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摘要:在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障碍的今天,加强城市社区雨水利用,无疑对我们加强城市水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雨水收集 利用 透水铺装 一、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因此近年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正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当地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 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雨水的利用涉及到城市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雨水径流的污染控制、雨水作中水等杂用水源的直接收集利用、用各种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的间接利用、城市生活小区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 二、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 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等都很关注雨水的利用,如日本结合已有的中水工程,在城市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在楼房中设置雨水收集装置与中水道工程共同发挥作用;德国在八十年代末就把雨水的管理与利用列为九十年代水污染控制的三大课题之一,修建了大量的雨水收集装置来截流、处理及利用雨水,并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及人工设施来截流、渗透雨水,削减雨水的地面径流,减轻城市洪涝。 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 目前我国对城市雨水的利用率仍然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在目前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城市雨水作为补充水源加以开发利用,势在必行。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建设。 三、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雨水利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间接利用,渗透回灌以补充地下水是雨水的间接利用方法。一些国家的雨水设计体系已把渗透和回灌列入雨水系统设计的考虑因素。但目前我国城镇雨水的设计体系仍是“直接排放水体”的模式,无法获得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负荷、补充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二是直接利用,将雨水收集处理后直接利用。主要用于城市的绿地浇灌、路面喷洒、景观补水等,可有效地缓解城市供水压力。 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种多目标的综合性技术。目前应用的技术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分散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屋顶花园、中水、渗透、水景)等。上述系统几乎都涉及雨水的污染控制、截污和储存,这也是各系统的技术关键。 城市的市政道路系统中有路面、人行道、绿化带等组成,在建设中如果我们将现有的沥青换成透水沥青,将人行道铺装换成透水铺装,将绿化带与道路设置联通段,使地面径流可以流入绿化带中。这样做可以显著减少地面积水的产生。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下渗后的雨水对路基的浸泡又对道路的使用产生了不良影响,有时甚至还在透水路面下重新修建了一套排水系统,让下渗的雨水尽快排走,保证路基的承载力。可见对现有市政道路进行改造是不现实的,在新建道路中将雨水管道与下渗雨水的排放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倒是可行的。 市政道路在城市面积中所占比例毕竟是少量的,大量的城市面积被居住区、机关单位、工厂等所占据,如果能将这些区域的雨水收集起来,尽量不排放或少排放,这对减少对雨水管网的冲击、雨水的利用上才是有效地措施。这也就是美国提出来的低冲击开发技术,其初始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这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径流源头开始的暴雨管理方法。 目前对于这种小区式的雨水利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下来的雨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由于初期雨水水质比较恶劣,可考虑增设初期弃流装置。独立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根据初期弃流后的屋面雨水水质的情况和实验结果,采用以下处理流程,其出水水质可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屋面雨水——雨落管——初期弃流装置——贮水池——泵——加药装置——滤池——中水池——消毒装置——中水利用。在流程中,屋面雨水经雨落管进入初期弃流装置:经初期弃流后的雨水通过贮水池收集,贮水池容积大小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绘出不同历时的雨量曲线来确定。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小区各种生活杂用水,如冲厕、绿化、喷洒路面等。 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小区或单位道路雨水通过管道排入大型蓄水池,雨水管道口均设有截污设施,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蓄水池设溢流管与城市道路排水管道向连通,以排走超出蓄水池蓄水容量的雨水。小区硬铺装地面 使用可渗透的地砖,以减小径流。行道树周围以疏松的树皮、木屑、碎石、镂空金属盖板覆盖。收集到的雨水经沉淀及简单处理后也可用于绿化、喷洒路面等杂用。 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或单位沿着道路修建有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流过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同时,很多北方城市春季风沙大,经常出现扬沙天气,到了夏季将雨期,泥沙和垃圾随地面径流流入雨水管道,所以在市政雨水管道排出口应尽量设置生态湿地等简单的水处理设施,使雨水在排入河道或其他水体之前能够得到净化,不但保持了水体的自然生态,又增加了城市的生态景观。 四、小结 1)在目前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城市雨水作为补充水源加以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2)在不同介质汇流的雨水中以屋面雨水利用价值最高。但屋面初期径流雨水污染较重,收集利用时应考虑初期弃流,初期弃流量约为2mm。根据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屋面雨水水质可生化性较差,宜采用物化处理。 3)不同中水水源采用工艺及投资不同。现行建筑中水系统自身仍存在诸多问题。 4)考虑到雨水水量水质以及建筑中水系统的特点,雨水不宜与建筑中水系统联合运行,宜单弛收当然,小区雨水利用过程应包括雨水的收集、处理和利用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同时考虑到雨水的季节和时间波动性很大,且往往无法预测。因此既要考虑尽可能充分地利用雨水,又应兼顾经济可行.并对不同方案做技术经济分析。同时中水回用以及雨水利用要与区域性水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与域市规划及其景观设置统筹考虑,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达到协调统一,避免重复投资,体现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中国雨水利用》吴普特 冯浩《德国建筑中雨水收集利用》李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0b19041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