为糜棱岩化火山岩、碎裂岩,构造透镜体尖灭再现。断裂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为压扭性。

(四)近南北向断裂

梅花尖东断裂(F401:走向340350°,倾角近于直立。发育在燕山三期花岗岩中,延伸长2km,宽度不详。构造岩为硅化花岗岩、节理带。地貌上大致顺山沟分布。呈压扭性,形成于晚侏罗世以后。 (五)评估区内构造 1、断裂

根据XXX区域地质资料,XXX断裂(F103)从评估区南东侧通过,但在野外实地调查中,该断裂构造表现不明显,仅在南段边坡见一宽3m的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节理、裂隙、石英脉、中性岩脉发育)即为XXX断裂在该处的表现。

XXX断裂的活动性较弱,对评估区的主要影响即通过处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的完整性较差,总体对评估区的影响较小。 2、节理裂隙

评估区边坡上节理裂隙较发育,根据其所处位置的差异,其节理裂隙发育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评估区北侧边坡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密集,一般3~4/m,裂隙



29页共149




面较光滑,大多呈波状弯曲,延伸长度一般较小,约2~3m,主要发育如下几组: 288°∠43° 139~159°∠70~80° 243°∠70° 56°∠61°

南侧及西侧边坡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较北侧边坡弱,节理裂隙密度一1~2/m,但裂隙平坡,延伸长度较大,一般3~5m,甚至达10m,主要有如下3组: 235~250°∠50~60° 30°∠70° 185°∠50~55° 二、新构造运动

区域新构造运动以差异断块升降为主要特征,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海成阶地、水下岸坡、断陷盆地、断块三角洲、低丘陵台地等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单元。断裂也有不同程度的活动,火山、地震、温泉的活动也与其有关。据《XXX地貌》的实测资料,XXX范围内一级阶地的上升速率为0.281.25mm/a

根据《XXX区域稳定性评价》的地应力资料,浅层最大主应力值属中



30页共149




等值,且多与最小主应力值相近,在水平面上接近等压状态,最大剪应力值很低,表明现今地应力作用微弱。本区大陆现今以水平地应力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SE向。通过对各主要断裂的现今地形活动量的观测发现,海丰断裂带现今活动量较大,达2.9mm/a而五华~XXX断裂带现今活动量相对较小,仅0.10.6mm/a 根据XXX区域地质资料,区域上活动的构造即XXX断裂带,该断裂带活动性弱,最新的活动时期为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趋势。断裂位于评估区西侧,其微弱的活动量级对评估区的影响较小。 三、地震

(一)区域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

评估区在区域上位于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带,历史上未发生过7级以上的强震。自10671999年,评估区工程场地外围250km范围内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30次,主要分布在河源新丰江、珠江三角洲、海丰红海湾等地区。

(二)区域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

东南沿海地震带与工程场地外围250km范围的Ms4级的地震序列(图2-22-3)表明,两者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34



31页共149




即以低潮期和高潮期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自1400年以来明显存在着两个地震活动周期,即1400年至1700年为第一活动周期,1701年至今为第二活动周期,每一活动周期都可以明显地划分成四个阶段,即平静阶段、加速释放阶段、大释放阶段和剩余释放阶段。16001605年和19181921年分别为两个活动周期的高潮期,两者相距的时间与完整的第一活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相当一致,大约310320年。目前,地震活动处于第二活动周期的剩余释放阶段,预计该活动周期将延续到20XX年前后,然后进入第三活动周期的平静阶段。 XXX地区(包括香港地区及邻近海域)有史以来的地震活动不断发生,其中

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有:1874623日担杆岛5级地震,1905812日澳门5级地震,1882年、1921年、1923年、1924年和1933年香港均发生过有感地震,其

19331112日发生的为4级地震;南头、XXX水库等地发生过多次有感地震,

计有15671230日的3级,15991010日的3级,1603926日、1605915日、1620716日、177092日等均为3级。XXX断裂带于1967-1980年共发生1.0M3级地



32页共149



34

12


3次,最大震级为3级;大濠岛至大鹏湾一带。 (三)近场区地震活动性

第 一 活 动 周 期第 一 活 动 周 期

MsMs

平静期平静期

加速释放期大释放期剩余释放期平静期加速释放期大释放期剩余释放期

第 二 活 动 周 期第 二 活 动 周 期

加速释放期平静期

大释放期剩余释放期加速释放期大释放期

剩余释放期

887

76

6

5

5443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T(年)

2000



T(年)2000

3

Ms2-2东南沿海地震带序列MsT图(Ms41400-1999

48

7

3

1400

15001600170018001900

Ms

86756

4

T(年)2000

351400

15001600170018001900

431400

T(年)2000

15001600170018001900



2-3工程场地外围250km范围的地震MsT图(Ms41400-1999

(图2-23资料引自《中国地震简目》

1967-1980年发生1.0M3级地震18次,最大为198181大屿岛东岸发生过一次4级左右地震。微震活动频繁,19701999



33页共149



34


年统计,大于里氏1级的微震49次。

XXX历史地震资料较少,已有的历史记载中未发生过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根据《XXX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为地震烈度Ⅶ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区域地壳稳定性为基本稳定。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质构造中等,处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内,区域地壳稳定性为基本稳定,对评估边坡的影响较小。 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类型

根据评估区内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含水岩组特征,将其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分布在第四系残坡积层的颗粒孔隙之中,一般属潜水性质,局部具承压性质,主要含水层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层。

残坡积粉质粘土含水层:含水层由粉质粘土和砂质粘性土构成,厚度一般2.07.0m,分布于山体表部,土质较松散,利于降水的入渗及地下水的渗透,透水性中等;由于含水层分布于高陡的斜坡上,地下水补给及径流通畅,地下水迅速向坡下渗流,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水量贫乏,仅局部有上层滞水。根据区域资料,该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00290.XX8m/d,渗透系数平均值0.0340.XX9m/d



34页共149




2、基岩裂隙水

分布在评估区基岩山区及第四系孔隙潜水的下部,主要为块状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为侏罗系火山岩,赋存于基岩的节理裂隙中,呈网格状及脉状,分布不均匀,水力性质以潜水为主,在山间谷地一带局部具承压性质。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由于区内地形高差较大,地下水径流较通畅,排泄于山间低洼的溪沟中,在备用地周边的高陡采石面上,可见多处地下水沿基岩裂隙渗出。地下水动态较不稳定,雨季和降雨后地下水位上升,水量增大;枯季则地下水位降低,水量减少。

根据以往调查溪沟测流结果,地下水径流模数5.745

47.659L/S·km2平均值为15.785L/S·km2由于区内大气降雨丰富,地表植被茂盛,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因此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渗入和储藏,区内基岩裂隙水水量中等,局部裂隙较发育处水量较丰富。

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评估区第四系孔隙潜水分布范围较局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径流及排泄较好,排泄于下部的基岩裂隙水、溪流中。由于含水层分布于高陡的山坡上,有利地下水的径流和排泄,同时其厚度较小,分布范围小,不利于地下水的储藏,地下水量贫乏。



35页共149




基岩裂隙水的受含水层岩性、裂隙发育情况的控制,富水性及透水性极不均一。火山岩在构造变动作用下,岩石裂隙延伸长度较大,裂隙一般呈开启状态,含水层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好,在断裂裂隙附近甚至可形成水量丰富的强透水带。在基岩山区上部,由于岩石受风化作用的影响,裂隙大多呈开启状态,含水层富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好。

评估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由高处向低处径流,向附近沟谷、山前第四系含水层排泄及通过地下径流最终排泄入海。 三、地下水水质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根据区域地下水资料分析结果,化学类型以HCO3·Cl-Na·Na为主,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标准判别,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2、块状基岩裂隙水

根据XXX地下水资源调查资料,评估区块状基岩裂隙水水质类型为HCONa·Ca型,矿化度15.81258.33mg/LpH值在6.07.2间。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标准判别,区内基岩裂隙潜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36页共149




四、地下水对边坡工程稳定的影响

评估区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当降雨入渗量大大超过土体排泄量时,岩土体易处于饱水状态,土体容重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在自重及地下水渗流作用下,易产生边坡崩塌或滑坡破坏。同时,地下水沿岩石节理裂隙渗透,产生较大的动静水压力,对边坡岩石分离块体的稳定不利,是边坡岩石分离块体产生崩塌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对边坡稳定性有影响。 第六节工程地质条件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将评估区的岩土体划分为松散土体、软质岩类及硬质岩类等3种类型。 1、松散土体

按其成因划分为人工填土层及风化残积层。 1)人工填土层(Qml

分布已建筑及场地平整区,有两类填土层:第一类为粉质粘土,夹块石、碎石,土质不均匀;第二类是微风化凝灰岩块石,粒径1030cm,含量5080%。人工填土经过压实,厚度1.18.5m 2)残积层(Qe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色,由高基坪群火山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



