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介入性”研究:学理与释例

时间:2023-01-17 10:27: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者:宋以丰[1,2]

作者机构:[1]惠州学院,410081;[2]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外语与翻译 页码:1-8

年卷期:2018 3

主题词:介入;历史性;人世性;乌托邦;寓言式书写



摘要:文章借用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中的“介入”概念,将其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翻译的“介入_性”主张。文章认为,翻译的“介人性”是生成性与历史性的概念,是从发生机制、存在状态和作用效果等角度,对翻译本质的另一种界定,它和翻译的“忠实”概念既没有必然的统一性,也没有必然的对抗性。“介人性”主要涉及翻译的人本性、情境性以及翻译在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中的“参与性”,它要求翻译关注当下,反思现实,关涉人伦道德,履行社会责任,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乌托邦文学翻译的现实批判与社会想定之中,而且更体现在严复、鲁迅和瞿秋白的爱国主义、革命主义与人文主义翻译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ac410c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2.html