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门诊特色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姚玉娟 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24期 姚玉娟 摘要 目的:探讨开展门诊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开展并不断完善具有门诊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对门诊实施区域责任包干制、加强护士岗位技能培训、开展一站式服务、改善就诊流程等措施。结果:实施门诊特色护理服务管理后门诊环境整洁有序,护士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护理部三级质控检查,门诊区域护理工作质量月均评分为98.80分,与2011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68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11年的95.39%提高到2012年的98.93%。结论:开展门诊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将门诊护理工作量化、流程化、标准化,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 关键词 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24.042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日门诊量约2500人次。门诊服务是全院医疗服务的第一线,而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医院的服务水平,因此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是护士和护理管理者需要研究的课题[1]。2012年1月起我院门诊所有区域根据科室具体情况,拓展服务内涵,开展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开展门诊特色优质护理服务细则 我科通过召开护士大会,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了动员和培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转变旧的护理观念,加深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理解,以个体去适应整体,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及时为来诊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就“如何接待门诊病人、如何与病人有效沟通、如何提高门诊病人的满意度、服务延伸——特色服务”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了自己的想法,激发了护士主动参与,想方设法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热情。 1.1实施区域责任包干制我院门诊护士53人,分散到26个不同门诊科室的岗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护理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调配到门诊重要岗位,不断优化门诊护理人员配置和组合。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特将护士按区域分成15个责任小组,组长负责本组日常护理管理,根据病人的诊疗量、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动态调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以满足病人需要。值班护士负责区域病人的诊疗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1.2加强护士岗位技能训练组织护士认真学习《现代护士实用礼仪》,从日常护理细节着手,进行规范化礼仪培训。此外,邀请专科护理骨干或主任医师进行讲座,各区域根据情况每月加强1次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培训,通过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1.3开展“一站式”服务建立门诊服务中心,在各楼层设有导诊、咨询处以随时提供便民措施。导诊人员一律采取站立式服务,随时疏导病人、引导病人就诊,为病人免费提供饮水、轮椅、车床等;对危重、行动不便的病人进行陪诊、陪检,护送门诊需住院的病人到病房,保证病人顺利完成诊疗。 1.4细节护理注重环境管理,保持诊室整洁、安静;完善便民设施;各楼层指引牌、标识清晰,方向明确。导医人员、分诊护士每班提前30 min上岗,做好开诊前准备。主动向前迎接病人,做到病人进入服务区30 s内听到问候声,说好第一句问候语,让病人来到医院就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护理服务。维持就诊秩序,确保诊室“一医一患”,保护病人隐私。护士操作前轻声呼唤病人姓名,认真核对,详细交待注意事项,操作后对完成的工作质量及病人的感受进行评估,让病人感受到关心和重视。 1.5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护士耐心、明确的答复、引导到位,不推诿敷衍。遇到病人对服务结果不满意时,护士要及时疏导或逐级向上反映。寻求解决办法以达到使病人满意的效果。 1.6服务流程再造(1)合理分流病人。改变门诊原来集中在一楼挂号的状况,实行分楼层挂号,增设预检分诊护士,在病人挂号前进行预检分诊,指导病人挂号,及时正确地将病人分散到各专科,避免病人挂错号。(2)改善候诊流程。门诊就诊、检查全部使用电子叫号系统,从而改善了以往门诊病人插队、围观等影响秩序的情况,有效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幅提升门诊工作效率。(3)采血流程再造。优化采血流程,将原来的2人核对:1人核对贴试管,另1人核对采血,改为单人核对采血,专人负责,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病人重复排队,缩短了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使人均采血时间由原来的5 min降至3 min,有效减少病人等候时间,提高了采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用病人就诊指引条:挂号后病人根据指引条提示顺利进入下一步就医流程,避免环节疏漏,缩短病人在门诊滞留时间。(4)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对医师出诊信息在网上、门诊大厅公示,为病人选择医师提供方便。开展了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现场预约诊疗服务,方便病人就诊、检查,既降低就医的经济成本,又减少了病人来回奔波之苦。 2效果 2.1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果和护理工作质量实施区域护理责任包干后,护士工作职责明确,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激发了护士的工作潜能。2012年与2011年相比,门诊量上升了18.9%,在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呈持续改进状态。2012年护理部三级质控检查,门诊区域护理工作质量月均评分为98.80分,与2011年(94.12分)相比提高了4.68分。 2.2改善了医院就诊环境护士注重区域环境管理,及时疏导、明确指引,为病人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就诊环境。 2.3提高了病人满意度通过开展门诊优质护理服务,2012年1~6月调查病人对就医的满意度为98.93%,较2011年同期提高了3.54%。 3讨论 与住院治疗相比,门诊治疗和护理的特点在于病人人流量和流动性较大,病人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经济条件)复杂,病症不明确,诊治时间较集中,病人临床症状轻重缓急不一,使得病人对治疗效果期望不相同。门诊就诊病人集中、病种复杂、候诊时间长、看病时间短、服务流程环节多、护理工作时效性强。这不仅要求护士须具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够尽快识别病情,做好引导,维持秩序,同时在面对危急状况时有敏捷的应急能力,能顺利解决医患之间的纠纷。另外由于护理工作者工作时间较长,如何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解决病患疑问,协调互助医师职能等,都是护理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2,3]。 我院门诊楼设施简陋,功能、分区、布局欠合理;诊室涉及部门多,辅助检查科室布局分散,初次就诊的病人常常不能准确了解治疗流程和治疗地点。病人到院后须经历挂号、诊断、缴费、检查、处方、缴费、取药等多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排长队现象,常使病人和家属情绪烦躁,易引发医患冲突。同时门诊病人的家属常常多于病房病人,有限的门诊空间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使得高峰时门诊常处于嘈杂、拥挤的状态,秩序乱、效率低成为护理管理的又一大难题。 针对以上门诊护理的难点重点问题,我院开展门诊特色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无论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护理质量,还是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上均有显著提高。通过引入高新技术支持和新护理理念及不同的奖励机制,门诊护士的传统观念发生根本变化,体现责任层层落实、逐级负责的科学管理模式,其工作态度和服务理念也有了明显改善,护士的责任心、危机感和自觉性得到了增强[4,5],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开展门诊特色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将门诊护理工作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理念,增强了护士全方位服务意识,及时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并可显著改善护患关系。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优化门诊护理服务流程,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反馈意见,注重细节,不断地完善各项工作和服务质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加强与病人沟通,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冯群爱.门诊优质服务对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护理纠纷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46-47. [2]许兰霞,关淑娟.浅谈如何提高责任护士的能力素质[J].吉林医学,2009,30(2):170. [3]于黎,崔继芳,陈静,等.减少门诊退换挂号方法探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715. [4]崔群仙.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1B):158. [5]邱访.持续优化挂号工作提高门诊整体工作效率[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92,859. (收稿日期:2013-11-03) (本文编辑 陈景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5b5669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