37页共149




结构可辨,岩芯呈土柱状,湿,可塑~硬塑状。本层分布较普遍,根据收集场地附近钻孔资料,该层厚度2.07.0m,标准贯入击数1448击。 2、软质岩类

评估区软质岩石为高基坪群火山岩的全~中风化岩。

全~强风化凝灰岩:红褐色、棕红色、间杂色,原岩结构可见,矿物多被风化成次生矿物,局部可见褐色铁锰质渲染,岩样手可掰碎,遇水易软化。局部风化程度不均一,强风化岩中夹中风化残留。从评估区采掘面上可见,该层埋深3~5m,厚度约5~8m

中风化凝灰岩:为棕红色,砖红色,原岩构造清晰,碎屑结构或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其岩块手锤不易敲碎。岩体裂隙、节理发育,完整性差,风化程度不均。该层分布不稳定,厚度3~5m,该层常缺失。 3、硬质岩类

主要为高基坪群火山岩的微风化岩。褐黄色,新鲜面青灰色,岩石结构构造保留完好,岩质新鲜光亮、致密坚硬,锤击声脆、不易碎。岩石较完整,裂隙较不发育。埋深6.2~>13.9m 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评估区地层岩石类型较简单,地质构造不发育,局部地段节理裂隙



38页共149




较发育,对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具明显影响。

评估边坡岩土体组成主要为侏罗系凝灰质砂岩,顶部覆盖少量残坡积粉质粘土,位于边坡顶缘残坡积土层及强风化岩,稳定性较差,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明显,边坡目前出现的崩塌及滑坡主要出现于该类岩土体中。边坡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局部地段节理裂隙较发育,对边坡稳定不利。

综上所述,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边坡稳定性问题。

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位于XXXXX南东麓丘陵低坡,原始地形为坡地。因XXX特区建设采石取土、市政道路及建筑物修建而进行的场地平整、人为切坡等,强烈地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形成了高陡的人工边坡,破坏了边坡的自然平衡,形成崩塌、滑坡等边坡地质灾害隐患。 因此,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强烈。 小结:

评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层岩石简单,地质构造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内,区域地壳基本稳定,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强烈,因此,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39页共149




致灾因素分析:人类工程活动开挖山体形成的边坡高陡临空面是形成评估区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激发因素,其余因素为从属因素。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根据实地调查,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危石三种类型。 一、滑坡

经过调查评估区已发生滑坡共有三处,其特征如下: 1HP1(照片7

滑坡位于XXXXX海滨制药厂西北侧,边坡为修建深盐公路切方及部分回填形成,边坡总长约100m。分为二级,其中一级为高3.5m的砌石挡墙,挡墙倾角85°,墙顶平台及排水沟宽2m;二级坡为格栅绿化支护,坡面、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及人行台阶,二级边坡坡率11.1042°)。坡顶后缘为已整治的人工边坡和自然山坡,自然山坡坡度为35°~45°,整治后的人工边坡坡度为50~60°(局部大于60°)已治理的边坡坡顶、坡面及坡脚截(排)水系统较完善。坡脚为深盐公路及人行道,人行道下埋设煤气、水、电、通讯等管



40页共149




线。

20XX78月份,由于XXX地区连降强暴雨,大量的地表水迅速补给坡体。822日该边坡发生滑动破坏,主滑方向145°。滑坡体在平面上呈半椭圆形,面积约1205m2,滑坡体厚度3-7m,滑坡体积6025m3,属于浅层小型土质滑坡(3-1)。据现场地质调查,滑坡底宽48m,长度24.8m,滑坡后缘错落约0.6m,滑坡后壁岩性为含碎(块)石粉质粘土,滑坡后壁可见擦痕,倾角63°。在滑坡后缘发育宽338cm,长度525m的拉张裂缝,前缘发育剪性裂隙,裂缝宽度0.51.5cm。已造成坡面混凝土格栅梁多处拉断、裂开,裂开宽度16cm。滑坡中前缘形成系列鼓丘,鼓丘隆起量10~22cm,滑坡已造成挡墙顶部排水沟堵塞、断裂,挡墙外鼓、开裂,人行道地砖隆起,最大隆起是26cm,深盐公路路肩开裂等。

滑坡由坡残积层及人工填土组成,主要为含碎(块)石粉质粘土,最大厚度9.8m碎(块)石含量20~30%,粒径为数cm~m,结构不均匀,其下为不同风化程度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图3-2。强风化岩裂隙发育,岩质软,浅表层岩体受各种不同的结构面相互切割,支离破碎,以散状结构为主。边坡为土质坡,坡度42°,坡高14.34~19.9m



41页共149




Q

dl+el

Q

ml



1'

ZK3J

ZK2

滑坡周界





L3

施工区

地砖L2

L1

Q

ml

ZK1



QQ

ml

Q



ml4.490

I3-1081

dl+el

1

海滨制药有限公司

J

堆土区

L1



0

1020mZK5



3-1HP1平面图 1

第四系人工填土2、第四系坡残积层3、侏罗系高基坪群

4、滑坡周界5、滑坡剪出口6、变形裂缝7、钻孔及编号

原地形线

滑动面

减载后坡面

2

公路

人行道鼓起

距离(

0

5

10

15

20



3-2HP1剖面图

滑坡形成主下由以下因素控制:①滑坡体边坡由人工填土及残坡积含砾粉质粘土构成,土质软弱;②20XX820日前后,XXX连续强降雨入渗,使边坡土体浸水,土体自重增加,强度降低,坡脚挡



42页共149




墙荷载增加;③降雨入渗在强风化基岩与上覆残坡积土层接触面附近形成上层滞水带,使该带土体饱和,强度降低,形成较强的动、静水压力,从而导致边坡沿该带形成软弱面,产生滑移变形。 该滑坡目前已采用削坡减载,坡顶及坡面排水,坡面格构锚固及绿化,坡脚锚索抗滑桩进行了治理,隐患已消除。 2HP2

位于政府备用地西侧边坡顶部,形成于采石场边坡顶缘,坡高约30m坡面已自然绿化,坡度50°,滑坡宽约8m,长约12m,高约10m厚度约5m,体积约200m3;滑坡周界清晰,形成高约4~5m的陡壁,滑坡由强风化凝灰质砂岩组成,滑动面为强风化岩内的裂隙面,滑坡主滑方向185°;滑坡体滑出后,堵塞坡脚排水沟(照片8,滑坡土体已解体为松散状,层次凌乱,滑坡应力已释放,再次滑移的可能性小,基本稳定,但滑坡体周边坡坡体仍具有发生类似滑坡的可能。 3HP3

位于HP2北侧约20m的斜坡上,坡度约50°,坡面上植被茂盛,滑坡宽约3m,长约6m,高约5m,厚度约2~3m,体积约30m3;滑坡周界清晰,有高约1~2m的陡坎;滑坡由残坡积土组成,滑动面位于土岩接触面上,主滑方向约180°,滑坡体滑动后大部分脱离滑床,堵



43页共149




塞坡脚排水沟(照片9)滑坡土体已解体为松散状,层次凌乱,滑坡应力已释放,再次滑移的可能性小,基本稳定,但滑坡体周边坡坡体仍具有发生类似滑坡的可能。 二、崩塌

评估区已发生崩塌有3处,其分布位置及特征如下: 1BT1

位于评估区西侧边坡的南段坡顶,坡高约85m,坡度70~80°,坡面未采取支护措施,采用植生盘绿化,坡顶有厚约3~4m的残坡积土层,崩塌形成于坡顶残积粉质粘土中,发生于20XX8月,崩塌体宽约8m,长约4m,厚约2~3m,体积约100m3,崩塌顺高陡的边坡向下崩塌,在坡面上留有泥痕,土体堆积于坡脚一个平台上。现崩塌位置仅可见一个缺口,坡面上受到破坏的绿化已恢复(照片10 2BT2

位于西侧边坡的北段,坡高约60m,坡度60~70°,坡面采用植生盘绿化,未采取加固措施,坡面由侏罗系凝灰质砂岩组成,顶部有厚3~5m的残坡积土层;崩塌形成于边坡顶坡残坡积土层与强风化岩地段,在20XX年、20XX年雨季均发生崩塌,崩塌宽约3m,因崩塌位置位于高陡的边坡上,难以靠近观测,崩塌物顺坡而下,破坏坡面绿化,其下坠距离约25m,堆积于坡脚的一个小平台上,体积约



