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青州三中高一级部 一、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组织学生面向生活、社会、自然界等方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改变学生单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真正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学力以及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崇尚科学的品质;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摆正角色地位和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方式,并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吸纳新的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性学习的总体教学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因此争取在这一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当中,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学会沟通与合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身边生活,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6、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失去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三、方法措施 1、研究性学习内容: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的形式制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课题供学生以参考选择。有生活常识方面的,数学方面的,地理方面的,动植物方面的,风俗习惯方面的,历史方面的,中西方文化比较,体育方面等等。然后从中择优、择趣列出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清单,各年级可根据各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从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选好课题以后,让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留心,多收集一些与自己研究的课题相关的资料。。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提供有力的证据。 2、研究性学习方式 以学校为系统,以年级组为单元,基本上以班级进行,也可以跨班级进行。 3、研究性学习课时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课时设计实行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可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灵活使用。 四、研究性学习的具体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以“选题”为载体,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演说答辩等几种常见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识,并通过亲身尝试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着重培养以下几种实践能力:查阅文献资料的技能,网络技能,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数据归类统计的能力,与人谈话的技巧,演说技巧,答辩中的临场应变能力等。 (2)第二阶段:以“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为载体,在实践中继续运用和巩固已经学过的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同时尝试观察、实验等新的研究方法,着重培养: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资料搜集、数据整理的科研意识,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制订计划、独立构思的能力,观察生活、独到地分析问题的意识等。 (3)第三阶段:以“实施研究”为载体,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不断巩固和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同时着重培养:预见困难并进行预防的能力,面对困难的应变和处理的能力,坚韧的耐挫力和意志力,综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协作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观点的能力,关注社会、他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4)第四阶段:以“撰写研究报告、演示汇报”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整理并利用资料佐证观点的能力,熟练操作、运用多媒体的能力。 五、评价和考核 l、评价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2、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对学生的评价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4、研究性学习的成绩分优、良、中三个等级登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9a3fb4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