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行为论、目的行为论、社会行为论、人格行为论

时间:2022-04-08 15:29: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現代刑法所要處罰的是與社會損害結果(即損害法益)相連結的「人類行為」,一行為在接受刑法體系的評價前,必須先通過行為審查,亦即該舉止必須是刑法上所要檢驗的行為,才能以刑法加以評斷,這就是行為概念所存在的目的。然而目前有多種學說(因果行為論、目的行為論、社會行為論、人格行為論)同時並存,就以此四學說來檢驗此一案例: A.因果行為論

因果行為論認為行為是由人內心的意思帶動外在身體動作導致外界變動的因果歷程,而不管此舉動是故意、過失及其所造成的變動意義。

依此論,雖阿仁的確為射殺阿明之人,但因其心中並無射殺之意思,而是由阿狗的強迫動作而造成結果,所以照此說,阿仁的舉止並刑法所要評價的行為。 B.目的行為論

目的行為論認為行為不只是單純因果歷程,而是為了提供目的性活動的實現。而此說並假設行為人對其所為有相當預見能力,會設定目標並有計畫的駕馭行為去完成,相較因果行為論將所有由內心意思所帶動的動作皆認為是行為,目的行為論以具體確定的內容本性來解釋。

依此說,阿仁雖的確能預見射擊可能會導致阿明之死亡,但因為造成阿明的死亡並非其本意,亦即不是其目的,因此並非刑法所要評價之行為。 C.社會行為論

社會行為論綜合個人、因果、目的、規範的觀點認為,行為概念最重要的核心在於人類行為或不做為所產生的社會重要性並非僅有外在因果變動或目的操縱而已,即行為指「能由或可由意思支配而引起外界變動結果之舉止」。依此說,阿仁的行為雖有社會重要性,但因其射擊行為並非阿明本人之本意,且其無法支配,缺少行為人支配要素,所以此行為並不是刑法上所要評價的。 D.人格行為論

此說認為行為是「人格的表現」,是人表徵於外在的心理精神活動總和。諸如夢遊、痙攣、純粹反射動作及生理強制等,因欠缺可由人意思支配的性質,並不能算是行為。另外,單純的思想也不是行為,因為尚未付諸行動,並沒有人格表現可言。

依此論,阿仁的行為並非刑法上所要評價的,因為其射擊行為並非由其本身益斯所支配,也不是其人格表現,僅是單純受到外界強迫導致,因此不算。 因果行為論與目的行為論都無法提供所有刑法上可罰舉止所共通的基本要素,無法成為上位概念,在連節要素和分界要素也多缺失。因此在此案例而言,雖四者所評斷之結果相同,仍應以社會行為論及人格行為論評斷為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dd5af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