44页共149




15m3,属微型崩塌(照片11 3BT3

位于西侧边坡的北段,坡高约60m,坡度60~70°,坡面采用植生盘绿化,未采取加固措施,坡面由侏罗系凝灰质砂岩组成,顶部有厚3~5m的残坡积土层;崩塌形成于边坡顶坡残坡积土层地段,崩塌20XX年、20XX年雨季均发生崩塌,崩塌宽约4m,高约2~3m,因崩塌位置位于高陡的边坡上,难以靠近观测,崩塌物顺坡而下,破坏坡面绿化,其下坠距离约50m,堆积于坡脚的一个小平台上,体积约18m3,属微型崩塌(照片12 4、崩塌的成因分析

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调查、岩性等综合分析,造成崩塌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1)边坡岩土体特征是形成崩塌的内因

崩塌为土质崩塌,形成处人工边坡主要为火山凝灰岩的风化残坡积土组成,土体较松散,遇水易软化、崩解,抗剪强度降低,受重力、振动及降雨的影响,极易散落、垮塌、软化崩解,出现崩塌破坏。 2)人工开挖边坡的坡度较陡为崩塌的形成提供临空面主要的引发因素,评估区采石场废弃的采掘面高度大,坡度陡,开挖后未支护,坡面土体裸露,坡顶应力较集中,形成拉张松弛带,使岩土体易产



45页共149




生拉裂破坏。

3)强降雨是岩土体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崩塌大多发生在今年6~8月强降雨期间。强降雨后大量雨水渗入边坡表层的风化土体内,使土体重度大幅度增加,强度急剧下降,从而促使其变形、破坏,产生垮塌。 三、危石

评估区边坡为开采石料形成的高陡边坡,由于边坡上局部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开采石料时对岩体进行爆破,加之高陡边坡卸荷产生拉张松弛,往往在坡体表部形成厚度数米的松弛带,使表部岩石与母岩分离,在降雨等作用下易形成崩落或坠落而成为危石。评估区危石主分布于北侧边坡表部,西侧边坡的局部地段,南侧边坡上相对较少。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判别可能产生地质灾害严重程度的依据,危险性大小取决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和受灾体被危害程度(危害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结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



46页共149




有关规定,依据表3-13-2综合评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及危险性。

3-1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 确定要素

规模

发育程度





难治理,宜避让或采取专门治

强发育

大型



理措施

中等发育 弱发育

中型 中等 小型

中等 较易治理 较好 易治理

活动

稳定

治理难易程度

3-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确定依据 危险性分级 危险性大 危险性中等 危险性小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 强发育 中等发育 弱发育

地质灾害危害程 危害大 危害中等 危害小

建设项目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危害性大小主要与地质灾害危害对象的破坏程度或影响程度及其损失情况有关,采用表3-3分级原则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进行评估。 3-3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



47页共149




害对象

地质环境已经

危害

或可能受到破

基稳定性影对场地和地

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

坏程度

响程度



强烈破坏 一般破坏 轻度破坏

中等

中等

程度 分级 危害大 危害中等 危害小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滑坡

已发生3处滑坡,体积约503000m3,为小~微型滑坡。HP1造成道路人行道变形破坏,挡墙裂缝,后缘表成拉张裂缝,使交通中断,为治理该滑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危害较严重,危险性中等;HP2HP3位于边坡顶部的山坡上,仅破坏坡面少量植被,堵塞坡顶排水沟,未引发次生灾害,未造成坡脚的建(构)物的损坏,其危害小,危险性小。 2、崩塌

评估区已发生的崩塌都位于西侧边坡顶部,其规模小,一般15~100m3仅破坏坡面上的绿化,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的财产损失,损失小,危害小,危险性小。



48页共149




3、危石

危石主要分布于北侧及西侧边坡上,西侧边坡高度大,危石的块度大,但数量相对少一些,且危石崩塌、坠落较少,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北侧边坡上危石密布,块度较小,且坡高较小,坡度稍缓,危石坠落后,散落于坡脚排水沟盖板上,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因此,评估区危石危害小,危险性小。

评估区已发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危石三种,规模较小,HP1造成的损失较大,危害及危险性中等,其余的滑坡、崩塌、危石规模小,已造成的损失小,危害小,危险性小。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为开挖山体采石形成的高陡边坡,边坡已停止采石多年,坡面曾由水务部门采取了水保覆绿措施;坡脚现有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东部沿海高速公路临时施工设施,西侧边坡体后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隧道,均利用原有采石形成的平台或坡面进行施工,西侧边坡中段局部坡面在进行削坡治理,因此,评估区除进行边坡的治理外,不会开挖新的边坡,因此,评估区不存在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问题。边坡高度最大达137m,坡度为45~70°,局部地段出现小规模的崩塌、滑坡,坡面上分布较多的危



49页共149




石,边坡的失稳破坏可能对坡下建设工程造成危害。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坡脚下建(构)筑物性质和类型、边坡岩土体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边坡支护措施现状,预测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为边坡失稳,预测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也为边坡失稳。

边坡地质灾害的出现与边坡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对边坡稳定性、边坡的破坏模式、破坏后的影响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对边坡失稳的危险性进行正确的判断。 一、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 1、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地段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地貌,评价工作区位于XXXXX南东麓,沙头角海湾西岸海岸岸坡上,地形相对高差240m,坡度一般30~50°,西高东低,坡面总体向东倾,坡面上因有几条小溪沟,而使其地形变化较大。坡形以凸形坡为主,上缓下陡,山顶及山脊浑圆。评估区自然山体无常年性河流,距海岸线较远,因此,无常年性水流对评估区坡体的直接侵蚀,自然地质作用以暂时性水流对坡体的冲刷剥蚀为主,由于边坡组成岩石以侏罗系火山岩为主,属块体状岩石,其力学性质好,同时地表植被发育,阻滞了水流对坡面的冲刷剥蚀,工作区浅部广泛覆盖2~5m的残积砾



50页共149




质粉质粘土,说明该区自然斜坡在较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剥蚀作用微弱。

由于原东湾石场在评估区的山体坡脚地带开采石料,进行大规模切坡,形成大面积的裸露人工边坡,坡面形态不规则,坡高最大达137m坡度45~70°,坡体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未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为地改变了坡体的自然稳定和平衡状态,使边坡的应力重新调整,坡面上裸露的岩土体产生卸荷和拉张松驰,沿节理裂面张开形成危石、并产生局部崩塌;开挖爆破使坡面岩石破碎,在采掘面形成松驰破碎带;由于坡体表部岩体的上述变形,在降雨形成的坡面流及降雨入渗作用下,边坡表部的岩石失稳形成崩塌。由于评估区边坡的已停止采掘活动多年,因此边坡应力调整基本完成,再加上组成坡体的凝灰质砂岩、流纹质凝灰岩强度高,采掘面上除因卸荷松驰、爆破等形成的小块危石、崩坠外,未见到贯穿坡体的软弱结构面和大规模的变形体,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边坡顶部覆盖的残坡积土层面起伏,分布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土质不均匀,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由于采掘面顶部为拉张松驰区,在降雨及地表坡流的冲刷作用下往往产生崩塌及滑坡,其成为影响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已发崩塌及滑坡往往位于该段;由于该层分布不连续、土质不均匀,受切



51页共149




坡高度和坡度的控制,形成的崩塌、滑坡分布较局限,规模较小。 综上所述,评估区自然山体边坡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达到自然平衡,处于稳定状态。后经东湾石场采掘,在坡脚形成大范围的高陡人工边坡,破坏了山体的自然平衡,产生小规模崩塌、滑坡和危石,边坡未出现大规模的变形、破坏迹象,总体处于稳定状态。 2、工程地质类比法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稳定性评价工程地质类比法主要采用自然斜坡类比法,该方法是通过统计地质结构、岩性、构造部位、水文气象条件等与拟评价边坡相似的稳定天然斜坡的坡高、坡面水平投影长度的之间关系,从而判断设计边坡或拟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自然斜坡的外形受地质结构、岩性、气候条件、地下水赋存状况、坡向等多因素影响。稳定的自然斜坡的高度和坡面投影长度一般依循下列关系:

HaLb

式中H—自然斜坡高度 L—自然斜坡坡面投影长度 ab—常数

将与拟评价斜坡相类似的自然斜坡调查所得HL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即可判断拟评价边坡的稳定性,也可估计拟设计边坡的稳定状况,



52页共149




或推测更高的自然坡的稳定坡度,由于新开挖边坡岩土体较新鲜,在相同高度下其稳定性比自然斜坡好,即新开挖斜坡的坡度根据岩土体组成的差别可比自然斜坡高3~5°。由于工作区范围较小,可供进行统计分析的边坡露头较少,经踏勘和分析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在XXXXX片区的110000万地形图上,选择侏罗系火山岩分布地段的坡向、构造以及地下水赋存等与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相近的天然斜坡进行坡高和坡长统计。将选取的天然斜坡按25m高度划分为若干档次,由25~150m共划分为6挡,在地形图上找出各挡次自然斜坡的较陡区段,量取其相应的坡面水平投影长度,进行筛选,找出该档次坡高的最小坡面水平投影长度。此边坡高与其相应的最小坡面水平投影长度即为所获取的一对数据。共统计25个自然斜坡段,经筛选共获得14个数据对,其所处位置、高度、水平投影长度见表4-1

将所获数对建立logHlogablogL线性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得:

对数回归方程:logH0.5180.794logL 幂函数回归方程:H3.30L0.794 相关系数:r0.998

根据该回归关系,对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各坡段的稳定性进



53页共149




行分析:

北侧边坡:该段边坡距坡脚最近点标高77m,坡脚高程度约18m,坡59m其水平投影长度102m坡率为11.73根据回归关系分析,该边坡在59m高度时,其水平投影长度38m,坡率为10.65时,边坡即可达到稳定,因此该段边坡总体处于稳定状态。 4-1自然斜坡坡高坡长统计表

组序 位置

667高地东侧 XXXXX顶北侧

1

小梧桐东南侧340m 乌石鼓石场上方 667高地东侧

2

小梧桐东南侧340m XXXXX发射台南

3



75

50.3 27.0

50

12.3 33.0 32.2

25

高度(m 水平投影长度(m

13.5 13.4



54页共149




小梧桐发射塔西

667高地南侧 XXXXX发射台南

4

小梧桐发射塔西

小梧桐发射塔西

5

XXXXX709.7高地南侧

6

654.6高地南侧 150

102.4 120.0

125

98.5 75.0

100

73.0 51.5 48.0

西侧边坡:由于该段边坡长度大,坡面曲折有变化较大,因此选择两段进行稳定性分析,北段选择在II3-871控制点西侧坡顶凸出位置,坡顶标高135m,坡脚标高约20m,坡高115m,坡面水平投影长99m,坡率为10.86;根据回归关系分析,该边坡高度在115m时,其水平投影长度87.6m,坡率为10.76时,边坡即可达到稳定,因此,西段边坡北段总体处于稳定状态。南段边坡选择在坡顶外凸的高陡位置,坡顶标高1XXm,坡脚标高约17m,坡高90m,坡面水平投



55页共149




影长52.5m,坡率为10.58,相应的总体坡度为60°;根据回归关系分析,该边坡高度在90m时,其水平投影长度64.3m,坡率为10.71,相应的总体坡度为54.6°,边坡岩石为坚硬块体状,按新开挖边坡坡度提高5°考虑,其坡度仅勉强达到60°的稳定坡度,因此,该边坡属基本稳定边坡,局部外凸坡段稳定性差。

南侧边坡:该边坡坡度陡,高度较大,选择其最高点进行分析,坡顶标高112m,坡脚高程度约18m,坡高94m,其水平投影长度60m坡率为10.64,坡度为57°,根据回归关系分析,该边坡高度在94m时,其水平投影长度68m,坡率为10.72,相应的总体坡度才54.2°,边坡岩石为坚硬块体状,按新开挖边坡坡度提高3~5°,因此,该边坡属基本稳定边坡。

其余地段边坡高度不大,坡度一般在45°左右,其整体稳定性较好,在此不再逐一进行分析。

综上类比分析表明,XXXXX政府备用地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其中西侧边坡南段坡度较陡,坡面曲折,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局部外凸的坡面处稳定性差。

3、边坡岩石结构面稳定性分析

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与组成边坡的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的规模、形态、空间分布,软弱面的发育和分布特征有着紧密的关系。



56页共149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主要为侏罗系凝灰质砂岩组成的岩质边坡,岩石为块体状结构,岩石坚硬,力学强度高,从整体来看边坡稳定性较好,但坡体上发育的岩石节理裂隙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构成岩石的软弱结构面,其空间分布特征、组合情况与边坡临空面的关系成为控制边坡局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由于评估区边坡系大规模的土石开挖形成,使边坡岩体应力重新调整和分布,坡体产生卸荷松弛,岩体沿节理裂隙面形成分离块体,并在坡面形成危石,在风化、降水、震动等因素诱发下可能产生崩塌。本次在各坡段选择代表性坡面进行节理裂隙统计测量,根据测点与边坡的关系,稳定性进裸露山体上选择四处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花岗岩裂隙统计测量,并绘制极射赤平投影图对各坡段坡面岩石块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1)北侧边坡

该边坡坡脚因修建道路进行了修整,坡脚易于到达,因此,选择两段进行了节理裂隙统计,JL1位于边坡东段,该段边坡岩石节理裂较发育,密度较大,一般3~4/m大多数裂隙延伸长度不大,2~3m裂隙面弯曲,但较光滑,共测得37组数据。经节理裂隙密度统计分析,主要有四组优势的节理裂隙结构面(图4-1a。根据边坡优势结构面的极射赤平投影图(图4-1b)可见,①组裂隙与坡面倾向相反,



57页共149




②、④组裂隙面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且较陡直,边坡上的岩石块体不具备沿①、②、④组裂隙面滑移的空间条件;③组裂隙与坡面处于同一侧,倾向较接近,但由于该组裂隙很平缓,岩石块体不具备沿该结构面产生滑移的动力条件。从JL14个结构面组合情况看,①组裂隙与②③④组裂隙的组合交线ABC均处于边坡面对侧,倾向与边坡相反,②④组裂隙组合交线虽位于边面的同一侧,但其落在边坡面投影之内,倾角大于坡角,因此岩石块体缺乏沿上述结构面的组合面滑移的空间条件;②③组裂及③④组裂隙的组合交线虽位于边坡的同一侧,且在边坡面投影的外侧,但其倾角很缓,岩石坚硬,裂隙面强度及摩擦力大,边坡岩石块体不具备沿组合面产生滑移的动力条件;由上分析可见,在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北侧边坡东段,边坡岩石块体不具备沿节理裂隙面及其组合面产生滑移破坏的空间条件和动力条件,稳定性较好。但在现场测量中发现,由于该点的裂隙较发育,密度大,切割岩石形成的块体较小,受②③④组裂切割形成的小块体,在坡面水流及强降雨入渗至裂隙形成的动、静水压力作用下,可以获得足够的滑移和转动倾倒动力,形成小块体的撒落。



58页共149




N

56°61°

284°17°

186°80°

w

E



167°81°

坡面236°60°

S

4-1a节理裂隙倾向等密度图图4-1b极射赤平投影图

节理裂隙统计点JL2位于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北侧边坡西段,该段边坡岩石节理裂较发育,密度较大,一般3~4/m,大多数裂隙延伸长度不大,2~3m裂隙面弯曲,但较光滑,共测得41组数据。经节理裂隙密度统计分析,主要有三组优势的节理裂隙结构面(图4-2a。根据边坡优势结构面的极射赤平投影图(图4-2b)可见,①组裂隙面与坡面交角较大,且倾角平缓,②组裂隙面与坡面近垂交,③组裂隙与坡面处于同一侧,但倾角较坡角陡,因此,边坡岩石块体不具备沿上述结构面产生滑移的条件;从JL23组结构面组合



59页共149




情况看,①②组裂隙组合交线A虽与处于边坡同一侧,倾向与坡向相近,处于边坡面投影的外侧,但其倾角平缓,仅为20°,同时岩石坚硬,裂隙面强度及摩擦力大,边坡岩石块体不具备沿该组合面滑移的动力条件;①③组交线B位于边坡的同一侧,但其与坡向垂交,②③组裂隙组合交线虽位于边面的同一侧,但其落在边坡面投影之内,倾角大于坡角,因此岩石块体缺乏沿上述结构面的组合面滑移的空间条件;由上分析可见,在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北侧边坡西段,边坡岩石块体不具备沿节理裂隙面及其组合面产生滑移破坏的空间条件和动力条件,稳定性较好。但在现场测量中发现,由于该点的裂隙较发育,密度大,切割岩石形成的块体较小,受三组裂切割形成的小块体,在坡面水流及强降雨入渗至裂隙形成的动、静水压力作用下,形成小块体的撒落。

综合上所述,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北侧边坡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受节理裂隙切割较破碎,但其形成块体沿结构面及结构面的组合面不易产生滑移破坏,主要在坡面水流及强降雨入渗至裂隙形成的动、静水压力作用下,形成小块体的撒落。



60页共149




243°70°

N

288°26°

159°74°

w

E



坡面236°60°

S

4-2a节理裂隙倾向等密度图图4-2b极射赤平投影图 2)西侧边坡

XXXXX政府备用地西侧边坡坡脚线延伸长度约300m,坡顶延伸长度500m边坡走向呈北北东向,坡面弯曲,形态不规则,坡高65~137m总体坡度45~60°,由于该坡面高陡,坡脚地段难以通达,所以,仅在边坡南段坡脚岩石露头较好地段进行节理裂隙测量(JL3点),通过观测后,确定该这坡发育的主要节理裂隙有三组(图4-3,裂隙面光滑平直,密度1~2条,延伸长度较大,可达3~5m,所切割形成的岩石块体较大。从边坡节理裂隙极射赤平投影图可见,①组裂隙面与坡面方向相近,且倾角较陡,而小于坡角,边坡岩石块体易沿



61页共149




该结构面滑移;②、③组裂隙与坡面大角度相交,边坡岩石块体不具备沿其滑移的空间条件。从JL23组结构面组合情况看,①②组裂隙及①③组裂隙的组合交线AB均位于边坡投影的同一侧,且位于边坡投影的外侧,倾角为35°及45°,但其倾向与坡向的交角大于40°,因此,边坡岩石块体不具备①②组裂隙及①③组裂隙的组合面滑移的空间条件,但边坡面转折与组合面相近时,边坡岩石块体可能发生滑移破坏;②③组裂隙组合交线虽位于边坡面的对侧,其组合面与边坡构成反向坡,因此岩石块体上具备沿②③组裂隙的组合面滑移的空间条件;由上分析可见,在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西侧边坡,边坡岩石块体具备沿①组节理裂隙面产生滑移破坏的空间条件和动力条件,稳定性较差。

235°55°

N

155°50°

w

坡面135°60°

E

96°83°

S



4-3西侧边坡节理裂隙极射赤平投影图 3)南侧边坡



62页共149




南侧边坡结构面赤平极射投影图(图4-4)中可见,①组裂隙面与坡面倾向相近,角度与边坡相同,岩石块体沿该结构面不易产生滑动,但局部边坡变陡或突出位置易产生崩塌。②、③组结构面与边坡倾向相反,岩石块体沿②、③组结构面无产生滑移的空间条件,稳定性好。从三组结构面组合情况看,①组裂隙面与②、③组结构面的交点AB位于边坡临空面同一侧,但基倾向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岩石块体沿上述结构面组合无滑移的空间条件。②③组裂隙面的组合交线位于边坡投影的对面构成反向坡,岩石块体不具备沿②③组裂隙面的组合面滑移空间条件。综上可见,南侧边坡岩石块体的稳定性好,但受第一组裂隙面控制,在局部坡度大于70°或坡面突出部位可能产生崩塌。

综合评估区岩质坡面的结构面稳定性分析表明,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北侧边坡上的岩石块体不易沿结构面产生滑移破坏,岩石块体的稳定性较好,但由于坡面上岩石破碎,在坡面水流及强降雨入渗至裂隙形成的动、静水压力作用下,形成小块体的撒落;西侧边坡上的岩石块体具备沿①组节理裂隙面产生滑移破坏的空间条件和动力条件,稳定性较差;南侧边坡岩石块体的稳定性好,但受第一组裂隙面控制,在局部坡度大于70°或坡面突出部位可能产生岩石块体滑移崩塌。



63页共149




N250°60°

30°70°

w

185°52°E

坡面36°70°

S



4-4南侧边坡节理裂隙极射赤平投影图 四、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XXXXX政府备用地边坡以岩质边坡为主,土质边坡主要呈线状分布于岩质边坡的顶缘,主要为山体表部凝灰岩残坡积土层开挖后形成,该层厚度一般3~5m,相应的土质坡段高度一般3~8m。由于其前部为高陡的临空面,坡顶上部为陡而长的自然山坡,降雨形成的大面积坡面流对坡体的浸润和冲刷,易形成土质边坡崩塌及滑坡,边坡的稳定性差;由于土质坡体的厚度较小,形成的崩塌、滑坡的规模一般较小,同时土体较软,崩塌后顺高陡岩质坡面向下的运动状态为溜滑,一般不会产生滚动及弹跳,因此,其影响范围局限坡较小的范围,其潜在危害及危险性中等。 五、边坡失稳危险性评估

XXXXX政府备用地北侧边坡高度约60m,总体坡度较平缓,并分级开



64页共149




挖,有几处宽缓的平台,台阶高度10~15m,坡度约60°,经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降雨及坡面水流作用下,局部台阶坡面上的岩石块体形成撒落及小崩塌,坡顶残坡积土层基本稳定,在暴雨条件下可能形成小规模的土质崩塌,由于边坡整体较平缓,坡面上有缓冲平台,崩塌物质到达坡脚的可能性小,其危害小,危险性小。但边坡底部的台阶坡面紧邻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北侧道路,共崩塌及撒落物已堆积至道路外侧排水沟的盖板上,少量已达路面,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启用后,有较多的行人和车辆通行,可能造成的较大危害,其潜在危害及危险性中等。 XXXXX政府备用地西侧边坡坡脚线延伸长度约300m,坡顶延伸长度500m边坡走向呈北北东向,坡面弯曲,形态不规则,坡高65~137m总体坡度45~60°,局部坡面呈倒坡状;稳定性分析表明,西侧边坡北段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南段边坡基本稳定,西侧边坡节理裂隙较发育,边坡岩石块体具备沿①组节理裂隙面产生滑移破坏的空间条件和动力条件,岩石块体的稳定性较差,易形成岩块崩塌;边坡顶缘有厚约3~4m的残坡积土层构成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差,后部自然山坡较长,汇水条件较好,在降雨作用下易形成小规模的崩塌;由于坡脚为政府备用地,北侧正进行开发建设,修建大百汇高科技业研发基地,投入使用后将有大量的人员活动,边坡失稳形成的岩



65页共149




块崩塌、顶缘的土质崩塌均对坡脚人员、建筑物及各种设施构成严重的威胁。西侧边坡北段整体稳定,坡度稍缓,其潜在的危害及危险性中等;西侧边坡南段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边坡上的岩石分离块较多,稳定性差,同时,顶缘的土质边坡稳定性较差,易形成局部的不规模崩塌及滑坡,其潜在的危害及危险性大。

南侧边坡总体延伸方向156°,坡面略弯曲,坡高55~94m,总体坡角达50~60°,坡面呈上缓下陡状,下部坡度达70~80°,上部坡面坡度约45°,边坡分四级,各级高度15~20m不等。稳定性分析表明,该段边坡基本稳定,岩石块体的稳定性好,局部坡度大于70°或坡面突出部位可能产生崩塌;边坡顶部有的强风化岩及残坡积土层,稳定性差,在强降雨作用下边坡易失稳形成崩塌可滑坡,对坡脚人员及设施可能构成严重威胁,其潜在危害及危险性大。

XXXXX西侧边坡总长约200m,延伸方向呈北东向,坡高2345m,坡度约4560°,原采石坡面较凌乱,坡体主要由侏罗系微风化凝灰岩组成,坡面岩石裸露,坡脚采取挡土墙支挡,边坡顶部为自然山体,坡脚及东部为开采成34个高度312m不等的边坡及平台,边坡整体稳定,坡顶局部土质坡段可能失稳破坏,其潜在危害及危险性中等。

综上分析可见,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为采石开挖形成的高陡边



66页共149




坡,坡脚为政府备用地,北侧正在开发建设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南侧现为东部沿海高速施工临时设施区,今后也将进行开发建设。预测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及坡脚工程建设遭受的地质灾害为边坡失稳,其中西侧边坡的南段及南侧边坡失稳的潜在危害及危险性大,其余坡段的危害及潜在危险性中等。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根据评估区内已发地质灾害类型、强度和特征,评估区边坡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危害程度及危险性,综合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地层岩性、构造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等作为评价要素,采用定性——半定量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并对评估区工程场地适宜性进行评估。

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和受灾体对象及社会经济属性等,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法,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表5-1。基本



67页共149




评价要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灾害点密度、灾害体规模、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建筑工程性质、受威胁人口数、潜在经济损失程度)等。 5-1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标准 评价要素 地质

地质

危险性分环境

灾害



条件

危险

复杂

性程

性程





危险性大

杂~



中等

集中居民



危险性中

等~

等区

简单



危险性小简单

稀疏

分散居民

3

100万以

~小

中等 或附属建

30 1000

中等 较密大~

3

100

密集

中等 体建筑

以上 元以上

大~ 城镇或主

301000

密度 规模

筑物





工程或建

人数

经济损

灾害灾害

潜在

受威胁对象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68页共149




或无其它建筑

以下

评估区内已发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边坡地段潜在地质灾害为边坡失稳。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已发及潜在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危害程度,结合边坡周边工程的类型及重要性等,将评估区划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

危险性大区:该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潜在地质灾害至少有一种达到危险性大的级别,灾发规模大,危害严重,危害对象潜在的经济损失大,危险性大。

危险性中等区:该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潜在地质灾害至少有一种达到危险性中等级别,灾发规模中等,危害中等,危害对象潜在的经济损失中等~较大,危险性中等。

危险性小区:该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灾发规模小,潜在的经济损失小,危害小,危险性小。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以上分区原则,将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 一、危险性大区(Ⅰ区)



69页共149




该区位于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南侧边坡、西侧边坡南段,面积67799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12.9%

该处边坡高度65~94m,坡度一般45~70°,边坡主要由侏罗系高基坪群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组成,顶部有厚约3~4m的残坡积土层;坡脚为正在开发建设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南侧现为东部沿海高速施工临时设施区,今后也将进行开发建设。

已发地质灾害为崩塌,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该区内边坡为基本稳定,但坡体上的岩石块体稳定性差,可能发生局部的小规模崩塌破坏,同时坡顶残坡积土层坡体也易形成局部的崩塌和滑坡,由于边坡高度大,对坡脚政府备用地开发建设的工程项目及人员、设施等构成严重的威胁,其潜在危害严重,危险性大。 综合评估该区属危险性大区。 二、危险性中等区(Ⅱ区)

该区位于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北侧边坡、西侧边坡北段、评估区XXXXX西侧边坡地段,面积86144m2,占评估区面积的16.4%。根据其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分为两个亚区,其中Ⅱ1亚区面积59743m2占评估区面积的11.0%2亚区面积28201m2占评估区面积的5.4%

1、危险性中等Ⅱ1亚区



70页共149




该区位于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北侧边坡及西侧边坡北段,面积59743m2,占评估区面积的11.0%

边坡最在高度达137m,坡度一般45~60°,边坡主要由侏罗系高基坪群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组成,已发地质灾害主要有两处微型滑坡及两处微型崩塌。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局部坡面岩石块体可能形成崩塌、坠落,坡顶残坡积土层在降雨等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崩塌或滑坡,坡脚人员活动频繁,边坡失稳可能造成较大的危害,潜在危险性中等。 综合评估该区属危险性中等区。 2、危险性中等Ⅱ2亚区

位于评估区南侧XXXXX一带,面积28201m2,占评估区面积的5.4% 该段边坡总长约200m,延伸方向呈北东向,坡高2345m,坡度约4560°,由道路边坡及采石坡面构成,坡面较凌乱,坡体主要由侏罗系微风化凝灰岩组成,坡面岩石裸露,局部为采石弃土弃渣堆积而成的人工填土。该段边坡局部填土地段20XX年发生滑坡HP1其危害及危险性中等,已进行了治理,边坡总体处于稳定,预测该区潜在地质灾害为边坡失稳,局部可能形成岩块崩塌,坡顶土质边坡滑坡及崩塌,规模均为小型,主要威胁公路行人安全,潜在危害及危险性中等。



71页共149




综合评估该区属危险性中等区。 三、危险性小区(Ⅲ区)

危险性小区分布于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西侧山地及东侧城镇区,面积371696m2占评估区面积的70.8%根据其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分为两个亚区,其中Ⅲ1亚区面积86132m2,占评估区面积的16.4%,Ⅲ2亚区面积285564m2,占评估区面积的54.4% 1、危险性小Ⅲ1亚区

该区位于评估区东侧城镇区及部分政府备用地范围,大致可分为两个台阶,第一台阶以XXXXX为界,其标高约3~4m第二台阶位于XXXXX西侧,地面标高10~16m,该区为建设区,由于建设中所形成的台阶高度不大,不会形成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因此,无已发地质灾害,预测该区潜在地质灾害不育,危害及危险性小。 2、危险性小Ⅲ2亚区

该区西侧地段为自然山体坡面,坡面植被发育,山体坡度一般25~45°,坡面上覆盖厚度3~4m的残坡积粉质粘土,局部地段基岩出露,该区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预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潜在的危害及危险性小。 综合评估该区属危险性小区。

第三节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适宜性评估



72页共149




评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层岩石简单,地质构造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内,区域地壳基本稳定,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强烈,因此,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依据实施细则所确定的原则(表5-2,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进行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场地适宜性评估。评价标准分级依次采用适宜、基本适宜和适宜性差三个等级。 5-2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

` 分级说明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

适宜

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处理费用低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

基本适

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



危险性中等,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处理费用较高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适宜性

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



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大,地质灾害防治难



73页共149




度大,处理费用高

危险性大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大,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处理费用高,工程建设适宜性差。

危险性中等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中等,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处理费用较高,基本适宜建设工程。

危险性小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处理费用低,适宜建设工程。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适宜性评估结果:危险性大区(Ⅰ区)的适宜性为适宜性差;危险性中等区(Ⅱ区)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危险性小区(III)的适宜性为适宜。综合评估,处于边坡影响范围内的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必须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第四节防治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四条“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

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用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和地质



74页共149




环境的破坏,确保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顺利地进行和建成后正常使用,施工过程中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治措施应符合以下原则:1、可行性,2、合理性,3、经济性。 一、防治分级

针对评估区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程度、稳定状态、规模大小和对工程的危害程度,结合危险性分区及适宜性评估结果,按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采用重点防治、次重点防治和一般防治。由于评估区内地质灾害主要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其发生空间位置和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故防治分级区划以对应危险性分区为宜,危险性大区为拟建场地的重点防治区,危险性中等区为拟建场地的次重点防治区,危险性小区为一般防治区。 二、防治措施

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其主要的危害来自坡顶土质坡段的崩塌及滑坡,岩质坡段局部的岩石块体失稳崩塌,其规模均较小,因此,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及其可能出现的局部破坏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1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北侧边坡整体坡度较缓,且有多级平台,对该边坡可采用排水,清除危石,坡面绿化,坡脚拦挡措施进行治,



75页共149




坡脚拦挡可采用SNS被动防护系统。

2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西侧边坡北段,边坡整体稳定,坡面有少量危石,坡顶有厚约3~7m的残坡积土层,可在坡顶修筑截洪沟,对土质坡段修整后,采用锚固措施进行加固,清除坡面上危石,坡脚SNS被动防护系统。

3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西侧边坡南段,边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坡面形态曲折,坡顶有厚约3~4m的残坡积土层,可在坡顶修筑截洪沟,对坡顶土质坡段修整后,采用锚固措施进行加固,清除坡面上危石,对局部突出的坡面进行修整后,对坡面采用SNS主动防护系统进行加固。

4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南侧边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坡面上缓下陡,坡顶有厚约3~7m的残坡积土层,可对坡顶土质坡段修整后,采用锚固措施进行加固,清除坡面上危石,在边坡由缓至陡转换处设SNS被动防护系统,必要时对破碎坡面采用SNS主动防护系统进行加固。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评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层岩石简单,地质构造中等,水文



76页共149




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内,区域地壳基本稳定,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强烈,因此,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2、评估边坡地处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北侧为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在建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南侧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今后将作为开发建用地,评估区西侧边坡体内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隧道,其属重要建设项目;因此,综合考虑评估区建设项目重要性为重要项目。按项目重要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3、人类工程活动形成开挖山体形成的边坡高陡临空面是形成评估区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激发因素,其余因素为从属因素。

4、评估区已发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危石三种,规模较小,HP1造成的损失较大,危害及危险性中等,其余的滑坡、崩塌、危石规模小,已造成的损失小,危害小,危险性小。

5、预测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及坡脚工程建设遭受的地质灾害为边坡失稳,其中西侧边坡的南段及南侧边坡失稳的潜在危害及危险性大,其余坡段的危害及潜在危险性中等。

6、综合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



77页共149




危险性小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面积67799m2,占评估区面积的12.9%;危险性中等区面积86144m2,占评估区面积的16.4%,根据其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分为两个亚区,其中Ⅱ1亚区面积59743m2占评估区面积的11.0%2亚区面积28201m2占评估区面积的5.4%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面积371696m2占评估区面积的70.8%根据其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分为两个亚区,其中Ⅲ1亚区面积86132m2占评估区面积的16.4%,Ⅲ2亚区面积285564m2,占评估区面积的54.4%

7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适宜性评估结果:危险性大区(Ⅰ区)适宜性为差;危险性中等区(Ⅱ区)适宜性基本适宜;危险性小区III适宜性为适宜。综合评估,处于边坡影响范围内的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必须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8、边坡失稳是评估区需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 二、建议

1鉴于评估评估边坡失稳危害严重危险性大,应尽快采用治理措施,布置边坡地质调查及勘查,进行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施工,以保护坡脚建设工程的安全。

2、由于评估区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其主要的危害来自坡顶土质坡段的崩塌及滑坡,岩质坡段局部的岩石块体失稳崩塌,其规模均



78页共149




较小,因此,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根据边坡稳定情况及其可能出现的局部破坏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避免进行大范围的开挖和削坡。



79页共149




篇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报告名称 提交单位 队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 ***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勘察单位 : *** : *** : *** : *** : ***

报告提交日期:20XX5 前言

**公司依据国务院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69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XX]198号)《辽宁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办法》(辽国资发[20XX42号)等文件要求,委托***勘察单位对辽***地块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勘察单位,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资质。我队接受委托后,



80页共149




广泛收集资料和现场实地调查,并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写了《***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勘察单位郑重承诺,本报告资料真实、客观、无伪造、编造、篡改等虚假内容,对所提交资料承担全部责任。

评估工作自20XX3**日至20XX5**日完成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物探勘测、工程地质勘察及报告编写工作。 第一章评估工作综述 第一节拟建工程概况

***地块建设项目,拟占地面积约4623m2拟建212层住宅及1-2层公建,建筑面积13024m2,地下车库为一层,地下面积为2291m2基础型式为筏板基础,建筑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m

第二节项目地点、交通位置及范围

建设项目位***。项目地点附近有多条公交线路在此通过,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场地规划范围边界及拐点坐标详见表1 规划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 拐点编号 1

X

4635949.114

Y

41575793.844



81页共149




2 3 4 5 S4623m2

4635951.928 4635897.265 4635899.628 4635914.960

41575892.552 41575891.876 41575825.524 41575805.455

评估区中心点坐标:东经:***;北纬:*** 第三节项目类型及平面布置

***地块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为**m2(面积<*ha,拟建建筑最高层**层,为中层建筑(20>楼层≥8,按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国土资发[20XX]198号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附件《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之规定属于较重要建设项目。 第四节以往研究程度

建设项目位于**,过去多家地质生产科研单位在该地区作了大量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 1*** 2*** 3*** 4*** 5***



82页共149




6*** 7***

*****(已有的地质资料简介)

上述各项地质工作成果,为本次评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第五节评估目的任务及依据

评估工作目的: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从源头把好防治关,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工程建设和使用提供安全保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次评估的任务:对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及相关评估要素进行调查,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对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措施和建议。 评估工作依据2003年《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20XX]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1及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国土资发[20XX]198号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XX]42号文《辽宁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办法》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要求开展工作。

第六节评估工作投入的工作量



83页共149




一、收集资料

广泛收集了工作区及周边地带的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与评估要素相关的资料,为客观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详见表2 收集资料一览表表2

资料名称 1 2

沈阳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沈阳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1997年《辽宁省地质灾害调查报告》3

1/50万) 4 5 6 7 8 9











完成单位

时间 完成



84页共149




10 11

二、投入实物工作量 1、实地调查





对建设项目用地及其周边地带地质环境条件(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等)进行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为评估工作提供第一手实际资料。实地调查面积2.5km2(包括评估区在内) 2、地球物理勘探

为了查明建设项目及周边地区隐伏的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及基岩的稳定性,区内南北向布设4条地球物理勘测线,总长约540m,观测物理点270个。将勘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等关系,为钻探施工提供依据。 3、工程地质勘察

钻探工程用以查清区内及周边F1-1F①、F②、F1构造破碎带的分布位置、规模、性质、出露宽度、产状等地质结构特征,以及第四系的分布、厚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该建设项目本次勘查共布设6个钻孔,另收集以往勘查钻孔资料4(钻孔编号ZK7ZK8ZK9ZK10)采用冲击与回转钻进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共完成钻探进



85页共149




263.0m

4、综合研究及评估报告编制

对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结合现场实地调查成果、物探勘测成果和水文、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工作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最终完成评估图件的编制和评估报告的编写,实际工作量投入情况详见表3

投入工作量一览表表3

投入工作量 1

实地调查,调查面积**km2 地球物理(影像法)勘察:剖面2

4条,总长540m物理270个。 工程地质勘察钻探:6个钻孔, 3

两条工程地质剖面,总进尺263.0m 4 5

野外拍照:2

















完成单位

完成时间

资料综合整理与研究(120工时)



86页共149




6 7

数据图像微机处理(150工时) 编写评估报告(报告17)





第七节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的确定 一、评估级别的确定

***地块建设项目占地**m2(面积<*ha,拟建建筑最高层数12层,为中层建筑(20>楼层≥8)属于较重要建设项目。 根据实地调查,用地范围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层、岩性简单,地质构造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强烈。依照《辽宁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本技术要求》中《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于复杂类型。

依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发[20XX]198号文附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辽宁省抚顺市台南嘉苑(Ⅲ期)1#地块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为一级。 二、评估范围的确定

本项工程拟征地范围周边的地质环境较复杂,需要对本场区形成的地质灾害威胁进行分析,同时周边的现状也可做为本场区的类比和借鉴。

考虑到该项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项目内容,现状评估范



87页共149




围确定为地质灾害的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南至西露天矿坑,东、西、北三个方向各外扩400-1100m,面积约2.5km2。预测评估范围确定为征地范围,仅对这一区域(4623m2)内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第八节评估工作及质量评述 一、评估工作程序

***地块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于2013325开始。首先搜集了有关评估区范围内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资料,利用地质调查及已有工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危害性的确定。在掌握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评估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并投入了地质灾害调查、物探勘测、工程地质勘察等手段。在此基础上划分了评估工作级别,确定了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估范围。通过对上述工作成果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做出客观评估,并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级,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经综合研究、评估、编制评估报告。 二、评估工作质量评述



88页共149




为保证评估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对评估工作负责,在接受评估工作后,首先确定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本次评估工作的项目负责人。评估工作引用的资料来源于国家正式出版的报告及实地勘察成果,涉及的原始资料及基础数据真实可靠。工作质量满足

国土资源部《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辽宁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本技术要求》等文件要求。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气象水文 一、气象

评估区地处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温差较大。据抚顺市气象台资料,市区平均气温7.1℃,最高气温36.5℃。年平均降水量755.7mm,丰水年和枯水年相差约2倍以上。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其中78月份为降水量最集中的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蒸发量1023.85mm。抚顺地区最大冻结深度1.50m,标准冻土深度1.20m 二、水文

评估区位于低缓丘陵区,地表水系不发育,该区北部有浑河呈东西



89页共149




向流经抚顺市区,浑河属于辽河水系,自东向西流经抚顺市区。浑河发源于清原滚马岭,经大伙房水库调蓄,向西经抚顺、沈阳,在三岔河与太子河相汇合由营口入海。总流域面积11480km2,河流长415km。河流枯水期平均流量8.5m3/s,汛期流速为1.6m/s。评估区与浑河相距约1.6km其间有丘陵阻隔,故地表水系对评估区无影响。

第二节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形简单,地面标高1XX.49109.49m场地内地势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丘陵,微地貌为残坡积裙,地貌类型单一。

综上所述,区内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第三节地层岩性

评估区地层简单,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中生界白垩系中统大峪组,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 一、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Qpedl

该地层在评估区内广泛分布,由粉质粘土、残积土等组成,分布不均匀,厚度2.008.30m

二、中生界白垩系中统大峪组(K2d



90页共149




该套地层在评估区内广泛分布,该组岩性有暗灰色砾岩、砂岩、凝灰岩、砂砾岩等。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层岩性简单。 第四节构造与地震 一、构造

评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铁岭—靖宇台拱(Ⅰ11)抚顺凸起(Ⅰ11-4)北部边缘。

评估区北侧依次分布F1AF1-1F①断层,断层在评估区内北侧通过,南侧紧邻F1断层,现由北至南分述如下:

F1A断层:评估区最北部为F1A断层(距评估区北侧约400m,倾向北,倾角60°~80°,断层及其破碎带宽3080m不等,其中发育断层角砾、断层泥,断层泥呈深灰、灰黑色及紫色,为压性逆冲断层。

为了解第四系覆盖层下隐伏断裂构造发育情况,在评估区场地附近布设4条物探浅层地震勘测剖面(详见平面布置图2)在浅震剖面中均出现了构造异常,为查清异常特征,通过地质钻探进行验证知,建设项目及周边存在4条断层F1-1F①、F③及F1构造破碎带,F③断层由评估区内北侧通过,现将各断层分述如下: 1、断层F1-1



91页共149




在评估区北部100m处经过,由钻孔ZK7揭露,钻探控制深度36.60m破碎带宽27m。断层走向近东西,产状348352°∠6065°,北倾,断层性质为压性逆断层。F1-1断层由断层泥、断层角砾组成,角砾原岩为砂砾岩,泥质胶结,充填物胶结程度较差。破碎带岩芯采取率为72.5%,厚度为2.733.76m地表出露宽度2.914.00m构造破碎带顶、底板岩性为砂砾岩。 2F①断层

在评估区北部约30m处通过,由钻孔ZK8控制,钻探控制深度18.9m钻孔揭示构造破碎带,破碎带厚度2.65m。断层走向近东西,产状345°∠75°,北倾,断层性质为压性逆断层。F①构造破碎带由构造角砾岩、断层泥、断层角砾组成,角砾原岩为砂砾岩,泥质胶结,充填物胶结程度较差;构造破碎带岩芯采取率为67%。地表出露宽2.65m,其顶、底板岩性为砂砾岩。 3F②断层

在评估区内北侧通过,其自西向东出露宽度逐渐变窄,由ZK2ZK3ZK6ZK9四个钻孔控制,钻探控制深度47.50m33.0m48.00m52.53m其中ZK2ZK6ZK9钻孔揭示构造破碎带,破碎带宽1.005.90m左右。该断层走向近东西,产状342°~348°∠82°,北倾,断层性质为压性逆断层。



92页共149




F②构造破碎带由断层泥、断层角砾组成,局部可见擦痕。角砾原岩为砂砾岩,泥质、铁质胶结,填物胶结程度较差。断层泥、层角砾岩芯采取率为58%。破碎带厚度为0.975.53m地表出露宽度1.055.85m构造破碎带顶板岩性为砂砾岩。

4F1断层:分布于评估区南部,由ZK5ZK10两个钻孔控制,钻探控制深度100.00m50.00m,两钻孔均揭示构造破碎带。该断层走向近东西,产状349°~354°∠7075°,断层性质为压性逆断层。 F1断层由断层泥、断层角砾组成,角砾原岩为砂砾岩,泥质胶结,充填物胶结程度较差。破碎带岩芯采取率为72.5%,厚度为2.733.76m,地表出露宽度2.914.00m,构造破碎带顶、底板岩性为砂砾岩。

根据《抚顺市市区活化断裂及采空区地质灾害勘查成果报告》知:评估区内断层活化程度相对较低,未发生明显的活化或曾经发生活化但目前已处于稳定状态。

依据搜集资料及有关监测资料表明上述断裂构造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93页共149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地质构造复杂。 二、地震

抚顺地区虽然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小震活动较频繁,地震多分布在沈阳—抚顺间浑河断裂以南地区。据记载抚顺50km范围内,历史上(1496年)在小东州曾发生过5级地震。抚顺地震站从1968成立至1990年期间,共测得0.5级以上地震82次,其中大于1.8级的共35次,最大震级3.7级,地震沿浑河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比较集中。影响抚顺地区最大的地震为1975年海城7.3级地震,沿浑河断裂波及抚顺,烈度达Ⅴ度。

另外,抚顺煤矿开采已有百年历史,由于采矿影响,矿震日益频繁,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M20.5级矿震年发生约1000余次,1995以后剧增到4000余次,即90年代以后每年以几十次数率递增,最大矿震可达3.7级,最近的一次是在2009年年初发生了3.2级矿震,虽然矿震对地面建筑影响较小,但对建筑物使用年限及人们心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根据2001年国家地震局出版的第四代《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辽宁部分),评估区位于峰值加速度0.1g分区范围内和特征周期0.35s区域,建设工程应按基本烈度Ⅶ度设防。



94页共149




第五节水文地质特征

由于评估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不发育,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中生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赋存于中生界火山碎屑岩之中,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砂砾岩,山丘顶部基岩裸露,风化作用强烈,接纳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地下水是以地下径流方式进行排泄。 第六节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评估区可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类型,上部为第四系松散层,下部为基岩层,岩土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一、松散层(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1、杂填土:杂色,由残土、砂土、砖头、灰渣等组成,稍湿,松散状态,层厚0.803.00m

2、粉质粘土层:该层区内分布较连续。黄褐色,层状,团粒结构,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湿,可塑,层厚2.008.30m。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90120Kpa

3、残积土层:黄褐色,由长石、石英及风化粘土矿物组成,稍湿,稍密~中密状态,层厚3.004.80m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 二、岩体工程地质类型

1、全风化砂砾岩: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风化粘土矿物,岩芯易碎,呈砂土状,钻探控制层厚1.2024.50m。承载力



95页共149




特征值为240Kpa

2、强风化砂砾岩:黄褐色、灰绿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风化粘土矿物,岩芯呈碎块-短柱状,该层钻探控制层厚4.0026.50m。承载力特征值为280320Kpa

3、中等风化砂砾岩:黄褐色、灰绿色,由砾石、砂粒、胶结物组成,最大粒径2-5cm,岩芯呈柱状,该层钻探控制层厚2.3016.40m产状354°∠75°,承载力特征值为400450Kpa

4、构造破碎带:灰绿色,主要成份为构造角砾岩、断层角砾及断层泥胶结物,断面凹凸不平,可见擦痕。该层钻探控制层厚2.3018.90m。产状349°∠70,承载力特征值为150200Kpa 综上所述,由于评估区内分布有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且有构造破碎带出露,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均,因而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场区的周边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南侧约400m为西露天矿北帮边界(最终境界),相距场区1000m处采坑开采标高为-180m;南距原胜利矿旧采迹(实际采矿边界)平距约200m,对应的最深开采标高为-615m,评估区为保留煤柱未进行开采,胜利矿已于1975年闭坑,且巷道大部分采用水刷充填法,目前已基本趋于稳定;东距老虎台矿采沉区700m对应的最深开采标高为-680m这些采矿活动对区内



96页共149




有一定的影响,如:矿震影响,矿震指的是由采矿而诱发的人为地震,抚顺煤矿开采已有百年历史,矿震日益频繁。矿震对建筑物使用年限及人们心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通过实地调查,场区内老住宅楼为4-6层建筑及北侧紧邻的台南嘉苑为6-7层建筑,铁路北侧的新、老多层建筑,至今仍完好无损,说明该范围内目前的场地是稳定的,现阶段周边人类工程活动对场区内建筑影响较小。 评估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抚顺矿务局锅炉房所在地。 综上所述,该项建设项目周边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对场区内建筑影响较小。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指对评估区内现已存在或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依据评估场地的特点及地质背景条件,确定现状评估范围为调查区范围,面积为2.5km2 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69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XX]198号)文件,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评估区内地质构造发育,



97页共149




建设项目周边破坏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强烈。经实地调查,评估区未发生过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但是在评估区西南部曾经发生过滑坡地质灾害。 滑坡:2006813日突降暴雨(70mm)时曾经发生过滑坡地质灾害。滑坡体积约3500m3,属于小型滑坡。但也造成附近一间民房倾斜变形,受威胁的周边36住户被迫搬迁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该滑坡对南阳路北侧建筑未有影响,目前该滑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指对评估区范围内已有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其任务是根据评估区已有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等进行危险性评价。对稳定性或危险性其决定作用的因素作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质、变化、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 根据前面论述可知,现状评估区范围内地质构造发育,破坏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强烈,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如下: 一、滑坡

调查区内目前滑坡体上部可见3条地裂缝,东西长56m裂缝一般宽度5cm左右,最宽处可达10cm,为东西向拉张裂缝,同时可见纵向裂缝4条,一般宽度24cm,如前所述该滑坡属于小型滑坡,影



98页共149




响范围有限,对评估区影响小。

该建设项目是在原胜利矿矿区范围内,该矿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因“保城”而停采,其开采标高为-400-615m旧采迹在南阳路以南,距离评估区150m,经过沉积已经稳定。其井巷工程及采空区被西露天矿挖掘,对本区影响较小。

但地表已到界,不再北扩。其深部境界为-400m,因日伪时期及解放后胜利矿的采掘影响,使东部-200m以下含煤系数降低,开采不经济,露天矿决定弃采,不再降段。在建设项目周边附近的已有新老建筑物,均未发现有地质灾害发生。

发生帮滑坡,距离建设项目约2.4公里,对本区无影响。 二、地裂缝

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有多条断层均从现状评估区内通过,但以上断层在地表均未出现地裂缝,附近的建筑也未造成墙体开裂现象。

距评估区最近(1.3km)的地裂缝——F41断层(地裂缝),西起抚顺发电厂,全长约1.0km,影响宽度约15-25m,对评估区影响小。 本次调查区的建设项目位于抚顺矿区部分地块建设条件论证的Ⅰ3区范围内。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勘测研究院20098月提交的《抚顺矿区部分地块建设条件论证报告》知:“Ⅰ3区主体范围位于



99页共149




中央大街以东、F1断层以北,该区远离西露天矿北帮边坡,依据抚顺矿业集团所提供的资料,评估区分布在西露天矿北帮卸荷区域之外,西露天矿已经采至采煤边界,在西露天矿目前所确定的采煤边界不变的情况下,岩体较为稳定,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故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较发育,危险性中等,对评估区影响较小。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之后,因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确定预测评估范围即为建设项目规划占地范围,面积为4623m2

第一节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工程建设有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为基坑坍塌、不均匀沉降(地裂缝)等。

一、基坑坍塌:通过对评估区地质条件和建设项目的分析,辽宁省抚顺市台南嘉苑(Ⅲ期)1#地块建设项目,拟建最高层数12层的建筑,如开挖基坑,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改变了土层的原始状态,引发



100页共14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09ade1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